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政治教学科学贯穿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2018-03-23胡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高中生

胡君

摘 要: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社会无诚信不稳。中共十六大早就把“诚实守信”作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然而当今社会依然存在制假售劣、偷税漏税、逃避债务、网络诈骗、假离婚等等现象。种种诚信缺失的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难免不玷污年轻一代纯洁的心灵。

关键词:高中生 诚信教育 势在必行

中共十八大莊严提出要大力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举国上下雷厉风行,掀起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潮。而“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高中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历史使命,应该从小培养他们诚信忠厚的德行、健康向上的品格和全面发展的素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就有“人不信不立,国无诚信不稳”的说法。然而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功利主义盛行。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高中生面临着失信污染和信用缺失的问题,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带来了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高中生诚信问题越来越明显,加强高中生的诚信教育有着现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育高中生诚信价值观势在必行。

一、诚信的道德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中华民族崇奉的立身处世之道,它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始终为社会各阶层所推崇的善德,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操守。诚,指真诚不伪,守信不欺,真实不妄,精诚不懈。诚信为一切道德原则和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孟子·离娄上》有云:“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肯定“诚是天的运行规律,追求诚信才是做人的道理。”人须有“信”德,诚实无欺,说话算数,严守信用,兑现诺言。诚与信两个范畴又可互训,“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说文解字》释义说,诚是信的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所以一般意义上说,诚信就是诚实无欺,恪守信用。诚信的道德要求就是心想、口言、身行的一致,即言为心声,言行相符。对高中生进行诚信教育,就要通过诚信知识的深透,引导学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到以诚待人,以信立人。

二、高中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高中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调查分析》一文中提到中学生的诚实态度问题,“学生知道”班上同学违反校规班纪,犯了错误,老师或学校向其调查时持“推托不知道”或“略去重要情节”态度的学生占有效问卷的50%;关于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调查结果表明,近30%的学生认为有过半数的学生都曾经有作弊行为。高中生诚信缺失令人堪忧!有悖于诚信的表现可谓在校园里层出不穷,比比皆是,其境况令人触目惊心。主要表现如次:

1.学业方面。不少高中生并非“敏而好学”,“业精于勤”,往往见到的是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试卷等不良行为现象。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每人解出一题,然后组内传抄;有的干脆直接借抄作业,一个班几十份作业有时仅是几个“版本”出现,更有甚者,全班一个“版本”。他们往往把自习课的时间用来手机短信聊天、打游戏等。到交作业时,来个“速成法”,花一、二十分钟借他人作“拷贝”过来就行了。如此,到了考试,采取“多元化”、“智能化”的作弊手段予以应付,令老师也“力不从心”。如果作弊还及不了格,就采用“试卷涂改法”来欺骗老师,骗取分数。

2.交往方面。一是表现在日常交往不诚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心。”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但不少学生是在校内与老师、同学交往,还是在社会上与他人交往,甚至与家人交往都无诚信可言,为了一己私利或推脱责任而撒谎,蒙骗他人。与人交往,以己之腹,度人之怀,不信任对方,互相猜忌,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影响了正常交往,也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境地,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二是表现在网络交往虚假。莎士比亚说:“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毁灭了自己。”一些学生在网络上往往会发表不负责任的帖子言论,甚至漫骂攻击,以匿名身份进行撒谎、欺骗,甚至参加犯罪活动等,这也是高中生诚信缺失的一个突出表现。

3.经济方面。最常见的表现是爱慕虚荣、攀比成风。诸葛亮《诫子书》有云:“俭以养德”。但当今不少高中生却以“奢”为荣,追求名牌、高档、时尚 、体面。为了让孩子在校学习、生活顺利,家对孩子的要求问题有求必应,即使家庭条件差,家长就卖血来满足子女的要求也心甘情愿。但孩子出于虚荣心,或是掩饰自己的自卑感,还会不顾家庭经济薄弱的实际,向父母提出力所不及的要求,也是不诚信的表现。当父母无法满足其要求时,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他们有可能通过偷盗、诈骗等手段来达到目的。

