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域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
2018-03-22冉泽炳
冉泽炳
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食品安全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成为了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小结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坚持高位推动、突出工作重点、注重目标导向等经验和做法,但还存在着工作氛围不浓、监管力量不足、部分领域薄弱等方面问题,对此可采取三项应对策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认可度;整合相关资源,提升食品监管水平;强化监管执法,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安康和幸福,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和政府公信力,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已成为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
一、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丰都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指示,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四有两责”要求,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一)坚持高位推动。
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县创建办,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逐级签订责任书,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层层压实责任。县创建办加强创建工作指导、协调和督查,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是大力宣传。运用画报、展板、电视短片、公众微信、文艺节目等方式,全方位、多视角、高频度开展宣传,逐步形成了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培训。召开动员培训大会3次,培训食品生产、流通、消费企业700家次;对食品小作坊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培训3次,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三是专项整治。联合开展农产品生产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20多次,收缴禁用农药235公斤,查处限用农药或剧毒高毒残留农药问题45起,依法严厉打击动物及产品案件4起,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行政案件50多件,收缴罚款60余万元,查处非法使用添加剂刑事案件2起。
(三)注重目标导向。
一是食品安全状况持续良好。2017年完成食品抽检753批次、合格率98.4%,2018年上半年完成抽检359次、合格率99.1%,总合格率98.6%。二是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1287家次,覆盖率达到100%。建立了食品安全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将基层监管机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二、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丰都是独步天下的“世界鬼城”,正在创建国际旅游文化名城,但反观县域内食品安全形势,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工作氛围不浓,群众参与度不高。
一方面,由于少数群众文化程度受限,或对食品安全工作关注度不够,对食安工作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因食品安全检测指标、评价指标等方面的信息公示没有及时跟进,群众对食品安全没有直观感和认同感,导致群众参与热情不浓,满意度不高。
(二)监管力量不足,工作开展不平衡。
由于受编制限制,如全县乡镇(街道)食药监所应配160人,现有102人,人员力量不平衡,个别食药所只有1人,食品监管执法难于进行。部分乡镇食品监管人员兼职现象严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业务能力弱,少数人员责任心不强,制约了食品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的乡镇食药所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设在综治办或安监办,设施设备简陋,检验、检测经费不足,監管执法滞后。
(三)部分领域薄弱,安全隐患仍存在。
一是食用农产品准出制度不完善,没有将产地准出证明作为市场准入依据,对不能提供准入证明的,市场经营者或监管者也没有进行抽样检验或快速检测。二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小、散、乱、多”的状况没有改变,小作坊、小摊贩、小饭馆和小副食店的生产经营环境较差、功能布局不规范、设施设备不完善,且有的是流动商贩,监管难度大。
三、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认可度。
一是改进宣传方式。要坚持以院坝会议等群众容易接纳方式,强化食品安全健康知识的宣传,增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自觉抵制、投诉、举报问题食品。二是提高信息透明度。对食品的检测、评价等指标定期在媒体上予以公示,提高大家对食品安全状况的知晓度;请群众观摩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以直观感受来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状况的认可度。三是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始终保持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做到违法一起、打击一起、曝光一起,赢得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支持和信认。
(二)整合相关资源,提升食品监管水平。
一是充实力量。整合乡镇涉农的站办所和食药监所力量,保持食品监管人员相对固定,确保每个乡镇食药监办随时有1名以上业务娴熟的人员,要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切实解决基层食品监管力量薄弱问题。采取目标管理与“问责”相结合,强化食品监管人员责任落实,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二是改善食品监管条件。以调、借、租等方式,确保食品安全工作有办公场所,加大经费投入,更新执法、检测设施设备,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
(三)强化监管执法,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一是完善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让批量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必须提供产地证明,对不能提供产地准出证明的,经检验合格的才能入市销售。二是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对小作坊、食品摊贩、小饭馆和小副食店实施“严进严管”,督促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完善设施设备,规范操作程序,提高食品安全度。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随时保持对违法行为的零容忍, 切实维护食品安全。三是规范餐厨垃圾处置。加强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的教育和引导,采取强制性措施,统一餐厨垃圾收集,杜绝地沟油生产原料来源,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组建餐厨垃圾处理单位,及时清运、处置餐厨垃圾,保障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郑祖婷,郑菲.“五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9)
[2]余健.《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8)
[3]杨爱萍.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
[4]王卫东,赵世琪.从《食品安全法》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中国调味品,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