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8-03-23冯宝侠
冯宝侠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日益增高,患者可能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如言语障碍、肢体障碍、偏瘫等,是一种致残率十分高的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因此及时的康复护理干预十分重要,若无法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有可能会导致躯体永久性的损伤,使患者承受巨大的身心负担[2]。为了解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在临床中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我院针对脑梗死患者开展了早期目标性的康复护理干预,并且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进行此次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所有患者均通过抢救治疗顺利度过急性期,其中男性患者8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34~81岁,平均为(65.9±6.2)岁。发病类型:28例原发病,21例糖尿病,20例高血压,18例冠心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2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60)和参照组(n=6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身体条件等方面均符合统计学要求(P>0.05),表明组间存在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都接受相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接受脑梗死常规康复护理,包括健康指导、康复训练等。研究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身心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康复方案,早期开展目标性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包括语言和肢体训练、心理疏导、恢复意识和安全保障以及并发症护理。
1.2.1 根据患者语言功能下降状况进行失语类型的判断,再根据患者的失语程度、性格特点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3]。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为其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语言安静,对患者家属加强指导,增强其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将患者感兴趣的相关事情讲给他听,增强其说话的欲望。在语言功能的训练过程中要先开始单音节的训练,然后逐渐进行字、词语段落的训练,对各个阶段的训练都要落实,在患者对内容有较好的掌握情况下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训练,若还未完全掌握也可以视情况开始下个阶段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避免反复训练给患者带来厌烦感,整个训练过程应从简至难,由少到多,逐步增强训练。患者在训练过程中难免会有发音失准的情况发生,作为护理人员应给充分地理解及尊重患者,进行耐心教导,让患者的情况得到逐步的改善,及时给予患者鼓励和肯定,提高患者的训练与恢复健康的信心。
1.2.2 由于脑梗死患者通常存在身体不适的感觉,且神经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倦怠表现,从而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食谱保证其正常的营养,以及新陈代谢能力与胃肠道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体质。
1.2.3 患者的身体状况相对稳定后要对患者及时开展肢体锻炼指导,先让其在床上简单的进行翻身和抬腿等,然后逐渐下床活动,活动强度要由简单到难,并且适合患者的承受范围,在训练当中要随时调整康复进度[4]。此外,对患者还可开展针灸、按摩等中医物理治疗,以刺激神经生长,保持关节活性,避免肌肉出现萎缩。
1.2.4 心理疏导: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由于患者的语言能力及行动能力都大大下降,常常无法完成自己的需求以及无法与其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加上病情通常恢复较缓慢,患者极易在此过程中产生悲观、焦虑的负面情绪,对治疗产生消极态度,进而导致康复训练无法顺利进行,康复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性的心理疏导计划,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及朋友多对患者进行鼓励及关心,帮助其恢复乐观。对于有意识障碍及记忆力障碍的患者,要耐心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患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加强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同时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充分了解患者,并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记忆力、意识,此外还要特别注意有意识障碍患者的安全。
1.2.5 脑梗死患者往往都伴有一定程度的偏瘫,加上长期的卧床,其肌肉开始发生萎缩,并且出现褥疮等并发症,因此要加强日常护理,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并发症。
1.3 疗效判定标准:①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方法采用拉斯哥结局评分(GOS)[5],1~2分则表示恢复较好,患者中度残疾或者基本能够独立的生活,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自理生活;3~5分则表示患者处于植物状态生存,或者重度残疾,生活完全不能够自理或者死亡。②调查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分为3级,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两组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与统计分析,分别用例数、百分率以及(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GOS评分的比较: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康复,研究组GOS评分1~2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参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GOS评分的比较[n(%)]
2.2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的脑梗死患者都能够成功抢救,但是受到患者发病时间、体质以及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有后遗症的发生,后遗症程度不一[6]。针对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提高康复效果,并且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的意义十分重大。脑梗死经过救治后大多数还是会出现失语、偏瘫等后遗症,药物治疗对后遗症的效果有限,但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积极的康复干预可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部分患者还能够完全康复,重返其所在工作岗位[7]。患者在病后的3~6个月属于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在6个月之后患者将开始出现关节挛缩、肌肉萎缩,这都将大大增加康复难度,极大地影响康复效果,因此康复应尽早进行。脑梗死患者从正常人变为残疾人的时间极短,患者行为、语言受限,无法正常工作生活,所以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因此心理护理在早期康复护理中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经过目标性康复护理后,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GOS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表明早期进行目标性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1] 袁向芳.早期目标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22):5079-5080.
[2] 张建梅.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17-118.
[3] 黄志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296-297.
[4] 陈洪英,陈芝英,李爱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后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医学信息旬刊,2011,24(5):213-214.
[5] 张桂英.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1(4):86-87.
[6] 裴小玲,张士变,刘晓丽.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1):107-108.
[7] 车荆华.探讨康复护理程序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B12):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