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与对策

2018-03-22吴思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对策

吴思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繁荣发展给新闻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但是新时代下新闻行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伦理危机和挑战,网络新闻媒体频频出现了伦理失范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不是某单一原因造成的,除了网络新媒体自身的特点造成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以外,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政府监管不到位以及网络法律不健全等。本文将针对当下社会出现的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于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网络新闻媒体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伦理失范;原因;对策

引言

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现象,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伦理危机和道德危害,甚至可能对于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造成严重的扭曲。由于网络新闻媒体的开放性和自由行的特点,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进行遏制。

一、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表现

(一)新闻内容失真

新闻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向公众传播真实的信息,真实性是新闻必须坚守的红线,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而网络新闻媒体的作用是将真实的新闻利用最短的时间利用网络的形式向公众客观呈现出来。因为网络新闻的编辑其所在的新闻行业具有特殊性,因此保持网络中发布的新闻的真实性不仅仅是职业的问题,也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道德问题。网络新闻媒体在发布新闻的过程中不应该影响新闻事实的进程,其主要工作是要将发生的事实以网络新闻的形式向大众传递,在网络中呈现。但是,由于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的数量越来越多,公民获取新闻的渠道也来越来越多样化,网络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惨烈。一些网络新闻媒体吸引公民眼球,获取最大化商业利益,一些网络新闻媒体工作者开始逐渐丧失了作为新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直接参与甚至伪造新闻的进程,即:从主观因素分析事实,并将其臆想的内容转化新闻呈献给大众。

(二)新闻内容非道德化

新闻内容的非道德化指的是网络媒体利用一些能够引起大众色情联想的敏感词汇或是一些尺度较大的照片,来吸引网民增加点击量,达到增加商业利益的目的。这导致了在网络上会有大量的具有色情色彩的词汇和图片存在。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网民已经接近8亿,由于网络的自由性,网民可以随意浏览在网络上的信息,如果在网络中含有大量色情、暴力等非道德的信息,会严重危害网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我国的网民中青少年占很大一部分,这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对其建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非常大的负面作用。

(三)价值导向的偏差

新闻往往是公民价值导向的风向标,当公民大量浏览一些价值导向不正确的新闻时,往往会受其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网络新闻媒体应该承担积极引领公民价值取向的责任。但是当前我国大多的网络新闻媒体充分利用了公民的“娱乐”心理,大有一种与公民同娱乐的姿态来报道新闻。当黄晓明与杨颖的举行盛大的婚礼的同时,我国科学家屠哟哟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而登上微博热搜的是黄晓明与杨颖的婚礼,而不是我们的科学家在医学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人们更多的关注焦点是具有娱乐性的新闻上。这说明我们的网络新闻媒体在引领公众价值取向上是存在偏差的。

二、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现象频繁发生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一)部分从业人员伦理观念差,职业道德素质低下

网络新闻屡屡出现伦理失范的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网络新闻部分从业者的伦理观念差,职业道德素质低下。

正所谓“意识决定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受自己意识支配。网络新闻媒体的部分从业人员其伦理道德意识较低,致使其新闻伦理失范。首先,从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伦理规范来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其专业精神是真实、实时,用最短的时间、最合理的方式将最真实的新闻呈现给公众,而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为了获取真实的、最新的新闻不择手段。新闻行业的专业精神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并不是相悖的,相反其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兼具新闻行业的专业精神和社会的伦理道德才能称得上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二)网络新闻伦理审查不严、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对于网络新闻的审查和监管工作不到位是导致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事件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新闻在传统的媒体平台上发布之前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伦理审查过关之后才能进行发布。但是由于我国的网络媒体发展速度较快,网络新闻审查流程不完善,再加之网络新闻媒体为了最求商业利益,往往发布的新闻是未经审查的新闻,这就导致了一些伦理失范现象的出现。

与此同时,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问题还与政府部门的监督不力有重要关系。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平台,但是其是一个公共性、社会性的平台,与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息息相关。网络新闻素材取之于现实生活,又会对现实生活的伦理道德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导致了网络新闻媒体失范,对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三)相关制度不完善

对于网络新闻媒体监管等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事件频频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网络新闻监管法律以及与网络新闻内容相关的法律尚未健全,在这一部分一直处于空缺的状态。这就导致了网络新闻媒体伦理的维持仅仅依靠于网络新闻工作人员自身的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这种仅仅依靠网络新闻工作人员自身道德水平的方式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当出现了网络新闻伦理失范的情况,对于相关人员的处罚也是较轻的,这相当于是变相鼓励。

综合以上原因,导致了现在网络新闻屡現伦理失范的情况。

三、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治理措施

(一)提高从业人员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素养

提高从业人员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素养是解决当下我国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根本措施。

要提高从业人员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素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对于已经参与到网络新闻工作的从业人员,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和审核,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素养,提高其业务水平。并且对培训成果进行审核,只有具有较高伦理观念和道德素养的从业人员才能参与到网络新闻工作中来。另一方面,对于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将来要参与到网络新闻工作的准从业人员来说,要加强对其伦理观念和道德素养的培养。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往往僅限于专业知识层面,而忽视了伦理和道德的培养,我们应该逐步改善这种现状,通过培养学生新闻行业职业素养,让其将这种职业素养内化成更高尚的伦理道德素养。

(二)严格网络新闻审查程序,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管

治理当下网络新闻伦理失范现象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严格网络新闻的审查流程,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充分利用社会人民群众的力量,加强对于网络新闻媒体的监督。

严格网络新闻审查程序是对网络新闻媒体管理的第一步,通过严格网络新闻审查程序,将不真实的、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不利于引导公民正确价值趋向的新闻筛查掉,可大量降低伦理失范新闻的出现。

网络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权,必须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人们群众应该充分利用手中的权力,对于不健康的新闻纪实进行举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而作为政府部门一方面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对网络新闻媒体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应该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对于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这样由政府部门和社会人民群众两方面的监督,可以大规模减少伦理失范新闻的出现。

(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充分利用德治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对于法律起到了完善补充的作用。在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治理,需要从法治和德治两方面入手。

在人类社会中,道德和法律是最基本的两大行为规范,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法律是对道德的总结。法律规范是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人类社会的道德进行总结,然后法律化。道德的法律化实质上是根据人们的道德规范形成了一个行为的标准,任何人的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其次,道德是对法律的补充。它很好地将那些不容易纳入法律形成标准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与法律相比社会道德规范具有更广阔的调整约束范围。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道路上,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保证我国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相互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振超,黄洁.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的伦理失范、原因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 2015(2):172-175.

[2]严三九,刘峰.试论新媒体时代的传媒伦理失范现象、原因和对策[J].新闻记者,2014(3):25-29.

[3]孟凡琦,张宏.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成因及规避对策——以21世纪网新闻敲诈案为例[J].新闻传播, 2015(15):113-113.

[4]姜兰,乔田.自媒体时代微信传播的伦理失范行为研究——以”罗一笑事件”为例[J]. 新媒体研究, 2017, 3(6):3-4.

[5]孙宜君,毕晛.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伦理的失范及对策[C]//首届中国科技传播论坛.2013.

猜你喜欢

网络新媒体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
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审美教育的影响分析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版权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