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赛促学的学风建设促进机制

2018-03-23石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以赛促学学风建设

石卉

摘 要:科技竞赛人才培养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模式在全国高校已经被普遍认同。本文从以赛促学的学风管理实践出发,讨论了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学风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以赛促学 新生教育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直接关乎大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关乎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并最终关乎整个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加强学风建设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与保障。而学风建设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高校学风的建设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影响。[1]

一、当前学风建设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1.专业院系纵向管理弱化,主要依靠年级管理

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横向学生工作管理为基础,纵向院系管理为导向来配合进行。大类招生后,学生只有大类分班,缺乏专业方向的纵向管理。年级管理虽然有全面性,但因事务性工作繁多,管理难度更大。专业管理的弱化,对于专业导向和兴趣的培养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2]

2.基础性课程任务重,影响专业学习积极性

大类招生后,大一学年学生没有专业侧重进行学习安排,基础课程课业明显加重。以北方工业大学机械学院为例,大一学生除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外,机械类专业学生未来机械、材料、材控、工业设计四个专业的学生,却要学习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如大学化学、线性代数等专业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对于专业取向很确定的学生会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3.网游手游诱惑因素多,学生沉迷游戏影响学风

通过调查研究和工作实际发现,目前学风建设中主要问题是学习缺乏兴趣,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学生把很多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都期望即出即报,而学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在大一时理工科学生,不理解基础知识对专业的影响,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缺乏讨论的氛围,因为电脑、智能手机在学生宿舍的普及,同学之间的交流淡化了,而创新灵感的火花恰恰是在交流中碰撞产生的; 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独生孩子的生活状态造成自我意识较强,体现到学习上,同学只懂得独自埋头于纸堆中,缺乏合作式的学习氛围。

二、针对以赛促学的学风管理工作的探索

1.辅导员、班导师、小辅导员多级管理模式,学风建设和专业引导同行

机械学院新生管理设年级辅导员一名,同时按专业平均分配每班配备一名班导师和两名小辅导员,班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小辅导员由专业高年级学生担任。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共同完成专业教育引领工作和班级层面的专业导向工作。

首先,专业班导师大多是从第一线的教师中选拔来的,他们对本专业的情况比较清楚,对专业的发展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同时也是科技竞赛的专业指导教师。对于学生来讲,专业教师当班导师等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导师,让学生在低年级时就能对科技竞赛有一定的了解,消除學生的盲目性。再有小辅导员的设立是对辅导员和班导师工作的有力补充。小辅导员一般从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中选拔,他们都是本年级比较上进、成绩优异、科技竞赛成果丰富的学生,在学风管理中起引导作用。在工作实践中,小辅导员在学生和辅导员及班导师之间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

2.强化科技机构管理,建设多重新生管理组织

通过智能机器人协会、科技创新协会、航空材料协会三个科技专业协会,学生党支部、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加强对学生的多级多重管理。我们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到专业协会中来,每个学生都有对应的学生干部提供指导和帮扶。通过多级交叉管理、检查,辅导员、班导师、小导、宿舍长、学生会干部协同作战,加强对新生的监督管理。

学生组织可以更好的发挥朋辈力量,对学生进行帮扶管理。而专业协会的建立和加入,可以弥补大类招生前期基础课程学习期间专业教育弱化的不足,可以将科技竞赛宣传、实验室加入等专业引导工作前置化、深入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班级学生干部中增设科技委员,负责学生科技竞赛的宣传、组织工作。

3.托科技竞赛活动,加强学生专业互动

大类招生后,机械学院针对学生特性,为促进新生教育工作的开展,举办了一系列活动。科技竞赛类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实验室招新活动,转移学生兴趣点,帮助学生平稳过渡适应大学学习的节奏和生活。

通过各类活动的举办,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增强,也为未来专业分班后的班级和实验室、竞赛团队的学生相处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三、以赛促学工作机制的收获

近年来,学院依托国家和北京市工程训练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校内开放实验室等创新实践平台,大力推进“以赛促学”的教育实践,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活动。通过科技竞赛活动,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学院毕业生就业和升学竞争力增强。

以赛促学是学风工作的黄金钥匙,能够解开学风建设工作困顿,缓解学生的专业迷茫、动力不足等各方面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好的利用科技竞赛的抓手解决实际学风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希望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专业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杜玉红,赵地,李兰. 大学生科技竞赛在促进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

[2]党艳东,郭盼.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对学风建设引领作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6,(2).

猜你喜欢

以赛促学学风建设
敢拼才会赢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软件人才培养“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以赛促学导向下,关于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