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2018-03-23窦志杰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亚型

李 静,王 博,窦志杰

(1.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逐渐受到重视。CSV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1],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小动脉硬化及由之引起的缺血有关[2-3],而脑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凝血机制及纤溶系统密切相关[4]。本研究旨在探讨CSVD及其不同亚型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意义,以期为CSVD的防控与诊治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标准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2月-2017年5月住院CSVD患者134例,其中男77例、女57例,年龄40岁~87岁,平均(62.96±9.95)岁。经头颅磁共振平扫(MRI)确诊,其中腔隙性梗死(LI)40例、脑白质病变(WML)44例、LI合并WML 50例。诊断参照CSVD的影像学诊断标准[2],且均经头颅动脉磁共振成像(MRA)排除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LI,直径3mm~l5mm的MRI T2高信号病灶;WML,脑室周围或皮质下脑白质斑点或斑片状改变,MRI T1呈等或低信号,T2或T2-FLAIR序列上呈高信号病灶。排除标准:采血前1周服用影响凝血及纤溶的药物;各种有明确病因的白质改变;除外脑出血、肺血栓栓塞症、肿瘤及严重心、肝疾病等。对照组75例,其中男38例、女37例,年龄37岁~74岁,平均(58.95±8.93)岁,对照组受试者无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及体征,MRI检查无异常改变。

1.2 指标检查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治疗前(对照组体检时)清晨静息空腹时采集肘静脉血后分离血浆,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采用法国STAGO公司产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测定FIB含量。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95%可信区间(CI)和OR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SVD组与对照组年龄、血压、FIB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 CSVD组年龄、高血压比例、FIB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SVD组与对照组年龄、血压、FIB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

2.2 CSVD各亚组与对照组年龄、血压、FIB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 LI组、WML组、LI合并WML组高血压比例、FIB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亚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合并WML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LI组和WML组(P<0.05)。见表2:

表2 CSVD各亚组与对照组年龄、血压、FIB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

2.3 CSVD危险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FIB、D-二聚体为CSVD的危险因素(P<0.05)。FIB、D-二聚体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CSVD的风险分别升高0.964、5.468倍。见表3:

表3 CSVD危险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 CSVD各亚型危险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为LI、WML、LI合并WML的危险因素,FIB为LI、LI合并WML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CSVD各亚型危险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尽管目前CSVD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但低灌注致缺血损伤被认为与CSVD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或血管炎症等因素引起慢性、进行性的局部甚至是弥漫性亚临床缺血,此阶段没有临床症状,MRI显示为WML;当脑的小血管病进一步发展破坏血脑屏障,造成局部炎性反应,导致严重的局部缺血,MRI显示出LI[1]。CSVD早期仅影像学可发现病灶,临床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发现时往往已进展为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5]。文献报道,在所有痴呆中45%由CSVD导致[6]。因此,探索与CSVD进展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CSVD的早期诊治及痴呆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FIB是肝细胞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后者在凝血因子Ⅻ及钙离子的共同参与下转化成相互交织的纤维蛋白细丝,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Kimura等[7]的研究提示,缺血介导炎症反应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是CSVD发生的机制之一;FIB作为血浆黏度的决定因素,其水平升高可导致高凝状态,严重影响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与LI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8];Wiseman等[9]进行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LI慢性期患者血浆FI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亦证实,CSVD及其各亚型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FIB是CSVD、LI、LI合并WML的危险因素,说明FIB与CSVD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临床可通过降低FIB水平预防或延缓CSVD病情的进展;且本研究结果未发现FIB是VML的危险因素,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10]。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其血浆水平升高对诊断血栓性疾病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CSVD及其各亚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D-二聚体是CSVD、LI、VML、LI合并VML的危险因素,提示D-二聚体亦与CSVD及其各亚型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FIB、D-二聚体作为CSVD的危险因素,参与了CSVD的发生发展过程。尽管目前关于CSV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很多,但由于研究的异质性,很难得出统一和肯定的结论,CSVD及其各亚型的生物标志物仍需联合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10):838-844.

[2]Smith EE,Schneider JA,Wardlaw JM,et al.Cerebral microinfarcts:the invisible lesions[J]. Lancet Neurol,2012,11(3):272-282.

[3]张东平,张波,胡长林.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16(6):487-491.

[4]郝绍江,侯玉立,张俊玲,等.动脉硬化与凝血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10,5(21):19-20.

[5]杨靖,王扬扬,许予明,等.脑小血管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4):537-539.

[6]Gorelick PB,Scute fi A,Black SE,et a1.Vascular contributions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1,42(9):2672-2713.

[7]Kimura A,Sakurai T,Yamada M, et al. 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J].Curr Neurovasc Res,2012,9(4):296-301.

[8]翟国杰,邵国富,黄平,等.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和梗死面积的关系[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86):436-437.

[9]Wiseman S,Marlborough F,Doubal F,et a1.Blood markers of coagulation, fibrinolysi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lacunar stroke versus non-lacunar stroke and non-strok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erebrovasc Dis,2014,37(1):64-75.

[10]Martí-Fàbregas J,Valencia C,Pujol J,et al.Fibrinogen and the amount of leukoaraiosis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small vessel disease[J].Eur Neurol,2002,48(4):185-190.

猜你喜欢

脑小血管病亚型
脑小血管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改变七个习惯 防住六成血管病 我国首次针对生活方式与血管病关系的调查显示
Ikaros的3种亚型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
高血压合并脑小血管病患者甲基化标志物研究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脑小血管病引发的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