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发式教育方法在高等院校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
2018-03-22韩柏
韩柏
摘要:传统的舞蹈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填鸭、灌输式为特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已显露弊端。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启发、引导为主。树立正確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确立高等院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及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古典舞基训;启发式教育方法;舞蹈教育
如何培养新型的舞蹈人才,一直是个深受重视的研究课题,它直接影响着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当代人才,除具有高、精、尖的专业素能外,还应具备自学,创造。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这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身处舞蹈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用崭新的视角和观点审视传统古典舞基训教学的方法。
一、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当今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
传统教育模式已显露弊端,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在教学中永远扮演“领导者、权威者”的角色,忽视学生的心理、思维培养及课堂内容调节。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教师对舞蹈教学具有绝对的教育和控制权,教师能“镇”住学生,学生要怕老师,学生没有“心理安全感”,特别是那些有个性、有自由独立想法的,更会感到提心吊胆、处处提防,师生长期处于紧张而对立的心理状态,无法实现真诚沟通和教学相长
(二)忽视舞蹈技术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训练局限于技能这一至l-b-形式,忽略潜在智能的开发。传统教学观念中,教与学的关系是单向传授、被动接受,没有条件、个性的差异,学生仅限于学习表面舞蹈动作,无法体会内在规律和韵味,对所学知识不能完全领悟及灵活运用。这样的学习丧失了主动性,教学也失去了互动性,致使教学效果不明显、成效不突出等。
学生在这种不断反复的机械训练中变成一个无思考、想象力的“练功机器”,甚至造成身体机能的“高原现象”。如果老师不懂得及时调整。更会激化师生间的内部矛盾,这样就背离了教育的本质,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培养出的人才艺术生命也很短。
(三)舞蹈技术知识和语言缺乏内心体验的动态分析,使教育视野变得狭窄。只能在旧的知识系统中兜圈子古典舞基训教学中,有些教师课前没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中动作缺少内在的联系,总是以旧的经验方法和相同的教材应对每个学生。
二、在教学中应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及创造性思维
(一)教师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起着引导作用。要以激发学生的自我驾驭能力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身体技能的控制方法,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动作的举一反三。思考运动的更多可能,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身体与思维的解放。相反,教师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然会降低教学效果,反映出消极、被动的状态,训练也就成了一种枯燥乏味的肢体运动。
(二)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发挥主体意识的关系。
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发挥主体意识的前提。在舞蹈训练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取决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有明确的目的,有强烈实现这一目的愿望,始终反映出自我支配的能力。外部因素表现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内部因素起主导作用,外部因素对内部因素发生影响。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准确地模仿动作,明确支配运动的方法,启发独立思考和艺术表现力,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建立起自信,感受到一种认识自我、支配自我的心理满足感。师生共处于充满创造的愉悦氛围中。才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训练中主体意识的发挥才有可能。
(三)舞蹈技术学习过程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的不断发展,能使舞蹈语汇更加丰富。舞蹈技术是舞蹈教育要实现的能力目标,必须通过一系列身体素质和思维的训练得以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中的听、看、做、练依靠物质器官,而指挥这些器官的是思维,它将外在形式上的听、看转换为动作语言信息输出过程,表现为操作、模仿、编创等。因此,只有将思维作为训练核心。才能使学生对舞蹈技术进行掌握和运用。
三、“启发式” 教学方法在古典舞基训实施中的措施与原则
(一)改变单一模仿式教学,以启发为主,讲做结合,突出舞蹈基本知识的运用。在古典舞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理解基本的名词,如撩、穿、盖、踏、翻、平圆、立圆等准确概念,再晓知以提、沉、冲、靠、腆、含、移、晃手、主力腿等专业名词,延伸到动力学、解剖学、几何学的角度来理解动作的要领、运动规律等。
(二)掌握动作的学习规律,重视思维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开发创新和实践能力。舞蹈学习是脑力、体力并存的综合性运动,不只限于掌握技能,还要掌握动作的学习规律。如古典舞身韵的欲左先右、逢开必合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体会这些根本规律于腰部的运用,进而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还要根据能力形成原理,挖掘动作内在的递进关系,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记得牢,而且能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苦练加巧练的学风另外,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重点强调其对动作的理解和运用,将“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做到因材施教,重视“教学相长”的作用。舞蹈教育应充分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习惯、生活方式都各不相同。那么教师就应该了解这些差异,运用启发式教学,做到因材施教,遵循共性和个性兼顾的原则,在突出学生个性上要因人而异,而在共性训练上又必须一视同仁,二者是同步进行的关系。一般认为,基本功训练在低班,中班基本是共性教学,只有到了高班才应该实行“因材施教”。其实不然,舞蹈的“因材施教”应始终伴随着共性教学,虽然是同一年级。年龄相近,但学生们存在自身条件和心理活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从低班就敏锐地发现这些特点。寻找因材施教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把舞蹈条件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安插到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中。到了中年级,随着排练课的加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角色分配”
综上所述,充分保证高等院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是当代古典舞课堂教学的大趋势,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更为科学的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舞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