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2018-03-23周磊磊
周磊磊
一、在班级规则的制订与遵守中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
中职生是中职校园生活和学习的最主要群体,同时也是中职班级管理的主体。由于人数较多,为使班级秩序规范、有序,就会产生有关学生主体间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班级组织顺利运行等所需的基本班规等的制订与遵守等问题。因此,在一个新的班级建立之初,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并使之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与契约精神,在班干部选举、班级建设目标、课堂纪律、劳动卫生管理、宿舍管理、课业管理等方面,就需要避免出现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大权独揽的现象,而应征询全体学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在全体共商、民主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来制订或修改班级规则。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就会意识到规则是全体成员共同协商的结果,在享受规则中所规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规则中所明确的义务。如此,学生对于规则的遵循就会较为主动,即便出现意外情况或异议,学生间的处理也会较为理性。
二、在班级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尽管在学界,人们对公共精神的表达多有不同,但它在精神实质上,如彭小兵教授所言“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关于我们的责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由于公共精神的内容主要指向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公共规范的尊重、公共行為的理性自觉等,因而体现在班级活动中,公共精神的培育就是要教师更多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维护班级整体利益等。如鼓励学生担任类如校学生会与班级干部、值日生、志愿者等角色,并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感恩教育、志愿者行动等,来使学生在实际的角色担任过程中获得历练与成长。又如,基于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密切联系的观点认知,对于班级规则的遵守,教师也应教导学生认识到,在自己遵守班级规则的同时,还要勇于纠正看到的一些不合乎规则的行为。显然,就后者而言,这种“负有契约性的自制的责任”(库柏语)的实施,在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进入班级公共生活、参与班级公共事务的同时,也更加凸显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体现出自身的优秀品质与高尚人格。自然,这既是中职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成果,也是班级和谐与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三、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培育学生辨别是非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师生关系,二是生生关系。就前者而言,与传统的师生关系不同,现代社会下,基于法治的理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法律上、人格上,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合作的,表现在生生关系中更是如此。但是,由于传统的官本位认知在传统师生关系中的残存及其在社会认知中的延续,在现代师生关系中仍会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如权威与从属、压制与服从等。表现在生生关系中,尤其是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这是一种特殊的生生关系。学生干部基于教师授权的管理行为,由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意志,也可能会表现出该种残存。因而,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习,以现代社会所认可与提倡的健康的社会认知理念来指导班级管理行为。如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作思想间的自由交流与讨论、合理质疑与理想批判、允许并尊重学生针对某具体问题保留有不同的观点等;在班干部管理中,树立班干部为全体同学而非为老师服务的意识,鼓励每一名学生通过班干部轮流制来为全体同学服务;在日常师生交流中,进行社会正能量的传递与传达,宽容对待学生的缺点与理解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等。这样,就会促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活动等,来较为深刻地理解现代公民所应具有的公民精神,进而从不同方面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分析、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在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借由班级日常管理,在“润物细无声”中来帮助学生建立现代化的公民意识,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选择,既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容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焱华. 中职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2]韩瑞芳. 当代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