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2018-03-23吴幼萍
吴幼萍
近年来,非连续性文本频频“闯入”小学、中学、高中的试卷中。那何为非连续性文本?其实它早已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广告、地图、门票、指示牌、作息时间表……这些跳跃性大、不是连续性文字叙述的文本,都是非连续性文本。它有独特的价值,它是理性而准确的,它以独特的形式简洁明了地表达意义,让人快速摄取信息,过目不忘。在这个多元化、信息量很大的现代社会里,它是非常有实用性的。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图解文字、色彩鲜艳这类比较直观有趣的文本,因此我觉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可以从低年级抓起。
一、寻找契机,激发识字
众所周知,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2016年部编人教改版的新教材更是以识字为重点,上课伊始就先认字、写字,而后才是拼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认字兴趣,教师可以借助非连续文本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如学生们进入新校园的时候对周围的事物都是很感兴趣的,教师可让学生认识课程表和知道本学期有哪些课程,并教学认识课程表上的生字。学生们肯定比上一节枯燥的识字课更快乐。教师每天上课的时候看哪个学生能按课程表的课程把自己的书放在桌子的右上角,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举两得。
教室布置的每个红花栏都有学生的姓名。教师可利用它开展交朋友比赛,互相介绍自我,展示自己的名字,让更多的同学认识自己。在学生们认识名字以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名片,开展将名字送回家的游戏,打乱名片,要求学生选择认识的名片,送回主人手中,文明交流。这样学生们认识的字多了,交的朋友也多了,还在游戏中不知不觉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广告纸、菜单等是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师可以用来巩固识字,并开展一些活动,肯定会让人越来越喜欢认字。教师只要肯用心,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就可以挖掘很多类似的非连续性文本,为学生们的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将语文融入生活之中。
二、挖掘插图,深入学习
课文插图相对于连续性文本来说是非连续性文本。小学低年级的课文,课课都配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的插图,甚至还有连环画似的插图,学生特别喜欢。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插图,对低年级的学生学好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色彩艳丽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根据图片提出相关的信息,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总结归纳,再和课文对照,学习本课的重点、难点,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水到渠成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而且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直观有趣。如教学《青蛙写诗》一文时,我指导学生看文中的图片:“小蝌蚪像什么呀(逗号)?水泡泡又像什么呢(句号)?那插图中你还看出什么符号来了?”有些學生找出,荷叶圆圆的,像个大句号;有些学生找出水泡泡和小蝌蚪合在一起像分号,两个水泡泡一上一下像冒号……学生们的思维立刻就活跃起来了,利用插图找出了很多平时用的标点符号。教师再将这些标点符号变成一首儿歌:“小逗号,像蝌蚪,话没说完文中游。小句号,游泳圈,一句话完后面点。小问号,像耳朵,一只耳朵提问题。顿号顿号小水滴,词语并列中间立。 一竖一点感叹号,表达感情不可少! 逗号上面戴小帽 ,语句并列用分号。 一上一下两圆点,提示下文用冒号。六个露珠是省略,还有很多话儿说不完……”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发现和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认识了很多的标点符号,还为今后自己的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结合课后,拓展学习
教师导入课堂后,亦不能忽视其他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在课后中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有序地引导学生对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阅读。低年级的教材中课后有很多的“资料袋、宽带网”。教师可以精心开展“资料袋、宽带网学习”活动,从中发掘、整理信息,多维呈现信息。这个过程能促进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发展,对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人教版教材从二年级开始,每个单元一般都有“宽带网”,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开展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分析、交流。这样学生需要多渠道搜集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有所感悟之后,教师再在关键时刻相机引导,能使学生产生更多联想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并有所获得。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宽带网”综合性学习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多渠道分别搜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二十三个省、五个自治区等的资料。第二天来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的资料五花八门,有五十六个民族的邮票,有下载的民族风情和饮食特点的图片,有中国地图,有自己感兴趣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这些资料的收集真是让我大吃一惊。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讲得滔滔不绝,听得是津津有味,下课了还意犹未尽。中国的地大物博、风土人情不知不觉都深刻地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里。
四、学科整合,综合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际操作能力,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而我们语文教师大多兼任一些课程,因此,在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时,可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其他学科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让学生去学习感受。
例如,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奇妙的光》中有“影子的探索”,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观察不同时间的影子,了解影子长短、方向有何不同,把影子变化的过程拍下来或画出来,再列成表格记录下来,为观察日记提供素材。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锻炼了他们提取信息的能力,真可谓一举数得。 又如,人教版二下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祖国”,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体会“祖国美丽而广大”这一主题,我借助本册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一章节,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图文资料,通过几段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引发学生得到启示: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它地大物博,通过看地图和认识每个地方不一样的气候和环境,了解祖国的美丽和广大。通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们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知识。此外,除了现行的教材、学科,我们还可以结合学校开展活动时分发的宣传单、倡议书、告家长书等,让学生阅读,以便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总之,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能弥补基础教育阶段重知识、重应试,轻能力、轻应用的倾向,让学生更贴近时代脉搏,做学习的主人,与时代接轨,学得轻松,用得方便。只要我们大家能用点心,多留意,相信非连续性文本之花会在低年级的教学中灿烂开放!
参考文献:
[1]张祖庆,戴一苗.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2]张爱仙.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有效阅读[J]. 新课程(中旬刊),2017(9):2.
[3]吴积兴.非连续性文本试题[J].语文教学通讯,2012(1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