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
2018-03-22魏明
魏明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研究,能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带来重要支持。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文中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课后训练和课堂测验四个环节中,对信息技术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予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其除了学科本身所体现的教育价值外,还通过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整合研究,实现了教学方法创新。语文作为小学教育基础学科,做好对信息技术在其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能够在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这对于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带来支持。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导入阶段的整合应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阶段,其肩负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任务。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具有先进意义的。因为小学生喜欢具象的事物,信息技术恰恰是将语文知识变为具象的关键措施,为此教师需要在掌握学生兴趣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导入阶段的整合应用。例如在进行《故乡的风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自己故乡的视频及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资料对老师的故乡有所了解,并且能够发现“故乡之美”。接着教师提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故乡之美,由此来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并实现对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为接下来引出课文内容,完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阶段的整合应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其知识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但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水平有限,所以很多时候他们还是会遇到理解困难的学习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整合应用由此体现出教学价值。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以他们所喜欢和习惯的方式去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这对于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带来了帮助。例如在进行《成语故事两则》(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技术将两个故事以动画Flash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让学生接受到他们已经习惯且非常喜欢的学习模式中,以动画片来完成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完成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能够让他们发现语文知识的学习乐趣,这对于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后训练阶段的整合应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后训练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对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习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后作业都是以写生字、组词、作文为主,这种课后训练内容虽然能够达到一定教学效果,但因为相对枯燥,所以学生的课后作业表现并不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对课后训练环节的整合应用,由此来完成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水平的巩固和锻炼。例如在完成《灰姑娘》的学习后,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借助信息技术观看《灰姑娘》的动画片和电影,然后写出观后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灰姑娘》作为一篇典型的童话故事,教师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来对其予以欣赏,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其中的内容和故事寓意,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测验阶段的整合应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测验是非常常见的教学内容,其是教师考核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措施。但传统考核模式较为枯燥,效果也不够理想,还容易导致学生的兴趣丧失,形成畏惧考试的心理,这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极为不利。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测验,例如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电子白板上出题,让学生进行回答,或者直接将学生带入到计算机教师中进行测验,让学生能够体验不同形式的测验方法,增加他们对于课堂测验的新鲜感知,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对于课堂测验的参与主动性,为小学语文课堂测验效果的提升和激发带来支持与帮助。
總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整合研究,能够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实现带来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教师需要在充分研究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以便更好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他们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为小学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边菁玉.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J].学周刊,2018(25):157-158
[2]王丽娥.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