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与本科3+4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2018-03-23姜春宁谢卫洪侯金良
姜春宁 谢卫洪 侯金良
摘要 “3+4”中药专业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不是三年中专、四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简单组合,而是七年一体化贯通的人才培养。根据国家政策、专业特点、社会需求、行业调研及贯通培养要求,准确定位贯通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实践实训;中职;本科;贯通
培养;教学设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089—03
1前言
2015年,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曲阜中医药学校和济宁医学院开展中药专业“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教育,首批招生45人。两所学校严格按照省厅文件要求,按照七年一体化培养原则,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贯通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构建文化课、通识课、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为中医药行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国家政策、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和行业调研及贯通培养要求,准确定位贯通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前期调研
针对行业、企业需求,开展“3+4”中药专业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调研 曲阜中医药学校同济宁医学院药学院联合成立调研小组,对省内外开设中药专业的学校和中药生产销售企业,通过问卷调查、专题会议、走访座谈、参观考察、电话访谈、文献查询等直接和间接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药专业发展现状、中药岗位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与能力要求、资格证书等进行调研。
通过调研,分析中药专业岗位能力与任务
1)岗位需求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有中药调剂员、药品购销员、药品营业员三类岗位,基本定位于零售药店。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除上述岗位外,另有部分走向生产一线车间,担任企业技术骨干。而本科生的工作岗位主要在研发企业骨干人员、负责人员及营销人员方面。
2)中药企业对员工的能力与综合素养要求分析。通用能力方面基本要求主要是执行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个人能力要求主要表现为沟通与合作能力、实践与操作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等,企业对中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最重要的是工作责任心,其次是团队协作、法律意识、诚信方面,还需要有一定的敬业精神。
3)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经调查发现,当前无论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实习实训条件等方面,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大多数中药企业目前所需要的就是从事技术岗位工作的人才,中药产业的发展既需要高学历的尖子人才,又需要有一定专业基础的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
4)现有课程分析。在核心课程设置上,毕业生反映认可度高,但是满足从业需求方面不足;理论课的学习较多,实践课程学时分配偏少。
根据企业、学校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确定“3+4”中药专业对口贯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两校一致认为,“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有利于专业人才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通过将本科高校的理论、科研和综合教育优势与中职学校的实践实训、校企合作优势有机地结合,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校园文化等优势互补,实现高素质中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3+4”中药专业贯通培养的目标以学生技能培养和全面发展为根本,面向中药岗位需要,遵循“定位专业面向的岗位、任务、职业能力”的原则进行定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掌握中药学专业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优化与改造、设计、管理能力,并具有新技术研发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3形成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完成中职阶段必备的文化课程基础上,融入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職业生涯规划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确定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服务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机结合的培养教育。
根据岗位特点和岗位要求,适当增加选修类课程 讲授内容可以涉及心理健康、沟通与礼仪、中医药文化、医药商品知识、就业指导等内容。
围绕专业技能课和专业核心课积极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按照对应的知识和技能,确定开设课程及内容,构建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以能力为基础,注重培养岗位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实践素养的养成。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中医、中药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期邀请中药行业或校企合作单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学校讲座 授课内容可以涉及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安全生产、企业文化以及GAP、GSP、GMP实施技术和实践案例。
开展和完善实践教学活动制度,增加现场教学课程鼓励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发到中药行业企业参观学习,鼓励学生寒暑假期到药店打工、参加企业文化培训等。
4根据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要求,重构“3+4”中药专业课程体系
中职阶段 根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中考虑文化基础课语数外等课程与春季高考及本科阶段学习需求关联密切的因素,专业理论课以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为主,专业技能课以常见中药的鉴别、炮制、调剂等技能为主。同时,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中职段增加药物基础化学等基础课内容,为升入本科阶段更深入地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本科阶段 由于在中职阶段有一定中药技能基础,根据培养目标,主要侧重于理论、科研能力的提升,开设通识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这样有利于适合专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中职和本科衔接课程 中药专业“3+4”贯通培养课程体系中,中职阶段不仅重视中药鉴定、炮制等操作技能,而且增加了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和药物基础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学时和内容,为升入本科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认知难度较大的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放在本科阶段,同时增加其实验学时数。“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岗位发展需求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设置课程,将人文素养、职业素质、专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过程。这样既保证了本科阶段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较好地实现了与中职阶段中药实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贯通。5创新点
贯通培养的课程设置更加贴近中药工作岗位 打破中职和本科阶段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训课等原有学科课程体系,建立中本贯通的包括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的新型课程体系。
根据调研,以“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面向的中药工作岗位(群)为依据,根据中药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任务分析→实践行动→转化→校企实践育人的方法,打破原来的学科性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内容的解构与重构;由校企合作成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制定课程标准,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后期不断更新,以适应变化着的新形势对高素质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中药专业合理设置人文素养课程,包括普通话与经典诗文诵读、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大学外语、计算机、职业角色体验、社会实践、专业教育、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内容。
贯通培养的教学方式更有针对性 基于“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按照“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统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和重构课程体系,推动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融入中药岗位工作任务的学习实践过程。组织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专业教师成立教学团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安全意识教育,着力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同步提升。
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分析,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培养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实践课授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化教学方法或理实一体化教学,按照项目或任务完成的顺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统一”,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践操作,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拓展设计实验过程,在实践中进一步熟悉理论知识,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考核体系更加全面 统筹考虑能力、知识和综合素养要求,建立综合考核体系,制订过程性考核方案。在考核内容方面,既要考核理论知识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提升學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素养,真正做到知识掌握全面,技能水平适应发展要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根据考试科目要求,采用笔试、技能操作、项目设计与实施等考核考试方法,重点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综合成绩,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等有关方面专家参与课程的考核评价,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过程性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重视过程考核,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将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精神、参加技能比赛、参与社团、学生活动纳入考核内容,将素质养成贯穿于中职、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
将执业中药师、中药调剂员、中药师等执业(职业)资格的相关考核内容纳入日常课堂教学中,掌握执业考试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执业(职业)核心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6结语
“3+4”中药专业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教育刚刚开始实施,许多方面正在探索。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不是能够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能否为高校提供合格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具体的做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曲阜中医药学校将和济宁医学院密切合作,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调,努力提高中职阶段教育教学质量,为本科高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