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就业结构的变化

2018-03-22陶姝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社会变迁就业结构改革

陶姝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就业结构在社会结构中占据着重要一环,就业结构的变迁对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就业结构的变化包括就业规模,就业层级,职业流动,就业种类等等,就业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关键词:就业结构;社会变迁;改革

正文:

一、就业岗位生产

(一)就业层级高级化

按照库兹涅茨法则,现代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大规模的结构变迁,表现为大量人口在空间和产业两个层面的转移。我国产业结构的变迁正是这样的一个变迁过程,配第-克拉克定律也揭示了这一规律。产业结构高级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业高级化,劳动者逐渐由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由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二是投资和产品向高级化演进。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在这四十年间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78年第一产业就业所占的比重为71%,第二产业就业所占的比重为17%,第三产业就业所占比重为12%。而到了2016年,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到28%,第二产业占比29%,第三产业占比43%[1]。以上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就业层级愈发高级化,劳动者就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流动,产业内部就业变化日趋高级化,低技能,低生产率的产业被淘汰,继而转变为高科技含量,高技能就业。

(二)职业流动自由化

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政府作为就业的决定者和调节者,决定着劳动者和就业岗位之间的配置。首先,政府制定劳动计划,统一招收劳动者,将他们分配到具体的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招收,调动和辞退都经过政府的批准[2],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其次,1950年出台劳动保险条例,劳动者的权益受到较好的保护,加之有平稳的物价近乎相同的工资。这样一来,职业流动的主观性也很小。最后,由于为了发展工业,实行工农剪刀差,需要限制劳动力在土地上,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农村户籍想变成城市户籍非常困难,农村社员想变成城镇职工几乎不可能。

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者和就业岗位之间不在通过政府指令配置,而是通过市场来配置,大大增加了这也流动的可能性。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政策。突破统分统招和突破单一的公有制单位就业。公有制企业的员工开始流出,成为其他职业者。不仅如此,[3]20世纪80年代,生产力得到解放,经济得到发展,工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户籍制度逐渐放松,农民开始进入城镇,进入第二,三产业就业。西部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涌入机会资源禀赋较高的东部地区。[4]

二、就业关系变化

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化的条件下,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实行计划经济,政府将社会至于自己的管控之下,这时虽然生产效率低下,但社会矛盾相对单一,认为只要经济发展,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但是,经济发展之后更多的社会问题却出现了。

(一)过度的市场化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市场中存在着商品竟争,竞争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减低成本,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这就导致社会主体一味强调效益,利润,忽视国家社会利益,职工的利益,社会的总体发展。

1.社会分配问题。由于强调效益,导致了社会分配不公,职业间,产业间的收入差距过大,既得利益集团出现,甚至出现了倾吞国有资产的现象。

2.民营企业发展困难。2018年5月31日,最高法院撤销对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的原审判决,改判其无罪。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也遇到很多困难,某些时期,某地在对待民营企业时出现不公平,不合理现象,为民营企业设置较多门槛,导致民营企业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二)社会的排斥化减弱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群体,在特定时期的条件下,户籍与岗位相分离,农村户籍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他们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获得相应的保障,他们不能全面参与社会活动,很难行使自己的权利。近几年,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首先,工资水平提高,国家利用一些手段强制企业为农工购买社会保险,保障他们的权益,例如,某个项目想要启动,某些指标要符合规定,其中一项为是否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其次,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农民落户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有些权利,农民工还是没有享受到某些应有的权利。例如,农民工的户籍不在工作地,所以他不能很好的行使选举权,不能参与工作的政治事务的决策,只是作为一个外来者,旁观者,在工作单位的民主权利不能很好的得到保障,侵犯农民工利益的事常常发生。

(三)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良好开展,我国的人口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大学的扩招也培养出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加之互联网,电视的普及,人们的民主法治意识得到很大程度的飞跃,从业者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的到了很大提高, 对于用人单位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劳动者敢于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也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获得合法的收益。

注释:

[1]中国统计年鉴

[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

[3]1980年中央文件《进一步做好城镇劳动就业工作》.

[4]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参考文献:

[1]汪增洋.中國就业结构变迁的趋同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9期.

[2]田洪川.中国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3].景跃军.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及协调性分析[J].人口学刊,2015年第05期.

[4]唐东波.全球化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J].世界经济《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2011年第9期 95-117.

[5]冯飞鹏.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变迁——对建国以来(1952~2004)中国GDP增长率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01期.

[6]赵鹏飞.我国的产业升级与就业的结构性失衡及其解决路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5(2): 83-87.

猜你喜欢

社会变迁就业结构改革
基于深度学习的我国就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论明清时期贵州的建省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社会变迁语境下的近代报纸业态发展分析华
马鞍山市产业、就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对就业问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