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力体系在大港油田的策划与实施
2018-03-23张靖
张靖
[摘 要] 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如何顺应《中国制造2025》和抓住“互联网+”新机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带动石油石化产业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形成行业创新发展新动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大港油田公司作为中国石油的勘探板块企业,是全国首家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油气田企业,在依据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基础上,结合石油行业特点,按照两化融合方针,全力打造新型能力,建立与企业综合管理体系相融合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成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协同研究环境,实现了无人值守油田生产管理新模式,为低油价下公司优化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了科学保障。
[关键词] 两化融合;新型能力;实施框架;策划;战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3. 026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3- 0064- 02
1 竞争优势的策划与识别过程
在企业战略方面,2014年-2015年期间大港油田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公司勘探开发资源劣质化的趋势难以扭转,控投降本增效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公司认真分析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基于在技术、人员、管理、两化融合成果以及区域环境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提出了以“主营业务一体化、技术支撑高端化(智能化)、社会服务外包化、新兴产业持续化、外部市场优质化、领导班子一流化”为支撑的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竞争优势方面,利用SWOT分析法,认真分析公司外部可能的机会和威胁,持续保持已有的优势,回避或者防御现存的劣势,形成了SO增长型战略、WO扭转型战略、ST多种经营型战略和WT防御型战略,其宗旨就是以两化融合作为突破口,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油田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打造低油价下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力保主营业务不亏或有盈利。
在新型能力打造方面,就是要依托研发实力雄厚的高水平人才,借助先进成熟可靠的信息化手段,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推动技术服务向特色突出、行业领先、服务配套的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全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动用储量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全面提升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一是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综合创效能力;二是油田数字化效率提升能力;三是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四是合规管理风险防控能力。
2 新型能力的策划与实施过程
以实现“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综合创效能力”为例,按照两化融合实施框架详细介绍其实施过程。
2.1 新型能力策划情况
围绕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综合创效能力,公司成立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以获取经济储量和效益产量为目标,统筹协调推进勘探开发生产建设过程,并对新型能力建设进行了策划,明确进一步完善一体化井筒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勘探开发协同研究环境。制定了勘探開发一体化系统、协同研究云推广应用方案,主要包括开展项目库建设,完成协同研究环境升级,打通勘探开发数据交换通道,全面集成单井井筒数据,实现井筒信息跨专业一体化展示、人性化查询和智能化应用,满足研究人员对专业数据的应用需求。方案经过勘探处、开发处业务部门确认、公司信息化办公室审核、主管领导的审批后实施。
2.2 主要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调整情况
(1)业务流程优化
在勘探开发一体化推广应用方案中,公司明确了勘探开发研究设计流程中的数据搜集、整理、加载环境由信息中心主导完成,研究人员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中,提高研究效率。
(2)组织结构优化调整情况
调整了勘探处、油气开发处、勘探事业部、油藏评价事业部的职责,从以勘探、开发分离运作,到勘探评价开发一体化运营,更好地满足公司协调发展战略的要求。
