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2018-03-23韩庆云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心理健康高职院校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十分重要,不仅关乎到学生的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校园的稳定。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对课程内容与方法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实践教学

一、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 实践教学教材相对匮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琳琅满目,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教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出版了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大部分适合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教材少之又少,很多老教师只能凭实践经验进行实践教学,而新进教师实践教学难度大,效果不好。

(二) 大班化教学普遍

在高职院校中,一个班级的人数都是在六七十个左右,教学效果不好。有些教师会向课堂向外拓展,采取谈心式的授课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也能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但是实际的操作性较低。站在理论的角度,小班化的教学模式效率更高,能够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这都是大班课难以实现的。

二、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位分析

(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点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与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相比较,更注重心理健康理念的传授,它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找到自我调解的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素质、开发自身潜能,促进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心理健康这门学科更加偏向于应用性而不是研究性,大部分學生与教师并没有给予这门学科足够的重视,错误地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学这门学科,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

(二) 高职学校办学特点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制为三年,偏向于职业技能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大一与大二这两年时间,大三至少有一学期就该进入实习阶段。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再加上繁重的专业课,学校在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时,就显得较为窘迫。尽管有些学校将这门课程定为必修课,但学校安排的课时不多,并且占据的学分较少。简而言之,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这门课程时课时有限,这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造成了一定困扰。

(三) 学生实际情况分析

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较,在学习能力与社会认可程度方面都有所欠缺,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这门课程进行全新的定义。高职院校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与成就动机相对偏低,再加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对高职院校人才的认可度不高,这些会对高职学生产生较大的冲击,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健康的成长。职业技能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不容忽视。

三、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方式

(一) 角色扮演

这是一种较好的体验教学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并扮演相应的角色,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认知和情感的体验。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依赖变为自主,由接受性教育到创造性解决问题,并且在体验中战胜了一些消极情感和认识。

(二) 情景体验

教师给同学们提供或者创造不同情境,让大家去感受,进而获得体验。比如播放视频,展示某一主题的图片,参与心理游戏或者团体辅导等。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知识竞赛。知识竞赛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还可巩固已有知识,延展知识范围和学生视野。知识竞赛还能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做到“学与思”、“思与读”、“读与用”有机结合,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理论学习的兴趣,锤炼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三) 演讲讨论

这是学生研究性、探索性学习的主要方式。演讲讨论既可以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与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表达中加深理解,在讨论中自主学习丰富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通常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在课堂中演讲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进行分析解答;二是在课堂外演讲讨论,教师布置作业课下演讲讨论,同学们根据学习心得写体会或者总结,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学习。

(四) 讲座报告

学院定期组织系列专题报告会或讲座,邀请心理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当今的社会形势和行业企业动态,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方式,采取讲座式教学法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中的深层次问题。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引导他们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使人格得到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探究阶段,这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探索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促进他们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巾.浅论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以S学校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

[2]孟琪.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4).

[3]童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教育思考——以美术类大学生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36).

作者简介:

韩庆云,讲师,湖南省湘潭市,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心理健康高职院校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