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使用干扰素慢性肝炎患者的影响
2018-03-23富晶
富 晶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6)
对于治疗慢性肝炎,临床上多采用抗病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一类为干扰素,该药物是当前最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具有保肝、抗病毒等作用,因此本次主要对护理干预对使用干扰素的慢性肝炎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炎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7岁,平均(37.31±2.23)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平均(2.86±0.34)年。所有患者血清学指标HBeAg阳性,HBV-DNA>103 Copies/mL,血清ALT异常。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均各4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上无对比加之,但在护理结果上可互相比对。
1.2 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干扰素(α-1b或α-2b),药物剂量为300万U,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隔1天进行给药1次,1个疗程为6个月,同时给予患者保肝、维生素、降酶、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1.3 护理方法。用药护理:医护人员除了需要对患者进行血尿便的常规检查以及乙肝特异性检查以外,还需要对于干扰素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等进行掌握,督促患者用药,并进行记录,以避免患者出现错误用药、重复用药等情况。在对患者用药前,需要积极询问其病史、过敏史等,同时还需要告知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对患者进行注射时,医护人员需要多更换注射部位,采取皮下进针,以避免局部反应的情况出现,对于用药后的患者,应当多进行观察,及时巡房。
不良反应:①给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通常1 d之后内得到缓解或消失,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面色、体温等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对于出汗较多的患者,嘱咐其多饮水,对于一直处于高热状态的患者,给予降温护理,及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对于采用此方法无效者,可以遵循医嘱给予解热镇痛的药物。②骨髓抑制:干扰素对于骨髓有抑制作用,通常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情况,而导致患者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降低,而出现感染,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的血常规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告知其保持正常乐观的心态,停止或调整治疗1~2 d白细胞会回到正常水平。③对于伴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的患者,症状轻者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处理,而症状较重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补液,确保其体内的营养。并在患者用药之后,积极对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等的次数进行详细记录,送检大便常规和隐血。④通常情况下患者在进行治疗7 d后会出现肝功能损害,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一般21 d左右恢复,因此医护人员应当积极对患者肝功能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积极对患者进行解释,其原因是注射干扰素之后,患者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出现短时间谷丙转氨酶增高,表示着患者疾病慢慢好转,让患者放宽心态。⑤用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脱发的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在给药前告知患者,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并告知其停药会该情况会消失。
1.4 评价指标。满意:患者对用药护理情况十分满意,护患关系融洽,并发症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一般:患者对用药护理情况比较满意,并发症基本得到控制,不满意:患者对用药护理不满意,并发症延续时间长。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利用软件将数据汇总并作出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方式进行计数资料,并将t值带入计量资料,当P值<0.05时,统计的方法才具有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由于慢性肝炎的患者,在用药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除了针对于各种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相应的护理,同时还需要积极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应当主动引导患者讲出其不安的原因,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心理知识为患者排忧解难,同时可以多聊患者感兴趣的事情,使患者放松心情[2]。另外,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该疾病的知识讲解和教育,让其明确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传播途径以及预防的方法等。并嘱咐患者保持口腔的卫生以及生活的卫生,帮助患者及时将病房进行消毒和通风。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P<0.05。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于慢性肝炎采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应当积极对其进行用药护理,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确保护患关系的融洽。
[1] 肖花,姚红艳,曾东红,等.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5,29(4):333-334.
[2] 赵斌,赵恢,刘丽丽,等.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处理措施[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2):84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