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领导力培养”

2018-03-23周波

教师·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荣誉感领导力目标

周波

几年前第一次在一所“名校”听到“学生领导力培养”,当时还不以为然,近日忽然之间发现许多学校,特别是一些“名校”轰轰烈烈地开展“领导力培养”研究,其中不乏“课题”研究系列、“课程”开发系列、“教学”实践系列。学生“领导力培养”已经成为所谓一流学校之间一决雌雄的“擂台”。

在此,提醒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是否应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思考了。

一、关于“领导力培养”课程

什么是“领导力”?查遍各类著作,对“领导力”的界定各有说法,比较权威的是:领导力(Leadership)体现在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在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概括地讲就是:在固定的人际范畴内,形成稳定的组织核心,并利用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达成既定的目标。因此,“领导力”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组织架构团队;二是确定自身的核心地位;三是能够利用客观条件;四是以低成本产生高效益。

首先,在中学是否具有“领导力培养”的可能?“领导力”形成的先决条件是在共同认可的组织者的组织下,在稳固的团队内部采用合理的运营模式,达成共同的目标,同时组织者的领导能力也就逐渐形成并得到进一步的认可。但是在中学生的团队中,某个学生要确定自身的核心地位,往往凭借的不是自身某一方面的优势,而是外在优势,包括家庭条件、教师器重、成绩优异等,这就难以得到团队内成员的“共同认可”。再則,学生的团队往往是由教师指定或者是在有限的学校(班级)范围内整合的,其组织架构受到学校教师的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因此这种团队并不稳固。最后,在这个团队内学生所能利用客观条件有限,团队目标往往也是他人预设的,主动探寻并符合社会需求的较少。鉴于这些原因,对中学生进行“领导力培养”的难度非常之大。

其次,在中学是否具有“领导力培养”的必要?在设定学生“领导力培养”目标时,往往将两方面作为关键依据:一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精英”,“精英”要从学生时期开始培养;二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将“领导力培养”作为目标。社会发展需要“精英”,但“精英”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凸显出来的。“领导力”是靠个人在社会实践中“悟”出来的。在中学时期,谁能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教师大都没有在社会的大风大浪中洗礼过,难道具有这些能力?有几个教师能够担当“领导力培养”的重任?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到底需要几种能力?素质教育已经告诉我们,以德育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个重点、这个核心已经涵盖了学生发展的全部需求。

最后,“领导力培养”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双轨制”教育体制的衣钵。“双轨制”教育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规定了不同的受教育的权利,从而使教育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势:上轨(上层)教育,简单地理解就是培养制定制度的人;下轨(下层)教育,可以理解为做守规矩的现有制度的维持者。从历史的角度看,在同一教育阶段,这两轨不仅开设的课程不同、任课教师不同,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的目标也不一样。

二、“领导力培养”是否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极佳途径

一方面,“领导力”的培养与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是否有必然联系。我们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居陋室,胸怀天下”这叫社会责任,这与“领导力”何干?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周恩来也曾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这叫国家、民族的荣誉感,这和“领导力”何干?一个人可以没有“领导能力”,但不能没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反过来“领导能力”极强的人,未必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另一方面,为什么非要提“领导力”的培养,而不是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部分“名校”自始至终认为自己高人一头,将培养“领导”作为教育目标,即认为自身处于“双轨制”的上轨。这不仅和教育公平、均衡格格不入,也与“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三、“领导力培养”具有的蛊惑性

首先,在中国“领导力培养”课程之所以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和某些国外商业性教育机构密不可分。开设“领导力培养”课程,往往被宣传成“开拓国际视野,提升领导艺术、战略眼光和决策水平,促进企业创新、变革和转型”。这些机构宣称“领导力培养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典课程之一”。

其次,将“领导力”界定为思维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行动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但从能力的分析看,这些能力应该囊括在“实践能力”中,而不是“领导力”中。同时,也有人在宣传“在中学时期接受系统的‘领导力培养课程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似乎领导力就等同于自信心。

最后,将历年素质教育的成果归咎于“领导力”的培养。关于“思维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行动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课改中已经设置了拓展性课程,能力培养也收获了令人满意的成果,难道非要冠以“领导力培养”的名义?

四、为什么“领导力培养”的

大旗会如此耀眼

首先,哗众趣宠的“改革”创举。搞“领导力培养”课程的学校不会是“薄弱学校”,这些学校在区域内一般具有较高知名度,校长也是“知名人士”。“双一流”(一流学校、一流校长)就必须有惊人之举,于是以“哗众”达到“取宠”的目标,同时也回应了“名校”家长们的“诉求”。

其次,官本思维下的“改革”包装。“领导力培养”完全呼应了“官本思维”。几年前,有学者认为“人人是班干部”的尝试,恰恰是对“干部”这一符号的正本清源,重新塑造被成人世界所扭曲和毁掉的“干部”形象,让“干部”回归应有的服务和岗位属性。那么现在提出“领导力培养”,究竟领导谁?究竟谁被领导?究竟服务谁?究竟谁被服务?为什么不讲“责任意思培养”“服务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培养”?……或直接就叫“实践能力培养”?为什么非要叫“领导力培养”?

最后,教育的“封闭”依然延续。教育从社会角度讲——社会需要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学生角度讲——学生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从学校角度讲——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从目标角度讲——使学生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所以教育改革需要多多研究社会、学生。现在的问题是在教育研究中我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缺乏在社会大背景下研究学生、在“封闭”的教育中研究“领导力培养”课程。

总之,“领导力培养”的课程无理论出处,也无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常学勤.中学生领导力培养与现代化强国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2-15.

[2]桂建生.论综合高中教育的产生、现状及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5(2).

[3]徐树海.学生领导力培养与心理健康[J].教育,2017(9):61.

猜你喜欢

荣誉感领导力目标
Heart to Heart with the CPC与党同心
农村文化月“千村计划”“农民文学奖”发起人张一一:农民文学奖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领导力愿望清单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