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羽传记中失实故事考

2018-03-23薛德炳

茶业通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陆羽自传

薛德炳



陆羽传记中失实故事考

薛德炳

(万源市茶叶局,四川万源 636350)

《茶经》问世,茶业大兴,推动了茶产业发展,标志着茶业升华为茶文化。中唐始征茶税,成为重要财源。但历代统治者榷征茶叶贡赋失度,苛政病民,至宋尤甚。不满之士,嫁接古文,杜撰故事,欲假陆羽而呼“毁茶论”,终归心虚声暗,无损陆羽济世裕民的千秋功德。

陆羽;煮茶受辱;毁茶论;缚奴投火;诽谤

今人了解陆羽,主要凭据《陆文学自传》、《陆羽传》、《唐才子传》和陆羽生活圈中文士、僧道间诗、赋唱和留存的信息。然后两篇传记中却有“陆羽煮茶受辱而著毀茶论”之说,其目的何在?今试作考析。

1《茶经》问世茶业大兴

开元中,佛门禅宗对饮茶的需求激增,同时吸引了社会各阶层参与饮茶,迅速推动了茶业发展。陆羽自幼生活在寺院,耳闻目睹,饱享茶香薰陶,青年时即对茶的煮、饮养成了浓厚的兴趣。755年竞陵司马崔囯辅赠送其惜爱的“白颅乌犎,文槐书函”给陆羽,助其游历“巴山、峡川”考察茶树及茶叶采、制。闻安史之乱,羽作《四悲诗》:欲悲天失纲,胡尘蔽上苍。欲悲地失常,烽烟纵虎狼。欲悲民失所,被驱若犬羊。悲盈五湖山失色,梦魂和泪绕西江。流寓吳越,继续考察江南茶业。

760年,得皎然等友人助,“结庐苕溪,闭门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裋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1]十一月扬州刺史刘展反,羽作《天之未明赋》:此年何日,阴阳无别;今夕何文,长此更深;天鸡何在,曷不引吭?上苍何故,如此混沌?苍穹一何怨兮,东君失常;既日失常兮,曷不见霄汉斗柄?乃风伯常逍遥九垓,未扫东云,由是日月蒙蔽,星汉沉沦;夜枭肆虐,财虎横行;磨牙吮血,戕残生灵。大道由兹潜象,周天因以匿形。今明者作瞽,聪者闭听,吟者吞声,歌者寒噤,健者临渊壑而不觉,羸者处蛇虺而无惊。徒知一己,不知万物;己不见己,如梦魔经身。忧何至殷,悲何至极,惟天之未明!

陆羽的诗、赋和更隐苕溪后的生活、社交概况,揭示了陆羽悲天泣民,率性慷慨,欲以术业济世裕民的思想境界。765年,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茶学经典《茶经》问世。时大唐帝国43个产茶州,陆羽大致评述了32个州茶的品质次序,仅11个州未详;这需要多少经历和辛劳?《茶经》全书虽仅七千余字,却分其源,置其器,别其造,设其器,名其煮,倡其饮,究其事,评其出,行有略,习有图。几乎包括了其所处时代的全部茶学内容。“伊公羹,陆氏茶”,弃世俗之见,把经籍术业之著名曰《经》,没有济世裕民的鸿鹄志,焉能有此胆略气魄!《茶经》流传开后,赞誉极高,为世所喜爱,争相传抄。唐·周愿说:天下(吳越楚湘之地)贤士大夫半与之游。唐·耿湋: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宋·梅尧臣: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国外学者读了《茶经》后评述:中国学者陆羽著述第一部完全关于茶 叶 之书籍,于是在当时中国农家以及世界有关者,俱受其惠……故无人能否认陆羽之崇高地位——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

建中三年,茶始什税其一;之后,历朝历代茶税成为统治集团重要的财经资源,且因时事而加码。宫廷、达官贵族、僧道文士、地主豪商对茶的奢侈日甚;猎奇争艳,夸斗精品。茶叶贡赋榷征失度累民、病民为害,怨声时起,唐人诗文多有所见。宋代茶叶税赋榷征更甚,太祖乾德三年,东南茶利岁入百万余缗;太宗至道末,鬻茶钱二百八十五万二千九百余贯;真宗景德元年,茶税课五百六十九万贯。熙宁七年以后榷征四川茶叶,始百二十三万九千余缗;元丰五年除百费外收获净利四百二十八万余贯。“茶法累变,课税累加”,俗论,“地非生茶,实生祸也”。

因此,宋代出现诋毁陆羽的诗文就不奇怪了。如许有谷:陆羽名荒旧茶舍,却教阳羡置邮忙(767年,陆羽与李栖筠品鉴阳羡茶,荐贡)。晁冲:君家季疵真祸首,毁论徒劳世仍重。明是“后王失其本,职吏不陈”造成的恶果;而不敢怒又不敢言的仕人,转而虚拟陆羽“煮茶受辱”故事,而发其“毁茶”之潜音。杜撰悚人听闻的“缚奴投火”事件,发泄莫名怨恨。真是:“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澄清史实,当从陆羽相关传记入手。

