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古代的仁政思想

2018-03-23陈石佳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探究分析以人为本

陈石佳

摘要: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仁政思想的提出时间较早,最早的仁政思想是由孔子的仁、礼观念衍生而来的,由孔子的弟子孟子逐步的完善和提出的。孟子提出的仁政思想主要包含以民为本、实行仁政、王道、性本善等思想观念。仁政思想在我国古代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仁政思想对我国古代统治阶级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古代仁政思想主要使用的是其中的民贵君轻、性本善论等等。

关键词:仁政思想;中国古代;以人为本;探究分析

引言

古代的仁政思想不仅仅在我国古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当前的时代发展来看,仁政思想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依旧沿用着以人为本的的仁政思想观念,我国古代的仁政思想依旧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仁政思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入手,浅析仁政思想在周朝、汉朝、明清的作用。

1仁政思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概述

我国的仁政思想观念提出的时间较早,在最初的商周时期就已经显现出雏形。我国古代的仁政思想主要由孔子提出纲要,由孟子进行完善和提出。从大体上而言,仁政思想主要由儒家提出。孟子的仁政思想观念主要是从人性出发,将公民的生活需求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古代的仁政思想要求统治阶级施行仁政,重视公民的生活需要,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公民的衣食住行。从当前的视角来看,我国古代的仁政思想依旧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其思想观念依旧能够延续到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局勢。因此研究我国古代的仁政思想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中国古代仁政思想在我国不同朝代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概述

2.1中国古代仁政思想在周朝的主要表现形式

周朝的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井田制度、刑法制度上,在周朝时期,周朝的统治者给每个农户均分配了一定的田地,这对于解决周朝工民的温饱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朝的统治者要求农户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含量。但是周朝的大部分统治管理人员均为地方豪强,这对地方的管理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周朝法规规定在选用官吏的过程中不问出身仅问才能。正式该种相对公正的选举制度,使得周朝的管理水平大为提升,人们的生活稳定性逐步增强。于此同时姬昌还废除了环境限制政策,使得偏远地区农户、猎户等能够从森林、河流等地区获取一定的生活资源。在法制惩戒方面,姬昌废除了连坐政策,一人犯罪将不会连累到家人,这对周朝的人口转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正是由于周朝的仁政思想、仁政政策使得周朝在经过战乱之后迅速的恢复生机,使得周朝的国力日益昌盛。

2.2中国古代仁政思想在汉朝的主要表现形式

汉朝的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修养生息制度上,在汉朝建立初期,中国经历了常年的战乱,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为底下,良田荒废严重。因此汉朝的统治阶层推行了轻徭役、轻赋税、轻刑法的管理政策。进而来通过修养生息政策来增加人口数量,恢复商品买卖、钱币流通。逐步的提升国力。巩固自身的统治。

汉朝推行修养生息制度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汉朝在建国初期,国家经过连年的战乱,使得大部分公民的经济水平较差,甚至部分公民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国家经济、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其二,汉朝统治者积极的吸取了秦朝的失败经验,汉朝的统治者刘邦是平民起家,刘邦亲自参与了秦朝的覆灭战争,看到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因此刘邦在建国初期要求了文员详尽的分析秦朝覆灭的原因,陆贾编写了相关文章,呈现给刘邦,在历史上这几篇文章被称之为《新语》。《新语》的主观观点在于重视农业生产、轻赋税、轻徭役、重视修养生息。

在统治方面,由于汉朝统治者刘邦为了拉拢军心,在楚汉战争时分封了七位功臣,这七位功臣并称之为异性王。在汉朝建立之后,部分异姓王拥兵自重,抵抗汉朝的统治,因此刘邦在政治方面提出了“非刘氏不可为王”的政治主旨。集中的统治者权利。

在经济方面,刘邦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将大量的士兵罢黜归家,分配土地,建立房屋,减轻赋税设立田税为十五税一。抑制非生产型商业活动,正式由于该种仁政政策,使得汉朝的国力逐步坚强,民心坚固。并且在刘邦之后的汉朝统治阶级,连续几代人均采用了修养生息政策,使得我国的经济迅速恢复,在历史上汉朝的统治无疑是十分成功的,该种仁政思想的运用为缔造第一次治世局面创造了机遇。汉朝的统治的昌盛是汉朝之前不能相比的,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文静之治”。

2.3中国古代仁政思想在明清朝的主要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仁政思想在明清朝朝的主要表现在“永”、“仁”、“弘”、“康”这极大方面。在明清时期很多皇帝均推行了仁政思想,推行了仁政政策,例如明朝的“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明清时期的仁政思想的运用使得明朝和清朝的国力极为昌盛。在清朝中期,我国依然是世界上国力最为强盛的国家之一。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仁政思想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在秦朝之后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观观念,儒家的仁政思想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上占有着浓重的色彩。通过对我国古代仁政思想观念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为我国的未来社会发展找寻到发展的方向,吸取我国历史失败统治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的成长,制定出更为符合我国国民需求的政策。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提升我国国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侍秋燕.先秦儒家孝道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7.

[2]林凡滨.先秦儒家仁政思想的当代价值探微[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8(06):168-169.

[3]薛锋.从“仁政”到“人权”——中国近代“仁政”思想及其在清末修律中的实践[J].天府新论,2012(06):134-138.

[4]李彦彬.仁政思想之现代解读[J].法制与社会,2009 (10):183+185.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探究分析以人为本
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学习札记
基于整合高校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思考分析
网络媒体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究
战国诸子叙事与中国古代史传文的成熟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