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的医学生人文教育状况调查*
2018-03-23陈俊国
徐 鹏,陈俊国△,雷 娟
(陆军军医大学:1.医学教育研究室;2.基础医学院,重庆 400038)
现代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医学生未来的岗位胜任能力,而医学人文素质则是我国未来医务人员胜任力培养中的关键一环[1-2]。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一直倾向于将医学科学及专业技能视为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目标,从而间接地忽略了人文素质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导致部分学生因人文素质欠佳而无法满足自身的岗位胜任力要求[3]。21世纪以来医学科技飞速发展,各种诊疗设备及诊疗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但与之相伴随的却是医患矛盾频发,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不断加剧,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医学院校对人文教育重视不足[4]。由此可见,如何将医学科学与人文教育紧密融合,全面提升人文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培育出更多的爱岗敬业、德才兼备的现代医学人才,是新时期对我国医学教育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拟通过对重庆市两所医学院校本科学生人文教育现况的梳理和探讨,为寻找提升我国医学院校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的新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调查对象均选自重庆市两所医学院校的本科学生,共计500名。调查对象分属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学和医学影像学等6项专业和5个年级。调查结果符合要求者473名,其中男生351名(74.2%),女生122名(25.8%);临床专业学生289名(61.1%),护理专业学生93名(19.7%);其他专业学生91名(19.2%);一年级学生50名(10.6%);二年级学生60名(12.7%);三年级学生66名(14.0%);四年级学生112名(23.7%);五年级学生185名(39.1%)。
1.2方法 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自制的“医学生人文教育情况调查问卷”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含3个部分: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总体认知情况、学生接受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情况及学生对目前人文教育所存在问题的认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1份,回收率96.2%,其中有效问卷473份,有效回收率94.6%。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利用Epidata3.1软件输入计算机,并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
2 结 果
2.1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总体认知 在473名调查对象中,73.1%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对于自身的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仅有2.3%的学生对人文素质表示不认可,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具有正向的肯定。在对人文素质的自我评价的回答中,只有22.7%的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素质感到满意。可见,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表达了足够的认识,但实际上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自身的人文素质仍然差强人意。在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的重要性相比较的问题上,45.2%的学生认为专业素质更为重要,说明大多数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主要目标非常明确,即努力提升并完善自身的各项专业素质。在课余提升人文素质的主动性的问题上,43.6%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在课余时间来专项学习人文知识,只有17.5%的学生明确表示愿意利用多种途径学习人文相关知识,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较差。在医学人文素质对改善医患关系的作用的问题上,78.2%的学生对此表示认可,可见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人文素质的优劣对于自己在未来工作中所需面对的最重要的关系——医患关系,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外,53.6%的学生对于高尚医德在自己未来职业追求的重要地位给予了肯定,可见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最后,51.3%的学生对于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表示认可。由此可见,现有的人文教育体系已帮助学生对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形成了正确的认知,大部分学生对于人文知识及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认识和感悟。
2.2学生接受医学人文教育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473名调查对象所在学校的相关人文教育开展情况均不容乐观。55.1%的学生认为自己接受过正规的医学人文方面的课程,并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理论,但这些知识的掌握通常只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传统教学途径得以实现,而通过人文专题讲座(20.2%)和讨论(18.8%)等途径进行人文知识学习的机会很少,并且只有20.2%的学生对所接受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感到满意,而68.3%的学生对此持否定态度。此外,72.6%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像对待专业课那样认真地对待医学人文教育课”,同时,少数学生(21.9%)对医学人文方面的新闻或案例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在针对医学人文是否应作为本科及研究生必修的课程问题上,19.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作为必修课,医学生应该以专业学习为主;在针对临床带教老师是否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问题上,54.7%的学生认为应该将人文思想和人文知识更好地融入于临床教学实践活动中。与此同时,只有21.0%学生认为临床专业教师只需要有效保证专业课的授课质量即可,无需花费宝贵的课堂时间针对临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人文问题进行专项的讨论和讲解。
2.3学生对人文教育所存在问题的认知 调查学生对于目前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认知,有助于以问题为导向,切实增强人文教育质量。结果显示,在473名调查对象中,大部分学生(65.2%)认为目前人文教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相脱节。可见,医文结合不佳已成为学生们所担心的最大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滞后(52.8%)、教学方法不够丰富(45.6%)、课程设置不合理(39.5%)等问题也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表明学校现有的人文教育体系及教育理念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此外,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可能由于人文学科在我国医学院校中一直属于边缘学科,在课程建设、学时保证、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相比专业学科一直处于明显劣势。所以大部分学生(58.5%)认为学校对于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提升人文课程的课时总数(32.3%),并增加专业课程中有关医学人文及伦理问题的讨论交流(24.1%),以此完善自身未来的临床岗位胜任能力。