三、高中生诚信缺失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中生诚信缺失现象从根本上讲是学生道德素质欠缺的表现,但我们又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道德素质下降。中学生的诚信缺失,还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同时也暴露了现行教育体制的缺陷。

1.社会大环境直接引诱。社会是个大杂缸。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社会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的诚信水平。由于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目前社会上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而且这些不诚信的行为往往还取得了巨额回报。高中生身处其间、耳闻目见,产生从众心理。正所谓“入鲍鱼之室,久闻而不知其臭”。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一些不诚信的行为。

2.教育体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教育机制也是导致学生诚信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高考以分数线选拔人才,所以无论怎么强调素质教育,其实依然每个学校不得不重视应试教育。虽然文件上强德育首位,但实际上不少学校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只要升学率高,一红遮百丑,重智轻德依然是普遍现象。德育教育的简单化与社会经济复杂化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相悖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行的教育体制的弊病,亟待改革,否则思想教育发展不同步而长期滞后。

3.家庭教育偏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根深蒂固的。千百年来,受“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都重成绩、要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忽略,淡化了思想品德教育。同時,由于不少的家长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言而无信,表里不一的不诚信行为,这无疑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四、培养高中生诚信价值观的举措

诚信是思想品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已成为推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就必须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诚实守住这一基本道德为抓手,花大力气,下狠功夫,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为此,学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诚信文明氛围。发挥舆论宣传及监督作用是培养学生诚信观念的重要一节。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在学校的环境建设中要精心设计诚信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成为诚信教育的平台。随处可见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充分发挥校园的广播、黑板报和网络等作用,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同时,对诚实守住的学生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对言而无信的学生要把握时机对症教育。从学校、年级、班级以及学生宿舍层建立诚信监督机制,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从而形成人人讲诚信,处处见诚信的良好风气。

2.教师以诚立身,教书育诚结合。“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信。”(程颐语)诚信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是否有诚信意识,是否坚信诚信的巨大力量以及教师诚信操守的榜样作用。只有讲诚信的教师,才能培养诚信的学生。教师要自我约束,明理诚信,言出必行。教师每天都和学生接触,其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甚至举手投足都对学生产生影响。要达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教师不但要做到“教书有术尽心,育人有方耐心”,而且要做到既言传,又身教,成为身教重于言教的典范。教师要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培养中学生至真至善的诚信品格,以“五爱”为载体,培养“爱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基点,培养“善心”;以诚信为重点,培养“真心”;培养出“仰不愧于天, 俯不愧于地,内不愧于心,外不愧于人”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一代新人。

3.结合课堂教学渗透诚信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有效地知识整合,渗透诚信教育,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如教师可以借鉴“狼来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的道理。正如李嘉诚所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都会以诚相报。”让学生悟出:经商的因诚信赢得顾客信任而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为官的因诚信而得人心,赢得口碑,受人拥戴。反之,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无法立足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

4.健全管理制度,约束失信行为。根据时代发展和政策要求,定期修订有关学生管理规则和制度,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新规章,使其符合时代要求。建立督查组织机构,负责校纪校规和诚信文明的监督、检查。一是教学方面要严格考勤,狠抓考试纪律;严肃考风,及时处理作弊事件;加强学籍管理,控制休学留级、降级学生。二是加强校园文明纪律督察,发现违纪及不文明、不诚信行为及时制止、纠正。

5.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实行全程渗透。联系家庭配合诚信教育非常重要。家庭群体中子女与父母、祖辈及兄弟姐妹发生着最初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家庭生活的行为规范也是他们接触社会的最初显现。每个人从小是以其父母和其他抚养者的言行为榜样,以家人的情感,情操为认同对象,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行为方式、处事习惯、道德信念,借以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诚信始于家庭,却是构筑社会的基石。

总之,“诚信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语)。学校必须把诚信教育摆在高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将其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还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提升高中生的诚信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德育根基。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美国高中生如何度过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