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策略
2018-03-23奉建军
奉建军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从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现状来看,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存在许多不足,如路网结构布局不合理、排水设施设计不合理、盲道设计不合理、支路及交叉路口设计不合理等,这些问题给城市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设计策略,这样可以提高市政道路的设计质量与通行能力。
1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现状
1.1 路网结构布局不合理
城市路网结构的整体布局是道路设计时应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路网结构布局不合理会从局部到整体综合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从局部来看,若个别路段路网布置不合理,则会让较多的车流长时间滞留在干道上,造成局部路段交通阻塞,不利于居民的出行而且给交通行车安全带来隐患;从整体来看,多个路段的交通堵塞会引起整体路网的使用功能下降,使城市现有路网无法满足城市的交通发展需要,且制约着城市交通以后的规划和发展。在我国部分地区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由于干道之间缺乏道路过渡性连接设施,使得车辆多停留在干道上,而支路上的交通流较少,无法综合协调地发挥各类道路各自的功能,交通分流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2 城市排水设施设计不合理
城市排水设施的设计也是道路设计时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若排水设施设计不当会造成路面积水,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而且长期的积水会破坏路面结构,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其次,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城市道路造成影响,目前有部分城市道路由于隔水层设计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上涌破坏了路基的强度,同时路面也发生较严重的变形和毁坏[1]。另外,雨水井的数量和位置设计不合理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某些地区城市道路的雨水井的数量设计过少,导致暴雨来临的时候由于降雨量过大而无法正常排除路面积水,有些地区城市道路雨水井的位置设置在道路的高凸处,低洼和易积水的路段反而设置雨水井过少而无法满足路面正常排水的要求;还有一些地区雨水井设置在道路的正中央,不仅影响了正常行车,让司乘人员感到颠簸,而且车辆的长期碾压也影响了雨水井的寿命。有的横断面横坡坡度和纵断面纵坡坡度设计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也影响排水设施的功能。
1.3 盲道设计不合理
盲道设计是道路附属设施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目前,盲道设计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没有把盲道设计规划到整个城市盲道网络设计中,只有个别路段进行了盲道设计,使盲人在行走时盲道突然中断,给盲人出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2)盲道设计中缺乏以盲人为本的理念,也缺乏科学合理的人行道设计,有些盲道上设置了水井盖、路灯等,影响了盲人的安全出行[2]。(3)盲道交叉口缺乏声光交通信号灯,当盲道延伸到城市道路交叉口时,有些地区的交叉口未设置声光交通信号灯,会使盲人过街时内心产生恐惧,无法在绿灯停留时间内通过路口。(4)导盲路牌设计不合理,部分路段导盲路牌模糊,没有凹凸感,盲人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
1.4 支路及交叉路口设计不合理
支路及交叉路口的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因为有些道路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设计方案和实际情况脱轨。部分地区在支路设计时支路的车道数和行车道宽度按照一个标准执行,但在某些特殊路段上支路的交通流较大,使得支路需要有较大的通行能力,若支路按照统一标准设计会限制道路的运行能力;交叉口的位置涉及到行人、车辆的出行,交叉口处的交通情况复杂,很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在交叉口设计时,有些城市道路的交叉口车道数过少、行车道宽度过窄,导致交叉口处车辆通行能力差,车流长时间集中在交叉口,影响了车辆通行。交叉口设计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路线冲突点的数量过多,严重影响了左转弯车辆的正常行驶。
2 城市市政道路改进设计策略研究
2.1 合理规划路网结构的整体布局
在路网结构的布局中,要综合考虑支路和干路各自的功能和作用,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和交通流大小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对于一些穿越商业区和城区的主干道,在上下班高峰期往往会聚集较多的车流和人流,这时可以采用较高的标准进行主干道设计,以节约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时间[2]。在规划路网结构的整体布局时,要采取有利于城市交通发展的设计方案,并在考虑造价的同时,顺利实现新建道路与改造道路的合理过渡。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路网结构的布局,在支路和主干道之间需设置一些过渡性连接设施来缓解干道的交通压力。
2.2 合理设计城市排水设施
路面积水和地下水是影响道路使用寿命的两个重要因素。针对路面积水,在设计时可以采用合理的纵坡和横坡坡度,并根据道路实际情况设计一定数量的排水沟和排水检查井,同时,路基结构设计要科学合理,在建造时要满足路基压实度的要求,若路基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会导致路面塌陷和开裂而产生路面积水。针对地下水,需要在道路路基基础底部合理设计隔水层,防止地下水侵入路基与路面结构对道路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另外,城市道路中的雨水井应设置在低洼处且沿路缘石按照一定间隔布置,雨水井应避免布置在道路的正中央。排水设施应进行常规性维护和检查,特别是在大暴雨后,应及时对重要的排水设施进行检修,防止路面积水对城市道路交通产生影响[3]。
2.3 合理设计盲道
在盲道设计中,道路设计人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应该把盲道设计纳入到整个城市盲道网络设计中,设计应使盲道分布科学合理且连续通畅,以方便盲人出行。
(2)优化导盲路牌和提示砖的设计,导盲路牌应根据需要设置在盲道旁,其高度距地面约1.4 m为宜,导盲路牌上的字迹应清晰且有凹凸感以供盲人辨认,保证盲人安全行走;导盲提示砖在十字路口、盲道起终点、公交站台等处应有专门的提示。同时,科学设置方向定位砖和盲道方向砖,正确引导盲人出行。
2.4 合理设计支路及交叉路口
目前,城市交通建设工作的重心是主干道的发展,而忽视了支路与交叉路口的建设。合理的支路设计可以减少主干道的交通压力,特别是对于中心城区的主干道,做好配套的支路设计可以使车辆和行人快速分流,减少拥堵[4]。支路在设计时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人流量较大的路段可以适当提高设计标准。对于交叉口的设计,在交叉口处应设置交通指示灯,避免出现不同方向车流与行人相互交织造成交通组织杂乱无序。通常,在道路交叉口处,驾驶人员为了缓解心理压力想要快速通过交叉口而使车辆加速行驶,这给行车安全增加了风险,所以在交叉口设计时需要对行车速度加以控制。其次,控制道路交叉口路线设计中冲突点的数量,这样可以方便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特别是左转弯车辆的出行[5]。
3 结束语
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和发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健全的城市路网系统可以方便居民出行,并且给行车安全带来保障。因此,必须从源头做好,重视市政道路的设计,使市政道路的设计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针对当前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改进设计策略做进一步研究,这就要求道路设计人员深入设计、施工的一线,到实地了解本地区道路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为城市交通建设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