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写作学》教学设计优化思路探析

2018-03-23韩静宇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文种应用文教学

摘 要:应用文写作教学经多年探索积累了诸多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然而现行的教学模式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特别是针对自考应用写作学教学的技法更是少有人提及。文章通过对自考课程特点的分析,提出几点优化措施。

关键词:应用文;教学;文种;格式

应用文写作能力是社会各阶层处理公务时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目前个人提升学历文凭、事业单位考核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环节,基于这一前提,《应用写作学》教学只有在充分把握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简化,实现从抽象的理论体系到实际的解题能力的转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

一、 化抽象为具体,进行有效的理论指导

一般认为应用文是指在处理日常公私事务中所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字,然而教材出于全面系统理论指导的需要,尽量把学科前沿的最新理论知识充分体现出来,如抽丝剥茧般将常见文种的性质、特点、分类、写作要求进行层层剖析,这样的编排体系不免有强化理论、削弱实践之嫌,同时如此繁杂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无疑是枯燥无味的,若一味地照本宣科,将书本上的写作原则和理论照搬到课堂教学中,既不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掌握,更不利于对他们实际解题能力的提高。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内就能充分消化掉,我们要做到“避繁就简”,即有选择性地讲解以突出重点。具体操作如下:

1. 分析目录,熟悉教材编排体系

《应用写作学》一书正文共设十五个章节,其中一至三章为应用写作的相关背景知识,宏观地介绍了应用写作的性质、特点、演变、作者、读者、文本等,在讲解这几章内容时不求面面俱到,将重点放在应用文写作的特点一节上即可。四五两章旨在介绍应用文写作的操作过程,这两章内容都不是重点,只需作讲解强化文本内容的意识即可。第六章着重介绍了公务文书的写作格式,它是为后面七到十三章具体学习不同公文文种的写作作准备的,因此这一章不但要重点讲解更要让学生扎实掌握。七到十三章具体介绍了不同公文的写作,其中第七章“公文文种的概述”是后面几章的统领,我们把授课重点放在公文的行文规则上,对不同行文方向的文种的行文规则进行详细讲解。授课时不必拘泥本章节的编排,如在介绍完下行文的行文規则后不急于讲解平行文的行文规则,而是趁热打铁直接学习下行文的写作,以加深对行文方向的认识。十四、十五章分别是常用行政事务文书和专用文书的写作方法,在授课时我们也可选择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或实用性较强的文书重点讲解,如:简报、计划、总结、自荐信、经济合同、求职信等。掌握好这些文书的写法,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各领域的活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录是一本书的眼睛,导入正课前阅读目录能系统化整体化地把握全书的章节编排,有效甄别重点与次重点,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2. 改进理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

应用文的教学模式多年来大都沿袭着“概念→格式→习作→讲评”的套路,而其中理论的掌握更是以背诵为主,“理论是灰色的”如何让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是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进行系统的理论指导过程中尝试了以下方法:

在宏观了解文本分类的基础上,对每个文种在分类表中的坐标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文种性质的作用,分层理解并抓住关键词加以识记。教材在介绍每一类文书时都强调了每个文种的性质,即每个文种的概念或定义。它是整个理论基础的灵魂或核心,任何文种的特点、作用、分类都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如通知的性质,教材作了如下定义:通知是用来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有关人员时使用的文种。这个概念较长,但仔细分析后我们完全可以把它拆分成四句话,也就是通知的四项主要功能,可与下文通知的分类对应起来。“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即批转类通知;“发布规章”即公布通知;“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即会议通知;“任免和聘用有关人员”即工作通知中的任免通知。在学习不同通知的写作要点时,又可加深对其性质的理解,抽象的理论一旦具化为可操作的步骤,识记就不再那么困难了。

采用比较教学,强化理论知识点的理解。通过比较,明晰相似文种之间的区别。现行公文文种较多,特别是一些功能相似的文种的辨析,给初学者带来极大的困难。我们在讲课时应始终强调每一个文种独立存在的意义,讲清楚其不同于其他文种的特殊之处。就单个文种的概念来谈其特殊之处显得有些空泛,在指导学生理解时我们引入其他文种与之相比较,通过比较,导入相关文种的作用特点。在应用文写作中一些文书的写作往往会先后出现,它们有的是相互呼应的一对公文,如请示和批复、问函和复函,批复和复函的内容是对请示和问函内容的回复或处理;有的则是基于另一文书所反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的写作,如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计划与总结等,授课时可板书学生熟悉的文种的性质作用,有针对性地讲解其内容,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 多管齐下,进行合理的写作指导

