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主题 教给方法 扎实训练

2018-03-23林毅青

教师·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导语习作课文

林毅青

一、引言

新课标下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的方式来建构编排的。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一般分为八个组,一组有四到五篇课文。这些课文内容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编排的。主题内容各不相同,风格各异,有关于大自然景物描写的,有以爱国精神为中心的,也有古典名著节选等。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单元习作练习的结合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本的阅读价值,引领学生在认读中感知,在理解中揣摩各类文本的写作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扎实的习作基本功训练[1]。

二、导语先行,有的放矢

每开始一个新的单元,最早与我们见面的就是“单元导语”。“单元导语”一般分两个部分:一是人文专题,提示学习的思想内容;二是训练重点,提出学习任务、要求、重点、方法等。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单元导语”,更准确地明晰编者意图,优化阅读教学,明确习作训练的重点。如五年级上册第六组是以“父母的爱”为主题来安排课文的,导语明确地提示了本单元的情感目标即“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习作训练的重点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父母之爱”。教学本单元之前,可以充分利用导语的导航作用,准确地定位本单元习作的方向,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

三、架设阶梯,循序渐进

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主题是“童年生活”,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这五篇课文。口语交际的主题是“难忘童年”,习作内容是写童年趣事。学生们大都害怕写作文,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习作任务分解到整个单元的教学之中,在每一篇课文中安排一个小练笔训练,有了这些积累,连句成段、连段成文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牧童》《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儿童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富有童真童趣,诗意不难理解。课后,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儿童词,改写成一篇短文。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又无痕地进行了练笔;《冬阳童年骆驼队》写作者做了四件跟骆驼有关的“傻事”。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小时候有没有做过这样的“傻事”,再写一个片段;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作者在这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学了课文,教师就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小天地,再写一写自己在那里的快乐回忆;学了《童年的发现》,教师让学生说说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学生模仿《我想》的句式,自己试着写一小节儿童诗……经过这样系列的训练,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了,习作素材拓宽了,情感体验增加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后面的习作《童年趣事》,有了前期这些铺垫,学生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四、写法提炼,学以致用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2]。”这句话明确指出读与写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广度阅读中提高语言的储备量,还必须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发现文本表达的奥妙,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练笔,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细研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习作训练点,教学时应围绕这一关键点,引导学生提炼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再将这些写作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基本功。六年级上册第三组是关于“人间真情”这一主题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那么,如何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让习作写出打动人心的“情”来?如《穷人》这一课,通过恶劣天气的描写、西蒙家环境的描写以及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来体现渔夫一家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将“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穿插环境描写”作为习作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们积累环境描写的好词佳句;给学生们一篇习作,在适当的地方根据人物的心理以及故事情节需要添加环境描写。《别饿坏了那匹马》中则是以人物语言描写为重點,歌颂了残疾青年的善良品质。针对“人物对话描写”这一训练重点,教师可设计描写“对话提示语”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在提示语中加入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的形象[3]。《唯一的听众》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用设置悬念的写法描写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其间还运用反复描写的方法来体现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用心灵去倾听》一文要求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这些写作技巧,并将它用于单元作文,就可以写出有声有色的佳作了。

五、连珠成串,效果彰显

人教版教材中的阅读与习作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都是围绕单元主题来开展的。如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是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的,习作要求是“请你将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风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提前埋下伏笔,让学生在六年级上学期寒假期间,了解福建省莆田市各种春节习俗的来历,感受“莆田人”过春节的习俗,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学《藏戏》后,教师可让学生收集有关“莆仙戏”的资料,观看一场“莆仙戏”,抓住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写一写“莆仙戏”的特点;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当地较有特色的建筑,如一些宫庙,再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这样通过课内外结合、循序渐进的系列练笔,拓宽了学生们的思路,消除了学生对“民风民俗”专题习作的畏惧心理。

如果把平时结合文本特点的小练笔比作一颗颗零散的珍珠的话,那么单元习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散落的珍珠连成串了。单元习作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观察所得、各种体验进行有机的整合,谋篇布局,形成一篇篇美文。如写春节习俗的,可以写成记事作文:先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说说某种习俗的由来,再具体介绍自己的体验过程,最后抒发所感。如写“莆仙戏”的,可以写一写演员化妆、后台伴奏、服装、道具、角色等特点,可以尝试排比式的布局。如写建筑特色的,可以先写自己观察到的建筑构造,再说说其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序列指导,学生就能把散乱的材料条理化,从而达到文章布局得体、层次分明、表达生动,给人以内容上的充实和形式上的美感。

六、结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围绕单元主题,渗透写法指导,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和创新,进行扎实的习作基本功训练。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写作技巧,解决习作过程中言之无物、言之无序的困惑,那么,我们的学生还会把习作当成一件难事吗?

参考文献:

[1]陈仕东.读写相机渗透 整组和谐同步[J].湖北教育,1995(6).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孙彦俊.《不吃无主梨》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策略的选择[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14(Z1).

猜你喜欢

导语习作课文
导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