2《陆文学自传》糸友人追念而作

《文苑英华》卷七九三收录有《陆文学自传》,署名陆羽。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八云:唐·《陆文学传》注:咸通十五年(874年),意即此时《陆文学传》已出现(较前缺“自”字)。晚唐诗僧齐已《过陆鸿渐旧居》(诗题:陆生自有传于井石;又云,行坐诵佛书,故有此句):楚客西来过旧居,读碑寻传见终初。佯狂未必轻儒业,高尚何妨诵佛书。种竹岸香连菡萏,煮茶泉影落蟾蜍。如今若更生来此,知有何人赠白驴。据齐已诗,陆羽“自传”确曾刻于晚年居址“青塘别业”。《陆羽传》云:羽曾“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但未注明时间。分析可能是因陆羽曾参与颜真卿主持的《韵海镜源》修订(数十参与修订者羽列前二名),777年颜真卿呈献朝廷;781年德宗下诏拜陆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羽辞不受(太子文学:太子东宫的属官,正九品下,主管经籍并撰拟侍奉文章。太常寺:主管宗庙礼乐。太祝:主管祭祀,正九品上)。羽豪放无羁,可能是性格使然,或许是已习惯闲云野鹤般的访友、考察茶业和茶的采、制、品饮,而“辞不受”。因此,陆羽自称“陆文学”不妥,而他人称“陆太祝”(权德舆:《送陆太祝赴湖幕》)却可行。故可证《自传》非羽所作。

据《自传》说《茶经》等八篇六十余卷著文于上元辛丑“并贮于褐布囊”,这是不可能的。傳树勤《茶神陆羽》[2]张堂恒《陆羽在浙江的茶事活动》[3]考证:《茶经》脱稿于765年,民间即抄写在绢帛上以挂图方式习传。这与陆羽入住苕溪草堂时间相近:“洎至德初,秦人过江,予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760年结庐苕溪,方能“闭关对书”,即誊抄校对考察记录,著书;而无必要先写概括一生的“自传”。据考:羽762年著《顾渚山记》。764年《天竺、灵隐两寺记》。765年《茶经》完稿。771~772年在湖州著有《杼山记》、《吳兴记》、《吳兴图经》、《教坊录》、《占梦》、《江表四姓谱》。774年参与《镜海韵源》修订。776~777年著《君臣契》、《源解》、《南北人物志》、《警年》。793著《吳兴历官记》,次年,《湖州刺史记》。795年著《品水》。

据《陆羽卒地考》[5]:贞元九年陆羽佐李复滑台幕至贞元十三年四月,李复卒,陆羽回竟陵西塔寺隐居,为收养他的智积师父守墓尽孝至803年陆羽卒。陆羽一生著述廿余篇,但少有传世;一生未娶,生后事为友人、弟子料理。故《陆文学自传》当是陆羽辞逝后,友人或弟子追思而作,并刻于青塘别业井石之上才得以流传。《自传》文尾具: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日,即761年秋,是“苕溪草堂”修成,静心著书的时间。

3陆羽因“煮茶受辱”著《毁茶论》是诽谤

《陆羽传》、《唐才子传》、《煎茶水记》中有“李召陆煮茶”的故事。

张又新撰《煎茶水记》云: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逢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欢,因之赴郡。至扬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日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谨信者,挈瓶操舟,深诣南零,陆利器以俟之。此故事以陆羽神乎其技的品水功夫作铺垫,借陆羽之名而品题天下泉水,并未言及实际品茶;且李对陆是尊崇礼敬的。

《陆羽传》云: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使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前引《陆文学自传》无这段内容)。文中的李季卿“傲慢、无礼”,显然是晚唐至宋,茶叶苛政累民、病民为害,不满之士借题生发,指桑骂槐杜撰的言论。

《唐才子传》卷三《陆羽》云:初,御使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辛文房的撰文借鉴了张又新的故事,又参考了《陆羽传》中的说法,”删去常伯熊煮茶故事,改“季卿不为礼”作“命奴子与钱”而流传,属猎奇好事者类。

之后,还有如:李德裕辨金山下扬子江南零水;欧阳修辨酿泉与幽谷泉水;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辨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水等变异之说。

自宋以降,刊印《茶经》的序言中亦有诸多评论。

宋·陈师道《茶经序》:…史称羽持具饮李季卿,季卿不为宾主,又著论以毁之。夫艺者,君子有之,德成而后及,所以同于民也;不务本而趋末,故业成而下也。学者谨之!

