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突破思维定势的有效方法

2018-03-23钟强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创新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取得了新的成就。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全面的发展,这也包括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能了解到由于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偏于枯燥的课程,加之小学生年龄尚小,自制能力较差,所以他們在课堂上很难将精力全部集中于此,且对于其中的知识内涵领悟不深,所以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突破传统定势思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教师需要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使得学生的思维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小学品德;创新;定势思维

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当前,我国教育正在不断地深入与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的教育大纲中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能让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入开拓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思维,将学生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进而能培养学生新的思维理念。

一、 定势思维的利与弊

定势思维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非常重要,其主要表现形式在于新问题出现时,定势思维能够让人们从潜意识之中,便将新问题与旧问题进行特征上的对比。通过这种比对,人们能够找出新问题与自己所拥有的生活经验之中的共同点,从而快速解决问题,或者将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解,转化成与旧问题相关或者类似的情况,从而高效解决问题。这种行为本身对于问题的解决非常有利。

利与弊共存的特征也存在于定势思维当中。定势思维在帮助人们快速处理问题的同时,也让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惯性,这种惯性的长期存在便转化成了思维惰性,从而形成了非常呆板的突破问题的方式,形成了机械性的行为习惯,对于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形成不良的思维习惯,遇到新问题时难以进行有效地思维转换,从而造成了学习困难的状况。

二、 小学品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突破学生思维定势的有效方法

(一) 开展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实践性质较好的学科,它的教学活动开设要立足与实践活动,进而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阶段,开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继而使得学生能突破传统思维限制,进行开拓性创新。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授《画画我们的教室》这节课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教室的描画中,并组织学生分小组制作画报,然后让全体同学展示自己的画作。通过此次试验活动,不但能让课堂教学气氛提升,也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原因是画画本身是需要进行创新和思考的事情,通过绘画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拓,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如,教师可以在课下组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假期旅行或者走亲戚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所到城市的风土人情,并能在此过程中将所见所想都记录下来,开学以后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始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眼光,而非将学生局限在课程之内,且不同形式的展示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二) 树立创新意识,打破定势思维

品德课教学当中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积极地开展思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思维方式有效结合,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在学习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应当利用电视机的变化过程进行问题的引出:什么是创新?再由高斯算和数、伽利略发明温度计等故事引出第二个问题:怎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创新能力?之后,教师要联系生活,对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如生活当中常见的电话和汽车等进行利用,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开展创新?以这样的形式开展层层深入的课堂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最好的引导,让学生对创新这一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并更加深刻地感知到:创新存在于自己的身边,其并非是非常困难、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开展创新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考,形成一种利用思考和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面对新问题时不再习惯性地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直接判断和问题的解决,从而有效地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创新意识的树立以及定势思维的打破,能够让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当中,能够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三、 结束语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培养,用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避免学生的思维仅局限在小的范围内,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让品德课与社会课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上升到新高度。

参考文献:

[1]胡雪瑞.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2):15-16.

[2]唐清.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5,(01):36-37.

[3]李启飞.小学品德课教学应注意“五个重视”[J].小学生(下旬刊),2017,(11):31-32.

作者简介:

钟强,重庆市,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江南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创新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小学品德教学中感悟式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让品德微课助力学生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