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设计,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8-03-23卢惠恋
卢惠恋
1. 课堂教学情境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化教学环境,能迅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尤为重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课堂教学接下来的各个环节做好铺垫,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中学生的身心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形象、有趣的情境比抽象理论更能激活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探究欲望,点燃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从而使其产生强大的毅力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因此,要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堂,适当创设情境化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创设适当的实验情境,能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命令式”“验证式”的实验教学,促使学生从学习的“奴隶”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奥林匹克的五环。在每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时,运动场中间都要高高地悬挂一面奥林匹克旗帜,这面旗帜的中间是由五个圆环组成的图案,五种颜色的圆环环环相扣,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以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请同学们观察奥运五环图案,你能说出图案中五环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吗?”这样的导入,展现了数学的实用性与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探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导入还可以用影视剧、歌曲、故事、生活轶事、游戏、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重难点来进行教学情境设计,使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一开始就被牢牢吸引,并对导入的情境进行思考,从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实践告诉我们,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点燃学习气氛,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数学探索中,其效果比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好得多。
2.课堂教学问题化,开启学生的思维
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也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问题是探索的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前进的明灯。大胆质疑是引导学生攀登数学高峰的途径,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策略。在数学教学时设计适当问题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数学虽然很抽象,但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探究,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初中数学中,很多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思维性,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局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理解和思考,从而使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数学基本知识的教学,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广阔的思维空间,直接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往往是先知道了事情的结果,然后耗费更多的时间去消化理解。学生虽然在经过大量練习后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标,却忽略了数学学科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有鉴于此,数学教师要摸索出一条恰当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之路。那么在数学教学时如何有效、恰当地抛出问题,才是问得恰到好处呢?
例如,在《实践与探索》教学中,有关行程问题我出示了一道题:A、B两站间的路程为448km,一列慢车从A站出发,每小时行驶60km,一列快车从B站出发,每小时行驶80km,则:①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②两车相向而行,慢车先开28分钟,快车开出后多少小时两车相遇?③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如果慢车在前,出发后多少小时快车追上慢车?这三个问题是典型的行程问题,①②属于相遇问题,③属于追及问题。了解了这道题,学生对于行程问题基本就掌握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问题意识。
3. 课堂教学实践化,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一味地埋头苦干,只会限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应变力,有利于呼唤、激励、引导学生的学习激情,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是体现优质课堂的基本准则。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身参与实践,学生的思维意识就会大大增强,客观感知就会更加深刻,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牢固。例如,在教学《用正多边形铺设地面》时,正好福建省南靖县城关中学有一个花坛要铺地砖,我带领学生到花坛进行实际测量。这时,学生们看到各种形状的地砖,有正六边形、正四边形等,如果要用一种形状的地砖铺满花坛,对地砖有什么要求?这是为什么呢?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去设计,并说出理由。这样的动手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检验。学生能够在“玩”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玩”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学生思考意识与动手操作的结合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方法与途径之一。
4.课堂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打破时空、地域等限制,将图片、动画、声音、文字集于一体,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他们各个感官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45分钟的时间中,有一些学生无法把所学的知识消化,也有一部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没有那么长。这时教师可以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放在班级的交流平台上,供学生课后随时随地、反复去学习;也可以把导学案、复习提纲、解题思路等制成微课,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样既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容易让学生接受,并且让学生处在微课教学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在交流平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学生自由发表不同的看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微课教学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并且增进两者之间的感情,也将大大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还无法掌握,教师可以把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整理出来,结合例题制成微课放在平台上,让学生课后去消化。如步骤:①审题、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确定等量关系;②设未知数,可直接设未知数,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③列方程,利用找到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④解方程,解所列方程式,求出未知数的值;⑤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及是否符合题意,作答。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立足于实际情况,全面地考虑问题和分析问题,保证教学效率得到很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竞辉.微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版),2017(4).
[2]陈 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