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建筑构造课程改革研究★
2018-03-23张弘
张 弘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建筑构造课程主要研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艺术造型、技术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并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选择建筑的构造方案以及进行细部节点构造处理[1]。建筑构造设计是在建筑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对建筑构配件的细部节点进行设计,是方案的继续和深化。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建筑构造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但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学生感觉这门课学起来比较困难,即使有些理论知识感觉学懂了,但由于没有完全的理解消化,在做起设计来仍然没有自己的设计思路。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进行构造设计时只会机械地照抄标准构造图集,或做出的构造图是不能实现的细节。因此,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和实践,试图找到更好的建筑构造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足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大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一定的参观实践环节。在教学中教师也会利用课件展示工地图片,试图将构造节点讲透彻,然而对复杂的构造节点,学生单凭图片,仍然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而过去建筑实践环节也往往是以集体参观为主,学生没有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动手的机会,以致参观实习最终变成走马观花而流于形式。再加上建筑构造课程涉及面广,内容繁多。通常在大二下学期开设,而与课程相关的一些基础课,如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结构等还未开设。要掌握大量琐碎复杂的节点详图和构造原理,对建筑知识了解不多的学生而言,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部分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足。
1.2 构造课程和建筑设计教学脱节严重
在传统教学体系中,常常忽视了建筑设计与构造的内在联系,将两门课独立设置。建筑设计教学常偏重于对学生进行建筑功能组织、空间造型和艺术形象的培养,较少考虑到建筑的构造技术实现[2]。建筑构造则偏重于构造原理的理论讲解、要求学生掌握构配件的大样和节点详图。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学生认为是纯技术的课程,不重视,甚至认为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没有关系。所以在做设计时,往往片面追求建筑造型,而忽视了从材料和构件上对建筑进行整体把握。有些同学即使按照要求画出节点详图,也往往是详图和方案不能对应。
2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2.1 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感性的认识。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效率。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采取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采用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改变以老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教学模式,大量加入提问、讨论等教学环节,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鼓励学生进行讨论,随时向老师提问。老师主要讲授清楚构造的原理,材料的性能,连接的方式等,通过问题的引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利用原理掌握构造的方法,学生在掌握了构造原理之后,就能根据具体设计条件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构造设计思路,从而在今后的设计中产生创新适用的构造方法。例如,我们在讲授完屋面的排水组织之后,常常给出一些工程实例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各个屋面的形式、各自采用何种排水方式、有什么特点、适宜于什么情况。通过讨论,学生不但能更好地掌握屋面排水组织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构造原理,而且能举一反三、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适宜的构造设计。这种引导、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果显著。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这一块,除了必要的参观外,我们针对不同的内容还增加了测绘、模型制作和调研等环节。比如讲解楼梯建筑理论知识后,要求学生分组对校园内的某建筑楼梯进行测量,量取尺寸后按比例将其做成模型。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对楼梯的尺度、结构形式、构造做法都有了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绘制出楼梯的详图,对于楼梯的表达更准确。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能正确地把握其结构形式,理清各构件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以往课程结束后,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错,但一到设计中就出现了问题,有些学生作业中出现节点详图与构造方案不对应的情况,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将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对建筑各构配件之间的协调统一缺乏综合考虑。为此,我们特别增加了一个调研内容,理论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分组对一栋建筑进行调研,包括建筑各部分的形式,主要尺寸,材料做法等,做出ppt,并进行汇报解说。同学们通过调研能更好地了解建筑各构配件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在设计中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问题。有些同学还能在调研中发现建筑在构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很多同学都觉得收获颇多,能将书本中的各种构造做法与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加深对建筑的整体认识,对提高设计时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2 将建筑构造设计与建筑设计整合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建筑构造设计能力,并建立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的联系[3]。在建筑构造课程设计中,我们都让学生从自己的建筑设计及原理课程所做的建筑方案中选取一个,在此基础上来完成构造设计。这样做完全符合建筑设计的规律。学生通过建筑构造设计,对建筑方案设计进行深入、继续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发现自己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错误和不合理的地方,这对于建筑设计及原理课程来说,也有一种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建筑构造设计,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融合,完成一整套图纸的设计,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对专业的学习有更大的兴趣和动力。在后阶段的建筑设计课程中,我们也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一些节点进行构造设计,帮助学生从构造技术的角度对建筑整体进行把握,使建筑设计方案更加的科学、合理。
2.3 改革考核方式
在进行教学效果检验时,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采用多种方式综合进行成绩评定,包括:卷面成绩、出勤考勤、课堂讨论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平时实践环节的成绩。这样不但能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组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进行了综合考察,这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3 结语
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已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建筑构造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在建筑设计中能对建筑构造技术进行综合运用。但随着社会进步,新材料和新技术地不断出现,建筑构造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