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浅析
2018-03-22葛兴光
葛兴光
摘要:文言文是学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也有较大分值。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从学生心理状态出发,分析文言文教学难点,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来实现高效教学。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兴趣激发主动性、夯实语法基础等方面进行教学建议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措施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文言文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镌刻流传。高中语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从文化发展传承的高度来理解文言文的课程教学。当前很多高中生对文言文学习沒有兴趣,也缺乏主动性,语文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丰富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从心理学层面来讲,培养学习的兴趣能够形成学习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和求知的心理需要。为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提高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能是一个小故事,也可能是一篇文章带给学生触动等等。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文言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精彩的导语,感人的故事或者人物的遭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感受文言文的博大精深。比如在学习《鸿门宴》一文时,正式讲课之前,教师先发问:“同学们你们了解项羽吗?都知道他的什么事迹?你认为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当下面学生讨论到一定程度时,教师适时的引入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鸿门宴》这篇文章,分析一下项羽是你们所了解的那样吗”。
二、系统讲解文言文语法,加强基础知识训练
学习文言文应该注重语法的学习,有部分教师认为文言文语法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大多听不进去,为此教师就直接省略不在讲解这部分内容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教师在讲解文言文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确立语法概念,否则有些语言晦涩难懂。而且学时有限,学生课外阅读文言文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像古代的私塾学生一样全天的学习文言文。为此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加强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首先对一些有规律性的语法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抽出特定的时间为学生统一讲解,那么就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语法概念和基础知识,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三、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力争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文言文教学中对于掌握词、字和句等基础知识以及朗诵和翻译能力等都是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的。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理解文言文故事情节和评价任务等发挥重大的作用。学习文言文不仅仅要了解文章蕴含的故事内容和人物的情感,还包括想象联想能力以及诵读能力。为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多媒体定位在辅助性教学的地位,调整好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和板书、讲读等传统手段之间的关系,力争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注重给学生留足学习的空间,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语言知识、修辞知识和鉴赏以及历史知识等方面积累了很多,而且新课改之后的教科书文言文注释详尽,学生自己通过注释和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等也能对文言文内容了解各大概。这样相比较于传统的文言文讲授方法中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天花乱坠,学生讲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氛围有所缓解。另外加上教师为学生讲解固定的语法知识,学生自己将一些特殊的句式、词类活用等归纳总结,相信学生也能自学的很好。比如在讲解《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积累的文言知识进行通篇翻译和分析文意,然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适当的点拨一些细节之处,课堂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次通篇翻译,经过了两轮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很熟练的掌握文章内容了。
五、加强课外阅读,做好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巩固和补充
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经过课下“消化”才能真正起到吸收和巩固的作用。《语文读本》在这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材料,学生在课堂上学完一篇文言文之后,在《读本》中寻找一篇内容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积累语法知识;而且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比如在学习《秋水》之后,让学生阅读《庖丁解牛》,使学生积累庄子的文章擅长说理、想象丰富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学习《鸿门宴》,让学生阅读《垓下之围》,使学生认识到项羽这个人物所具有的鲜明个性。
六、改讲授为互动,创设活泼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讲授法对于文言文教学已经不再适用。文言文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对于文本陌生,对古汉语的理解有限。但是新课改之后书本注释详尽,基本用不到教师再逐字逐句的带着学生一起学习,进而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改之后该讲授教学为互动教学,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天花乱坠,学生讲台下却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首先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课文朗读,在视听上加强学生的认识;其次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遇到情节性较强的文章时,分小组让学生角色阅读或者表演,亲身体验文章的情感色彩。最后文言文中包含着许多的典故,教师将晦涩难懂的典故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故事,从而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自能读书。同样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之后,能够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的能力。但是文言文学习枯燥乏味,教师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为此新课标改革之后,改变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文言文的新鲜感,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