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18-03-23邱习样

求知导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职教学模式

邱习样

摘 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计算机故障、独立安装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文章针对在中职教学中如何高效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展开探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结构及各个部件的名称、分类、功能,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并能独立组装计算机的软件、硬件,对计算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排除与维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涉及内容多、知识面广的课程,着眼点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那么,中等职业学校该如何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呢?该如何改进模式以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呢?本文在阐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番探讨。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应该尽量贴近实际工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也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时,应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然而,当前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课程时,只是照着课本给学生讲解一些计算机部件,如主板、内存、CPU以及一些硬件性能指标等知识,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更遑论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多数学生在学完一本书后,也只不过是记住了一些有关计算机软硬件的参数和理论数据而已,当他们面对实际工作中的计算机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无法快速定位故障,找到故障也不知道如何解决。除此以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习惯于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少实践操作训练,无法真正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因此,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进教学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

1.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时,教师经常需要给学生讲解计算机的部件和结构。这时,单靠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讲解,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制作生动形象、具有很好互动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为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知识。而且,计算机的软件、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课本的内容很容易过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查找最新资料,如最新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的信息和图片,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有文字和图片的不足。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效果。此外,教师可以拿计算机的部件实物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观摩。虽然教材中也有相应的图片,但其直观性显然无法和实物相比。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开展实物教学。

例如,在教学CPU这一课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Inter公司生产的Celeron系列、Pentium系列和AMD的K系列等市场上的主流CPU实物,让学生结合课本插图观察实物,并结合实物给学生讲解CPU知识,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CPU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本理论知识大有裨益。

2.开展项目教学,增强学生积极性

通常来说,中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教师在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时,可以合理运用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项目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项目教学模式符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充分凸显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理论先行,技能優先”的特色,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采用“项目演示—实践探索—讨论总结—效果评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指导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技能学习。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硬件故障的诊断与维护”这一章节时,笔者采用上述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1)构建情境,为学生创设各种计算机硬件的常见故障情境,如开机故障,如插头插座、配件接触不良的故障。

(2)实践探索,引导学生按照“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先软后硬”的故障排除原则,通过看计算机给出的错误信息 听计算机发出的报错声音来判断和定位计算机出现的故障。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相关资料着手解决问题。

(3)讨论总结,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发表见解,在不同见解的争论中,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4)效果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对故障的诊断记录,归纳出最佳解决方法,总结本次项目实践活动的学习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就必须增加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的比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师应该制订相应的单元教学目标和能力考核标准,让学生接受贴近实际工作的职业化的技能培养,为学生今后走上计算机维修员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4.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合理延伸至课外,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电脑城实地考察,要求学生对电脑城的产品种类、销售情况以及电脑组装价格做市场调查,预测计算机配件的行情等。总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机的组织和维护。这样一来,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出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维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381-384.

[2]赵 地,赖月芳.模拟仿真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4(6):224.

[3]史志红.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再探索[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4):43-44.

猜你喜欢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职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浅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室的管理
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组装课堂中的应用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