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家卤味的百年延续

2018-03-23杨春风TextbyYangChunfeng

今日辽宁 2018年1期
关键词:田庄卤制成文

◎文/杨春风 Text by Yang Chunfeng

小时候吃过一种饼干,长方大块,模样敦厚,口感扎实哏就,还带点儿“面起子”的味道。长大后时不时地就会想起。自己试着烤过,街上也曾买过,新滋却从未完好贴合过旧味。于是当田庄台的老人说“王家卤货的味道始终没变,一百年了还那样”时,心下就十分羡慕,羡慕他们随时都能重温儿时的味道。

味道,它无疑是个切实的存在,人人都能感受到;却也显然是个飘渺的存在,丝丝缕缕,时断时续,于舌尖上的逗留也是转瞬即逝,从来都抓不紧,留不住,就连用词语的捕捉都常常力不从心。那么将一种味道原封不动地延续百年,也就是个地道的技术活了。

王家卤货传承人王丽娜

王家卤味的创始人是王庭山,一个河北汉子,36岁那年拖家带口地逃荒到田庄台,以走街串巷地贩卖海货为生。海货出自辽东湾之滨的二界沟,在田庄台西,单程32华里,他拿八股绳串起两个箩筐,每天赶着潮眼儿去进货,再紧着担回来就鲜卖掉。当年两地之间只通一条潦草的土路,下大雨时那路还会被海水全部覆盖,二界沟就成了汪洋里的一个孤岛,里外沟通总得等潮水落下去再说。一个渔期下来,王庭山那已装到箩筐里的海货总有很多机会要变成臭鱼烂虾。几番心痛之后,王庭山再遇阻滞,就会拿盐将那海货全部卤上,而二界沟渔民卤制海货的经验极其丰富,他得以博采众长,慢慢竟将那卤货调出了极佳的味道。两年之后,他就不再做挑贩,而在田庄台街里支起摊床,专售卤制的海鲜了。

当年田庄台是盘锦地面吃海鲜最凶的地方,老人们说,“那时候咱田庄台的蛤子皮比二界沟的厚老多了,别看它是产蛤子的。”为啥呢?“咱田庄台人多,民富,也认吃啊。”王庭山的卤货生意也就做得很不赖,本人也由单纯倒卖的商贩晋升为了手艺人,为他的家族铺垫下了坚实的手艺因子。

1946年,王庭山去世,其子王成文接继了生意,并成功开发了一个新的卤制品种即虾爬子。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二界沟渔民包括周边民众都不吃虾爬子,嫌它扎脚扎手又扎嘴,顺网上来了,往往也要再扔回海里,赶上汛期上来得太多,也是草草地堆在岸边任其腐烂。盖县人常常过来买,称其“虾糠”,运回去充作果树的肥料。王成文则别出心裁地将其卤了,爪变软了,鲜灵的肉质就招人喜欢了。几年之后,个体经营被取缔,王家卤货的味道却并未就此断流,每个渔季里王成文仍会精心卤上一些,馈赠亲朋。

卤料配制

1982年,王成文之子王明义在改革开放的大势之下,及时拣起了自家手艺,以此为支撑开了间小吃部,还很快就将河蟹也纳入了卤货范畴当中。当时盘锦的野生河蟹已大幅度缩减,养殖河蟹则尚未形成产业,人们对河蟹的金贵程度也就达到了空前地步,卤河蟹的适时推出由此取得了颇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年,小吃部扩大规模,并正式取名“溢香园饭店”,“溢香园”三个字自此成了王家卤货的代名词。

2010年,王明义将溢香园传给了儿子王立岩、女儿王丽娜。此时卤货已是溢香园成熟的金字招牌,卤赤甲红、卤青虾、卤虾爬子、卤河蟹则是其声名远播的“四大件”。核心产品的知名度早已妥妥酿就,兄妹俩就对卤制设备进行了改造。王家卤货的秘笈在于低温卤制,那容器里的海河之鲜全是带着冰茬的,唯如此才能实现口味的与众不同,尤其易扒皮好脱肉,虾爬子都能扒出来囫囵个的。王庭山和王成文时代,都是靠冬季采割并储存的辽河冰来降温,王明义时代起有了冰箱,温度却也不易控,兄妹俩就专门设计建造了一座低温库,以此保证了温度的恒定,尤其确保了味道的纯正。这是王家卤味得以原样延续至今的前提之一。之二在于未变的卤制原材料,花椒仍是四川的,大蒜仍是山东的,海货仍是二界沟的渤海之鲜,河蟹也仍是盘锦地产的。之三应该在于卤制手法,那则是兄妹俩早已稔熟于心的。

一百年,一个世纪。人在一茬一茬地走,却也在一代一代地来,王家卤货的味道,也就在这一辈人再一辈人的手里,得到了最纯粹的延续。这种延续并非无足轻重,尤其对有了点年纪的人而言,这样的人往往都已对至少一种味道难以释怀,很需要搭救。

……哪儿能寻摸来那种老味道的老饼干呢?

猜你喜欢

田庄卤制成文
“00后”的爱情标签
徐成文
基于传质动力学的湘味卤牛肉卤制方法比较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卤制工艺对湘味卤牛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湘派豆干及卤汁在卤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休闲豆干真空脉冲卤制工艺优化
安徽灵璧小田庄大运河遗址
家犬助主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