3 讨 论
3.1创新人文教育方法,增强人文教育感染力 构建医学人文学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将人文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切实增强学生未来岗位胜任力[5]。学校应该通过教育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努力促进“医文结合”。应引导学生从临床专业思维中跳跃出来,尝试从心理、伦理及道德等多个角度重新审视所遇到的各项临床及科研案例。此外,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以助于他们通过主动思辨自发地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风貌,在未来的临床实践及科研实验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外化为正确的、恰当的工作行为和表现。
指导学生课余自主学习,可对优秀的人文图书、报刊书目进行推荐,并指引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自我学习[6]。同时,还可通过举行读书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读书沙龙等手段进一步扩大人文思想及人文精神的推广力度,营造良好自学氛围,持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独具特色的人文教育方法。由于各所学校的定位、学生文化层次、学生来源及学校所处社会环境均存在一定差异,学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并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创的人文教育机制,有的放矢地提升学生所需的人文素质。
3.2搭建多种践行平台,多渠道锤炼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感知和领悟的程度与其所花费的学习、实践的时间呈正比。所以,除课堂教学外,人文教育应向课外延伸,以增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广度和深度[7]。
将人文教育融入新式互动媒体。如师生可有效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即时交流和分组讨论等功能充分拉近彼此距离,通过对古今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或现代医学人文的困境进行提问、讨论和解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批判性思维[8]。
将人文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如增加学校的书画作品、名人雕塑,创建完善校史馆,增进学生的全面素质、道德情操、个体品质和修养;利用重大节日及纪念日,举办相应的人文教育主题文艺汇演,营造积极正面的文化氛围,启迪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思维。
将人文教育融入临床教学实践。专业教师在临床教学实践活动中应时刻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和医德医风的培养,让学生在努力提升自身医技的同时也了解如何尊重和关爱患者,由此建立更高的人文道德标准,争做仁心仁术、廉洁奉献的现代医学人才[9]。
3.3大力推进人文课程改革,促进医、文课程相互渗透 目前,伴随教学改革地不断推进,国内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增设数量却未得以明显增加。在课程设置方面,除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公共政治课外鲜有精神培养的内容,并且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考评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10]。而相比国内,全球发达国家医学院校开设课程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人文、医学3大类别,其中人文课程学时总数占比普遍较高。如美国、德国的人文课程学时所占比例达20%~25%,英国、法国、日本为10%~15%;并且课程设置十分广泛,涉及国内外文化、哲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等诸多内容[11]。
首先,学校应逐步增加医学人文课程所占比例,将医学人文教育内容在学校的总体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中得以充分体现[12]。其次,需要进一步摆脱过去“重医轻文”的传统教育观念,在人文课程设置和改革方面从政策、资金上予以适当倾斜,对现有的人文课程进行重新论证和调整,并及时吸取国外先进的人文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达到切实增强人文教育质量的目的。此外,人文教育不是简单的人文知识的讲授和堆砌,学校在通过人才引进、兼职聘请等方式充实专职人文教师队伍的同时,也应拓宽各种渠道,加强人文教师和专业教师彼此之间在教学方法上的合作与交流,并通过在职培养、培训教育等方式有效弥补二者各自的薄弱之处,由此促进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人文教育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应贯穿学生在校学习、临床实习以及未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13]。学校应为学生积极打造实践人文精神的内外部环境,由此提升医学人文精神建设的辐射能力,逐步实现医学人文软实力与硬实力的有效契合。同时,还应将医学科学与人文教育紧密融合,培育出更多符合未来社会需求以及岗位胜任力要求的卓越医学人才。
[1]李瑾怡,龚雪艳,王云贵.胜任能力视角下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6):108-111.
[2]刘晓红,程乐森,张翠萍.基于胜任力的临床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5):792-794.
[3]陈明华,张丽,马语莲,等.医师岗位人文胜任力与医学人文教育改革[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7(5):415-419.
[4]LI J,QI F,GUO S S,et al.Absence of humanities in China′s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J].The Lancet,2012(380):648.
[5]杜治政.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人文医学教学[J].医学与哲学,2015,36(6):1-6.
[6] 韩沙沙,唐铭含,吕秋萍,等.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7,38(10):89-93.
[7]单卫华,朱慧卿,刘红霞.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山东警察学院为例[J].公安教育,2016(3):68-74.
[8]张霁.即时通讯网络时代的人文教育创新模式——以微博、微信平台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5(5):76-77.
[9]毕竞,王高峰.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16(1):32-34.
[10]杨佳,徐一摘.关于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1):122-125.
[11]殷小平,苏博,刘鉴汉,等.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6):25-26,29.
[12]蓝秋玉,方秀娇, 吴佳黛等.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教育思考——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教书育人,2015(15):66-67.
[13]陈相,陈俊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45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