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的班级管理
2018-03-22王小妮
王小妮
自我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历程中,我有欢喜,也有忧;有成功,也有失败。为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扬长避短,避免重蹈覆辙,我把我的班级管理经历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几点不够成熟的做法:
一、建章立制,行之有效,规范学生行为。
每个学年的开始,我都会接触到一群陌生的孩子。老师和学生互不相识,要想把这群活蹦乱跳的孩子管好、管到位,没有一套规章制度,光靠嘴去管理,说这个不对,说那个不对是不行的,再说一节课光讲纪律,哪有时间上课呢?针对这种情况,许多老教师的做法是:个人闭门造车,出台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硬生生的让学生实行就是。这样的制度会有效果吗?我认为效果不大,即使已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手里有现成的条文,也不要直接拿出来让班级学生照着办,因为不是民主集中制中产生的制度,在学生中没有“权威性”。如,在《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专题四139页中有这样一句话:“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否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判断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很显然,这些老师的做法与这句话的意思是相悖的。作为班主任,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处于“指导者和引领者”的位置,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制度必须是全班参与制定才行,否则没有执行力和权威性。结合前人的经验,我是这样做的:开学初,用一节课的时间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来建章立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我让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一番,教师引导,民主表决,做出决定;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更要走这样的民主程序。制度定出来以后,我再花两节课的时间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制定出来的制度,让他们明礼仪,知班规班纪,并做到警钟长鸣。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制定出来的制度,也要经常提醒学生,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是否违反了《管理制度》,对表现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以表扬与肯定;对违反《制度》的同学,一两次可以原谅,第三次就必须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让他知道《制度》的威严。通过一系列的整顿,我班学生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各项工作运转良好。
二、教师放权,学生自治
班级管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忽视被管理者自身的天性和潜能来实施管理。应该让学生在班主任的帮助和指引下,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如,魏书生老师的班上,有一个小女孩负责教师大门的清洁和安全。夏天,班级人数多,必须开着门上课,否则,教师里的空气非常不好。可是,如果刮风,门就会咣当起来,影响同学们听课。于是,魏老师找来哪位负责的女孩,说:“你要想办法让门开着,而且又不咣当。同时,你要写出另外九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来。”那个女孩点头答应了。下课后,女孩用尺子量好了大门的宽度和门的厚度。回家以后,找了一根木料,两端各据了一个梯形的缺口。用加工过的木料卡住两扇门,刮风时,门便不再咣当。而且,她还写出了另外九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交给了老师。(——摘编自魏书生老师的报告)这样的例子,在魏老师的班里举不胜举。
在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我也效仿了前人的一些优良做法,班主任只当指导者和引领者,具体由学生自己来落实与实施。每学期初都举行一次班委明主选举会,由全班公推班级委员会,班级委员会名单出炉后,明确他们个人的工作职责。比如规定,早上由副班长带同学们读课文,由班长和纪律委员坐在后面压阵,管理全班读书,对不读书的同学,要报告班委或班主任。每天放学由劳动委员安排各组打扫卫生,并负责检查,扫不干净的要重扫。有一次,有一个小组扫地不干净,又没有关窗子就回家了。第二天一来,班委按照班规罚他们扫三天地。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扫地不干净和不关门窗的现象了。每天早上,我来到学校,未进校园,总能听到我班学生的琅琅读书声。每天放学,总有人安排扫地和检查卫生。我这个班主任就减少了好多麻烦,又锻炼了学生。
三、区别对待,因人而异。
作为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各个学生的特点,针对各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不调皮的学生犯错误,不能体罚,只能用语言相劝,必要时还说一句话“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只是一不小心犯了错误,希望你下次改正,老师相信你能改好的。”因为不调皮的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喜欢追求完美,如果我们对他们偶然的错误不原谅,不宽容,而是采取所谓的“一刀切”的话,可能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有时会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阴影,毁了他们一辈子;而那些调皮的学生犯错误,必须及时纠正,而且要毫不客气,必要时还应该来点小小的体罚,让他们铭记于心,以后永不再犯。
四、慈母之心,用爱教育。
作为班主任,不能一天板着脸对待学生,记得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后的第二周,毛天艳同学没来学校上课,当天下午我亲自去她家问情况,经过了解,才知道她和她的妈妈去看望生病的外祖父了。第二天她回来上课时,害怕极了,来跟我承认错误,担心我会批评她。我不但没有批评,反而当众表扬她,你已经长大了,懂得关心老人了,真是个好孩子。昨天你没有来,我和同学们都很担心你,挂念你,所以我才跑到你家去看你。一通话说得这个学生感动得流泪了眼泪。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旷过一节课,也没有迟到过。
我班一个女生,成绩较好,父母在浙江务工,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段时间上课老是魂不守舍,成绩有些下滑。我主动找她谈话,问她上课为什么精力不集中?她说:“她很想念她的父母。”我问她,你父母给你寄来衣物和钱这些吗?她说:“寄来的。”我就趁热开导她,人人都有父母,老师也有父母,你想念父母这很正常,不想念父母的孩子才不是好孩子呢?不过,不能课堂上想,这样会分心,影响听课,成绩会下滑的。我相信你的父母也不希望看到你这个样子,如果他们知道你现在的学习状态,他们会担心的。你父母给你寄来钱和衣物,说明他们没有忘记你,他们也很想你、爱你的。他们希望你把书读好。如果有一天他们回来了,看到你成绩下滑了,他们会怎么想呢?你又怎么面对他们呢?这个学生当场就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保证以后专心听讲,不走神。”自那以后,这个学生转入正常的學习状态。
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叶圣陶老人家曾经说过:“爱,那是无穷的教育力量。”希望各位同仁们,尤其是我,要永远记住这句话。
注明:各位同仁及读者,以上是我的几点拙见,希望您作为个案来理解。因为有些方法会受到环境和时空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空下,它所取到的作用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