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山水画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8-03-22张雷杨子奇

魅力中国 2018年41期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景观设计园林

张雷 杨子奇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导致了国内的当代景观设计盲目追求西方景观文化在科学认知途径指引下的逻辑思维模式,缺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本文从艺术认知的途径及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内在逻辑出发,以“浙派”中国传统山水画入手,寻求民族的精神脉络,探讨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当代景观设计中所蕴含的哲学,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浙派;景观设计;园林;构图形式;空间处理

一、“浙派”中国山水画与当代景观设计的关系

“浙派”山水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在尊重了历史客观条件的同时,又满足了主观的个人情感,将景物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在当代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则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既要尊重自然环境的同时,又要结合现实的地理条件,从而创造出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优秀景观设计。“浙派”山水画为当代景观设计所带来的启示:

(一)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合理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与传统山水画蕴含的哲学思想相适应,合理的进行改造以避免单纯的追求形式。

(二)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三)注重场地外对景观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其他要素,考虑水文、气候、植被及野生动物等要素特征,从而维护景观的健康运行。

二、“浙派”中国山水画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一)“浙派”山水画中的意境美与当代景观设计的融合。

意境是人们对外界景物所产生的一种审美心理体验,是客观环境的形式与自身所拥有的品格、意志、精神追求、审美爱好、生活情趣产生的直接联系。“浙派”山水画在空间上表现为化远景为近景,突出对传统山水画“三远”表现手法的弱化,表现出化远为近的空灵意境的营构审美取向。在当代景观设计中,要尽可能的保持人与空间景物的近距离接触,并利用视、听、触、嗅、意等感觉方式去全方位的体验,全身心的投入自然中,以增强意境与情感的深化。

苏州博物馆的庭院景观设计承袭了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蕴之美,黑色、灰色与白色和谐搭配,既有苏州粉砖黛瓦的地域特点,又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的水墨意味,是一座写意的山水庭院。庭院中北面白墙前面的片石假山的运用,以白墙为纸,以山石为墨,山石错落有致,将中国山水画的意蕴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浙派”山水画中的构图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浙派”在结构布局上强调情节性,多采用“一角一隅”的不全之景,并使用留白的手法简洁有力而又具有艺术的完整性。即传统造景方法中的藏景手法,半藏半露、虚实相生、若隐若现,既有一定的暗示,又有一定的保留。在空间分割上,常采用景隔屏障、绿树缭绕进行空间的的暗示和心理诱导,同时引发观者的共鸣与想象,营造当代景观设计特有的含蓄之境。

北京红砖美术馆的景观设计可谓是当代的山水园林,在空间的设计上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处处运用了框景的手法,使每一处框中之景都成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红砖、青砖以及植物间的和谐搭配,步移景异、意蕴无穷。丰富了空间变化的同时,充满了趣味与意境,极其具有美感。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山水乐趣,同时又结合了当代景观设计的理念,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古雅朴素空间气质的当代山水庭院式的园林美术馆。

(三)“浙派”山水画中的元素符号在当代景观中的在创作与体现。

“浙派”山水画中的亭、台、轩、榭、山、石、水、木都成为了画面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在当代景观设计中为了体现空间的层次感和丰富性,常采用交错、重复、穿插、叠落、因子渗透等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来完善路面、水岸、台阶、景观小品、水景、坡地、雕塑等之间的功能渗透关系,为观者提供视线的穿越、心理的跨越、行为的依靠和方向的识别与诱导。

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中的立体公园,MAD建筑事务所正尝试通过这一城市尺度的作品,实现一座理想中的“山水城市”。建筑的中心区域由一些散落在绿毯上的坡顶小屋构成,呈现出小村落式的环境,为大尺度的城市项目提供了宜人的城市空间。小桥连接着村落,从一个街区到另一个街区,串联了假山、流水,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作。塔楼扮演了高山流水的远景,而立体公园内水池、瀑布、溪流、水潭等水景承接了意象并隐喻具现化,模糊了远景与近景的边缘,营造了融合而富有生机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契合,让整座建筑的景观设计充满意境。

(四)自然型的植物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搭配种植。

绿色植被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观赏对象,具有随四季更迭、常见常新的审美观赏价值。孤植的形式,常用来构成景观中的视线焦点,从而形成聚景、点景、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对配置的组景,形成主从、高低、并置、呼应等搭配的效果;组团配置的绿植,或形成围合环抱,或互相烘托陪襯,形成层林叠翠、曲径通幽的意境。绿色植物与建筑、水体、山石、空气、阳光等元素相结合,可以创造出具有各种诗情画意的场景,使人心旷神怡、悦目怡情。

杭州西湖风景区,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湖面辽阔,视野宽广,植物配置多从景观的整体着眼,着重整体美和林冠线的节奏变化。环湖地区以垂杨柳为主景树,保持“婀娜纤柳随风舞”的西湖地方特色,并以体型巨大、树姿优美、树冠浓密的香樟作为基调树种,突出西湖平缓、柔和轻快的地方格调,局部地区穿插水杉作为配景树,以丰富林冠线的变化。花木配置多选用色彩鲜艳的花木,以增添“映水印影生色”之趣。

三、结语

“浙派”山水画在审美意蕴上表现的意识特征具有开拓性,孕育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东方美学与智慧。当代景观设计中,要摒弃所追求的形式主义,在尊重客观地域文化历史自然的条件下,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与创意,借鉴其山水画的思想理念及构成要素,探讨当代景观设计中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去阐释中国人独特的景观审美特点,逐渐形成具有文化认同感、归属感的当代景观设计理念。

注:本论文为2018年湖州师范学院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中国山水画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张雷 指导老师:杨子奇

参考文献:

[1]赵以保.论明代浙派山水画审美取向及画史价值[J].中华文化论坛,2017(12).

[2]初冬.复归“山水”[D].天津大学,2012.

[3]杜文岚,李春.中国山水画发展史管窥[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04).

[4]单国强.二十世纪对明代“浙派”的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03).

猜你喜欢

中国山水画景观设计园林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中国园林“缀玉集”
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中线条的民族性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