明·李维桢《茶经序》:…其笔诸书,尊为经而人以功归之,实自鸿渐始。夫杨子云一代大儒,《方言》中说,自可鼓吹六经,而以拟经,故为世诟病。鸿渐品茶小技,与经相提而论,安得人无异议?…李季卿直技视之,能无辱乎!无论季卿,曾明仲《隐逸传》且不收矣。

明·徐同气《茶经序》:《茶经》则杂于方技,迫于物理,肆而不厌,傲而不忤,陆子终古以此显,足矣。

以“李召陆煮茶”故事客观存在为前提,分析陆羽没有著《毁茶论》。其一,唐代文化及茶文化圈没有因《毁茶论》而出现文字评论,对茶业也没有不良影响,《毁茶论》也没有流传。其二,事件发生在《茶经》问世,传抄、挂图习练的翌年。而767年羽正往来宜兴、常州、湖州等地考察茶事,与常州刺使李栖筠品鉴了阳羡茶,认为“可荐于上”。从此“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768~769年皇甫冉引荐陆羽到越州监制茶叶;在所谓“煮茶受辱”之后,陆羽边著《毁茶论》边忙于茶事显然不合情理。其三、再从几篇文字出世时间顺序看:《煎茶水记》827年,《陆文学自传》874年,《陆羽传》北宋中期,元代《唐才子传》抄录《煎茶水记》,参“照《陆羽传》成为新版。

李季卿乃左相李适之之子,肃宗时迁中书舍人,以公事坐贬通州别驾;代宗即位,征为京兆少尹,寻拜吏部侍郎,俄兼御使大夫,奉使河南、江准宣慰振拔幽滞,进用忠廉,时人称之。《旧唐书》评价云:“有宇量,性识博达,善与人交,襟怀溪如。其在朝以进贤为务,士以此多之”。李季卿有如是德行,《煎茶水记》与《陆羽传》、《唐才子传》所记又大相经庭,显然:杜撰陆羽“煮茶受辱”而著《毁茶论》,是北宋中期士人不满“后王失其本”,茶叶贡赋榷征失度,苛政病民,但“职吏不敢陈”;而假《陆羽传》发出微弱的“毁茶论”呼声,终显底气不足。

4陆羽“缚奴投火”是恶意诋毁

南宋《蛮欧志》[4]云:陆鸿渐采越江茶,使小奴子看焙,奴失睡,茶焦烁。鸿渐怒,以铁索缚奴投火中。《蛮欧志》著者不详。云:引自唐·冯贽《云仙杂记》;据张邦基《墨庄漫录》考订,为南宋王铚伪托。明·屠隆《考槃余事》说:尝考《蛮欧志》云:陆羽釆越江茶,使小奴子看焙,奴失睡,茶焦烁,不可食。羽怒,以铁索缚奴而投火中,残忍若此(不辨真伪,盲信)。由南宋至明,故事情节更完善了。

而事实是:768年积公圆寂,陆羽悲愤而作《六羡歌》。为缓解陆羽之困,皇甫冉荐其去越州。皇甫冉有五言绝句《送陆鸿渐赴越》及序为证。其序云:君自数百里访,予羁病,牵力迎门,握手心喜,肯涉旬日始至焉。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墅孤岛,通舟必行。渔梁钓矶,随意而往。余兴未尽,告去遐征。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进可以自荐求试,退可以闲居保和。吾子所行,盖不在此。尚书郎鲍候,知子爱子者,将推食解衣,以拯其极。讲道游无闲,劝其晨装,同赋送远客一绝。皇甫冉是陆羽契友至交,在病敦时邀陆至丹阳(三年后去世,殷殷友情可见),欲荐陆去浙东尚书郎鲍防处;因深知陆寄情山水,潜心儒佛经典研究、探讨诗歌创作而境况维艰,又担心其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特说明:越地乃山水之乡,鲍侯“知子爱子”是能“推食解衣”的朋友,知你不为“自荐求试”,但“讲道游艺,以凌其深”是可去的。

陆羽在越州助鲍防督制越州茶,仅一年光境。而到南宋时才曝出悚人听闻的“缚奴投火”奇闻;是哗众取宠,是恶意诽谤,已不重要。陆羽似儒、似僧、似道,“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行坐诵佛书”。“夫日月云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标,推能归美为德标,居闲趣寂为道标”(陆羽《四标诗》)。且以此为基础,升华为“精行俭德”的茶道精髓。有这般高尚精神境界的陆羽,不会因“茶焦烁”,而“以铁索缚奴投火中”。

[1] 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中国古代茶叶全书[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12.

[2] 傅树勤.茶神陆羽[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3] 张堂恒.陆羽在浙江的茶事活动[J]茶叶,1993,1:5.

[4] 陈租椝,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268.

[5] 裴治国.陆羽卒地考[J]茶业通报,2016,2:87.

(责任编辑:蒋文倩)

2018-01-31

薛德炳(1953-),男,重庆市人,高级农艺师,从事茶业技术推广。Email:baobaoxue001@163.com

K250.6

B

1006-5768(2018)01-043-004

猜你喜欢

陆羽自传
陆羽品茶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不捧场的好朋友
陆羽弃佛从文
《李敖自传》
入学考试——比尔吉特·尼尔森自传(四)
对古茹曲旺自传中的“梦”的几点另类思考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
第一次放孔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