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探讨

2018-03-22冷鲲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三峡素质

冷鲲

摘要:当今社会,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就使得资源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但是由于地质工作缺乏针对性,资源利用率比较低,资源逐渐枯竭,因此只有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大专业人才的投入力度,才能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出更多专业性强的地质工程人才。本文以三峡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为参考,分别从招生规模、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对其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对策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策

引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峻,因此,地质工程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提升地质工程的施工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资源短缺问题,从而可以为国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但是,无论是对土地进行整理,还是对矿山进行开采,每一项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地质工作者的支持。本文以三峡大学为主要参考院校,结合高校地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和目标,对近几年三峡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对策。

一、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要求

(一)专业素质。

在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所谓专业素质,主要就是指学生对地质工程专业知识学习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一般还包括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当今社会是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专业能力强的学生才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企业在招聘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可见,专业素质在学生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在开展招聘工作时,一般首先都会问应聘者的专业素质是否过硬,同时还会提出相关专业问题让应聘者进行回答。另外,在经济市场中,一般市场会通过对专业素养进行分析,对相关专业进行选择,从而产生很多阶段性热门专业。

(二)个人素质。

如果说专业素质体现的是人才的专业能力,那么个人素质体现的就是人才的个人魅力,与专业素质不同,个人素质是独一无二的,因个体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个人素质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等的综合,尽管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一般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如果一个人的个人素质比较出色,往往其专业素质也不会太差。个人素质比较强的应聘者一般是地质工程创新型企业的首选,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给企业带来潜在利益,从而可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招生规模。

在三峡工程蓄水达到一百七十五米之后,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现象在三峡工程中时有发生,工程地质问题渐趋复杂化,使得环境和资源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开展地质工程和地质资源领域的研究迫在眉睫。对于三峡大学来说,在2006年它就获批了地质工程专业的硕士点,并且在2007年正式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在2012年对外广泛招收本科学生[1]。但是通过对近几年三峡大学招生规模和就读认识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三峡大学无论是地质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还是本科学生,其的招生规模都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另外,还要一些学生由于是被调剂到这一专业的,在学校经过学习之后,认为这门学科学习条件比较艰苦,而且就业环境也比较恶劣,因此都千方百计的转专业,使得专业人数逐渐减少,进一步使得学校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缩小。如果按照这一速度发展下去,在未来,地质工程专业的中高层领导人员和专业技术工人都会逐渐减少,从而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严重的话,还会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造成影响。

(二)基础建设。

三峡大学的地质工程教学条件相对比较好,相关实验仪器、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都比较完善,能够满足对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也能有效的开展理论和实验探究活动。但是,地址工程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如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是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上和校园内,学生不能进行实践探究,难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部被激发出来。因此,对于三峡大学来说,当前野外实训基地还没有形成,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即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过硬,但是也能投入到现实工作中。

(三)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地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当前我国高校一般采用“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辅以“传知型”人才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学制统一”的特点。因此,高校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教育体制和制度的建设,增强规范性,严禁各种“随意性”教学模式的出现。另外,我国当前在新型专业性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的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个人品质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社会层面。

对于社会上的企业来说,应该对创新活动进行鼓励,允许失败,并且对实验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加大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投入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上进行双重鼓励。

1.强化基础教育,提升学习能力。

经过对近几年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最近几年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地质工程专业学生无论是科学研究能力,还是基础知识理解能力都呈下降趋势,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在本科时期的基础知识记忆的不牢固,同时课程安排的比较满,知识点比较杂,使得学生专业基础没有打好,另外,在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影响下,研究生的质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根据用人企业的反馈,我们还能发现,前去实习和工作的学生不但实践能力比较差,而且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比较低,甚至有些学生工作态度还不够端正[2]。因此,这些问题给高校专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即,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和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高校对地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的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社会要想获得更多专业性强的学生,就要与高校进行联合,让学生在入学时就能对地质工程专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充分激发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学科兴趣,高校就要从大一新生开始着手。因为在大一学生入学时,他们对地质工程专业还不完全了解,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视频和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对地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和就业趋势进行了解,特别要强调地质工程专业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的辉煌成就,让学生身心受到触动,从而产生为之奋斗的热情。另外,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尝试自己喜欢的领域,通过不断学习,让学生真正爱上地质工程专业。

(二)高校层面。

1.进行创新改革,培养专业性强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主要人才类型,主要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要鼓励地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并且在自己和技术设备上加大支持力度,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2.提高对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提高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鼓励学生和教师不断进行深造,培养更多专业性强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其次,要提高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扶植力度,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

(三)管理层面。

1.完善制度建设。

可以由教育部牵头,联合国土资源局、国家地调局和高等院校与相关企业,创建全国性的地质工程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结合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防止地质教育“边缘化”问题的再发生[3]。

2.国家加大地质教育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国家要对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学校能够完善地质专业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为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国家还要加大政策扶植力度,要鼓励高校专业人才进行继续教育,为科研人员提供经费支出,并开展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培训活动,培养出更多行业专业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三峡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育还存在教育规模和人才规模小,基础设施和教学模式不完善的问题,尽管主要是三峡大学的教育问题,但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高校的地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也有一定的映射作用。因此,在对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国家、社会和高校的作用,为专业性人才培養提高资金和技术支持,并且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雨,包扬娟,赵宪忠,杨坪.推进地质工程专业改革加快卓越工程人才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15,(01):24-27.

[2]董鹏,胡咏君,李芬.关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深层次探讨[J].高校教育研究(成都),2014,(04):1-6

[3]张鹏,刘春娟,宋琨,刘艺梁,邓茂林. 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03):198-199。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三峡素质
文化强国背景下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道德建设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
北京重庆三峡酒楼创新菜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