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好村路仍有难题待解

2018-03-23杨明生

城乡建设 2018年7期
关键词:通村村路村道

■ 杨明生

修好村路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共安排资金3926亿元,带动社会投入1.6万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27.5万公里,99.2%的乡镇和98.3%的建制村通了沥青路、水泥路。

日前,笔者在湖北省首批小康县宜城市农村走访,深切感受到公路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民出行更加便捷,发展环境显著改善,老百姓从中受益匪浅。但走访中笔者也发现,仍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要解决“通了村,未通组”的问题。笔者走访的流水镇牌坊河、杨林、杨棚三个村,都是距离宜城市区超过50公里的偏远丘陵村,通村水泥路只通到了村委会所在地,从村到组还要走泥巴路。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近期并没有安排修路计划。原因在于,自2014年下半年后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和新《预算法》等相关政策出台,地方政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利用银行贷款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方式被叫停。地方政府无力承担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口。基层群众希望国家尽早研究构建确保道路建设资金稳定投入长效机制,继续对通村道路建设进行扶植,有效解决25户以上或100人以上的较大自然村通公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要解决“路好了,道难行”的问题。当初修建通村公路时,为减少工程量,节约资金,大多数道路都是在乡村老路基础上修建的,路面太窄,无法通客车,村民出行还是不方便;很多道路弯急坡陡、没有防护栏,缺乏路标、里程碑、指路名称、线路标志等设施;急转弯、危险路段也缺少相应的警告标志,安全隐患多。基层群众希望有关部门优化村道设计,改进路网结构,尽可能在村镇间形成网络,减少断头路;注重加强乡村道路的安全性,尽可能增加通村公路的警告标志,完善相应的路标、里程碑、指路名称、线路标志等基础设施。

要解决“有人修,无人养”的问题。目前,通村公路养护处于空白地带,市里无力管、镇里无法管、村里无人管,村道损毁现象严重。基层群众希望完善村道管护机制,一方面,要基本建立市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另一方面,发挥好政府、社会和村民的作用,广开资金渠道,落实日常养护经费,保证“有路必养”。

猜你喜欢

通村村路村道
春到大别山
村路弯弯
农夫
村道弯弯
早梅
村路带我回家
贵州70县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
美南村干群齐心协力开山筑路
加强通村公路财务监督,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通村公路的勘察设计的环保与水土保持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