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一书中指出: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文”章。应用文的最大价值便就在于它的“实”,我们在指导应用文写作时应始终把握实用性和真实性这两点,把抽象的理论说教变为具体的实践操作练习,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应用写作的“实用价值”。要达到如此效果,需把理论知识渗透进范文的研读和纠错中,精心设置既融入知识又切合社会实际的案例,注重模拟训练。

1. 充分利用范文

范文的选择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教师应在诸多资料中甄选出与学生们切身利益关系比较密切的事例或者最能体现这一类文种特点的范文进行讲述分析,增强对写作的直观感受。如在讲授“公告”时印发了一则《无锡日报》所刊登的有关无锡皮革城的“公告”,学生通过自学公告的性质马上就判断出了此处使用“公告”这一文种是不妥的,因为公告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或执法部门,公告的内容也必须是重要事件或法定事项,而《无锡日报》上的所谓“公告”只不过是刊登了一条广告而已。教学中,还可以适时提供各种有缺陷的学生作文,大家集思广益将其修改整理成合格、规范的应用文。在这一正一反的对照中,既训练了学生辨析正误的能力,也使学生逐步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2. 规范格式语言

应用文是一种具有惯用格式的文章,这一特性决定其写作程式必须规范化,每一个文种都有相对稳定的内容设置。因此在分析范文的基础上,归纳出每个文种的模板,将书写要求、行款式样、结构形式、习惯用语,称谓和签署等内容标注于其固有位置,就像搭建了房屋的框架。有些文种的模板甚至可以给定正文开头语或结语,如“批复”皆可以“你单位《关于××××××的请示》(××发[××××]×号)文收悉”为引语;“请示”皆可用“妥否,请批复(示)”作结语。模板是构建应用文写作结构框架的一种最为直观的形式,大大简化了学习的过程。

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不可一味地依赖模板,而忽略了内容的创作,应用文写作就像“戴着镣铐跳舞”,结构是固定的,文章漂亮与否还是要看语言功底是否到家。应用文的实用性决定其语言简明、得体的特点。简明是指语言简要、明确;得体是指语言的运用要注意语言环境,这里主要指具体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及表达方式等。而很多學生在写作时往往不懂得驾驭简明得体的语言,行文要么过于冗长,要么过于简陋没有把问题反映清楚,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地方。当然语言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平时可多读报刊多听新闻联播,经常置身于书面化的语境下,勤于练习才能有所成效。

3. 提炼解题思路

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写作,但自考应用文教学有其自身的针对性,其直接的目的就是帮助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就掌握了获取分数的利器。所以精心设计案例,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归纳出解题的套路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以写作题为例,我们可通过以下六个步骤来解题:①明确发文机关。即在题目要求中划出发文机关名称。②确定主送机关。有的文种只能一头主送,而有的则是主送给一类机关,主送机关的名称需写同类机关的总称。③选择文种。根据发文机关和主送机关之间的关系确立行文方向,并选择相应的文种。④联想写作模版。⑤结合要求展开写作。⑥检查。需检查结构是否正确或有缺漏;内容是否完备或过于冗长。

目标明确、实用为先是应用写作教学的最大特点,知识体系庞杂、教学时间较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是教学过程中的三大难题。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还需认真研读考纲分析历年真题,于千变万化的试题中寻找规律性与普遍性,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复习指导工作,切实把理论学习的“虚招”变成实践操作的“硬功”,这样才能保证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总之,自考应用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务实的过程,简化繁琐的理论,落实实践操作,有针对性地教学,方能拨开迷雾直达彼岸。

作者简介:

韩静宇,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种应用文教学
“知止”的天堂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构建有效的应用文教学课堂
创设写作趣味张扬学生个性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一日轻装范蠡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鸟尽弓藏
高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