调整勘探开发地质研究院组织机构,将9个勘探部更名为勘探评价研究所,重新整合资源划分了各个研究所的职责,支持研究工作从勘探发现储量到油气开发分工合作向预探评价建产一体化转变,强化了勘探评价建产精细化管理。优化信息中心组织机构,成立大数据技术部,开展油藏数据分析工作,强化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储备和行业突破。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勘探处、开发处采取周例会和项目周报方式与项目部进行沟通、协调,并监督和控制过程中的问题与风险,确保系统建设好用、爱用、实用。
2.3 技术实现情况
在技术实现过程中,制定了协同研究环境、一体化井筒系统等详细实施方案,对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外部协作,对方案进行了专家组论证,通过了业务主管部门、信息化办的审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项目组成员利用项目协同门户进行动态汇报,开展项目中期阶段性验收、合同验收、竣工验收,解决各类系统问题20多项,并通过开发人员培训、系统测试培训、系统上线培训、系统使用等多次培训,实现了知识转移。
(1)勘探开发协同研究环境
以云计算技术为手段,建立勘探开发专业软件研究云,全面部署地震解释等主要主流软件,全面支持负载均衡、智能调度、系统监控等管理,实现了项目数据自动推送、数据自动交换、成果共享管理、工业制图快编成图等业务内容。为勘探开发研究提供全面的集硬件、软件、数据于一体多的信息服务,改变了采用“三合一”模式即一个研究人员、一台工作站、一套专业软件等传统研究模式,解决了传统分散的研究模式造成研究人员维护系统、软件、准备数据、构造图清绘等花费大量时间,实现了软件许可动态调配, 油藏模拟等高性能计算网上共享,提高研究效率和水平。
如对某断块进行开发方案研究中,利用协同研究环境,实现了从小层对比→构造解释→储层特征→三维建模→渗流特征→油藏工程论证→数值模拟→方案部署精细化数字化研究,最后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方案。
(2)一体化井筒系统
开发部署一体化井筒系统,按井分专业完整呈现井筒资料,对录井、测井、试油(酸化、压裂)、分析化验主要信息按深度进行集成,创新研发单井集成综合图,实现单井地质信息的集成展示,同时支持多井地质剖面的快速生成,为研究人员开展地质研究提供高效服务。
2.4 匹配与规范情况
勘探开发协同研究环境平台上线以来,编写了系统上线运行计划,开展了系统上线培训,系统不断得到完善,先后完成了关键业务软件OPENWORKS(OWS)的版本升级,对研究云硬件环境以及存储设备进行扩容,开展了DecisionSpace与Petrel数据交换试验,打通两大平台数据交换通道,实现油藏成果的有效管理与共享。
一体化井筒系统在试运行期间,根据领导和用户提出的建议与意见,进行了多处完善,解决了大容量数据传输问题,例如新方法测井、固井质量测井数据量很大,在浏览时系统反应很慢,原因在于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间很长,通过技术攻关,采用高效率数据压缩算法,对大容量数据进行了压缩,压缩率达到15倍左右,数据传输时间由原来的10秒左右提高到2秒,大容量测井数据的浏览体验大幅提升。
勘探开发数据是“石油”无形资产,为了确保数据安全,实现基于USB-Key的强身份认证,并在服务器端部署应用加密机实现文档加密,用户下载的文档自动保存到安全区,实现对客户端本地文档的管控,不能复制、另存、打印,并控制查看次数。
2.5 运行维护情况
建立日常运行维护与预防性维护规范制度并遵照执行,由信息中心负责运维工作,信息中心建立了帮助热线,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设立了数据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系统应用负责人、信息安全负责人等专项岗位,开展日常巡检、系统调优、问题解答、数据备份、故障处理与应急响应机制,对运行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2.6 数据开发利用情况
为加强数据资源管理,在信息化办、勘探处的组织下,制定修订了管理办法,规范了专业数据采集、传输、入库、发布各个环节管理内容,从制度上保证数据正常化管理和开发利用。在此基础上,将公司勘探开发积累的数据进行抽取、清洗、整理,建立了大港油田中心数据库,根据井位设计等业务需求,完成勘探开发研究所需的地震数据、井筒数据、生产数据、实时数据的加载,并进行了标准化,统一命名规范、坐标进行复测,为勘探开发协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综合创效能力建设取得的成效
公司通过协同实施预探、评价和产能建设,尤其是在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方面,利用一体化井筒系统、协同研究云平臺,第一次实现了勘探解释、开发建模工区数据的及时同步,完成了勘探解释工区68项,开发建模工区50项,同步率73.5%;全年研究工作51项,43项在协同研究云完成,占比84.3%,实现了解释、建模工区数据同步率70%以上、研究云支持研究工作占比达80%以上的年度目标,地震解释研究进程明显加快,数据整理、加载时间由原有的1~2个月缩短到1~2天,单井综合评价效率提高10倍以上。
尤其是在支撑油藏并行模拟应用方面,实现了油藏整体模拟、精细模拟,并行计算时间由原来的一周缩短到3~4个小时,油藏模拟效率提高10倍以上。
4 结 语
大港油田公司作为国家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央企,将两化融合的理念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现有管理体系和企业发展战略相融合,与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相契合 ,编制完成了40余个体系文件,做到了对现有管理体系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信息化工作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本质贯标,努力打造在低油价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通过两化融合发现找油挖潜的新认识、新方法,增强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