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合唱艺术回到校园中来

2018-03-23张小弛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

摘 要:合唱是最具有群众性和普及性的音乐品种,是集体的表现艺术,是培养集体主义的重要手段,是凝聚集体的才华、表现集体的智慧、渗透集体主义精神的高格调艺术形式。又因合唱艺术几乎涉及到音乐的各个方面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有利于较全面地提高青少年的音乐素质。因此,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普及合唱教学,已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关键词:合唱训练;融合集体;参加实践

大家都知道,合唱的训练是不允许表现个人的(领唱除外),个人技巧只有融合在集体中,才能发挥合唱艺术的最大魅力。合唱要求的是集体声音的统一、感情的统一、表现的统一,甚至服饰的统一,要协调、均衡、和谐地表现作品的内容。因此,一个好合唱节目的演出,凝聚着老师和同学们无限辛勤的汗水,当他们演出成功时,获得的又是值得引以自豪的集体荣誉感。

那么,如何让合唱艺术回到校园中来,并融入我们的音乐教学之中呢?

一、 建立合唱观念 培养合唱意识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来自全省各地,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从未唱过合唱,即使有少数城市学生在校时参加过合唱队,也因师资的局限性,致使合唱成为多声部的歌咏活动,与真正的“合唱艺术”相去甚远。因此,对他们来说,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培养合唱感觉和兴趣,学会唱合唱。

合唱的技术训练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环节,合唱训练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贯穿理论性的讲解,不仅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应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结合现实情况的理论阐述应在教学中占一定的比重,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亲身参与合唱训练的实践中,逐步懂得合唱艺术所需要的统一、协调、指挥的作用,以及为完美地表现音乐内容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激情等等,这些则是有别于声乐教学的合唱特点。

二、 注重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合唱的技术性训练,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完美地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把立足点放在对作品的艺术处理上,应是合唱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尤其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的音乐素养偏低,更有必要充分利用合唱的特殊功能尽快地提高他们的修养,更需要在表现能力上下工夫。假若只重视技术性训练而忽略表现意识的培养,致使学生的音乐表达苍白平淡,缺乏感染力,这样一来舍本逐末或本末倒置,是很难到达预期的目的的。

培养表现意识,主要是通过两方面的实践实现:

1. 观摩与借鉴:观摩著名指挥家的排练、著名合唱团的演出、欣赏各类合唱精品的演唱,从中感知艺术形象、得到艺术表现的启迪、借鉴各种表现手法、拓宽艺术视野和艺术创作思路。

2. 参与合唱作品的排练:一方面是学生参加合唱队的演唱实践,从教师(或指挥)对合唱作品的分析与处理中获得启示,学习对作品进行加工的具体手法和方法。教师对作品的精雕细刻具有示范性,所以,讲授应有系统性和规律性,要求应具体。如:作品的主题思想、作曲家与作品的风格特征、作品的结构、音乐发展的层次与高潮、音色、力度和速度的对比变化、声部之间的相互关系、咬字与吐字的要求等等,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去感知这一切、掌握这一切,形成规律、养成习惯。

总之,合唱排练应是集体性的“二度创作”,应发挥合唱队和指挥两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表现热情,培养表现意识。只有人人都投入到表现之中而又统一于指挥之下,才能真正地感知合唱的真谛。

三、 合唱的作品与选材

合唱的选材很重要的,适合学生演唱的题材大致有四种可以考虑:第一,选择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各种题材的优秀合唱作品。这些作品大都经受人们长期的辗转流传,深受人民的喜爱,感染力极强,无疑对学生均可起到教育与鼓舞的作用。

第二,选择一些优秀的民歌或独唱曲,甚至通俗歌曲,加以改编成合唱曲。根据水平可适当地考虑拓宽音域、变化转调等处理。这可给学生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

第三,选择一些优秀的外国古典作品和艺术性较高的作品,这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第四,选择一些人们熟悉的有艺术性的中外器乐曲,将之改编为合唱曲。这可升华合唱队的艺术水平,更有力的感染学生。

总之,合唱队的选材要注意有中国的作品,也要有外国的作品;有学生喜闻乐见的作品,也要有艺术性较高的作品。这样才能达到雅俗共赏、学生欢迎。使听者受到教育,得到享受,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情操。

四、 着力加强实践环节

合唱与指挥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两者又是紧密相连的。仅仅懂得合唱理论知识而手上的功夫不行、或只会指挥的动作而不懂得合唱知识都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学生一旦站到了合唱队面前,都会显得手足无措。要真正掌握合唱训练的技能,必须要参加实践,亲自动手去做,积累实践经验。

合唱课应为学生提供这种实习的条件,让他们负责某一个作品的排练,尤其是当他们学习了指挥法之后,更需要联系具体作品进行实践。这种实践应纳入教学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合唱课既不能是单纯的排练课,也不能是单纯的技术训练课,但是,不排练又达不到教学目的,而没有好的技巧,更谈不上有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关键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实践;应该把音乐表现放到首位,使技巧服务于音乐,将两者统一起来。合唱教学既不能偏废基本技巧和基础知识,更不能忽视实践环节,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构成有机的整体,才是合唱课教学的关键。

为了使学生们健康成长,培养有知识、有修養、有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除了有其他教育手段外,音乐是重要的手段,而合唱又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不能等闲视之。

我们呼吁让合唱艺术回到校园中来!

作者简介:

张小弛,山东省威海市,威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
音乐剧演员的声乐训练方式研究
中学合唱队声音融合度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和谐交融
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探索
笛声、合唱声,声声入耳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合唱训练
让孩子在合唱领域自由翱翔
职高合唱训练中跑调问题的解决措施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