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英语”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3-22吴俊芳
吴俊芳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既掌握一门外语又具有某一行业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以往的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单一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具有专业背景的广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开展翻译教学,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就成为了大势所趋。
基于此,笔者拟结合景德镇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尝试在翻译教学中构建“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模式,将翻译的实践教学与地方经济相结合,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会展企业签订翻译合作协议,聘请合作企业的专职翻译担任校外导师,组建学生翻译团队,为企业提供志愿翻译服务,为学生拓展翻译实践渠道,以期培养“陶瓷+英语”复合型翻译人才。
二、“陶瓷+英语”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一)改革教学模式。
笔者鉴于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薄弱的特点,拟在陶瓷翻译教学中借鉴“翻译工作坊”模式。“陶瓷翻译工作坊”的教学特点是教师将翻译理论与技巧进行简短的讲解,然后将真正的陶瓷文本翻译实践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感受译作产生的具体过程,亲身领悟中英互译的规律和本质,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翻译理论与技巧。
教学环节分为:译前环节、翻译环节和译后环节。译前环节:教师选取翻译材料和传授相关翻译理论知识。翻译材料的选取遵循由易到难、基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原则,选取实用性广的文本材料。课前通过电子邮件发放翻译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翻译,并提出翻译文本时遇到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讲解相关翻译理论与技巧,并结合相关翻译材料做一些操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翻译技巧。学生们分小组讨论翻译材料的文本特征和翻译目的,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确定难以把握的词语和句子的翻译方法,然后通过查阅资料确定陶瓷术语的译名,完成翻译任务。译后环节包括译文的修改和评价。课后两个小组相互评价对方译文的优缺点,然后各自修改译文,最后各组代表在第二堂课上展示自己的译文并进行解说,解说包括对原文的理解、翻译策略的制定、对篇章结构的处理和句型的选择等。同时其他组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不同的看法,甚至可以进行辩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再针对每组的译文提出不足之处和修改意见,同时对译文的成功之处表示肯定,与学生一起对照参考译文总结翻译规律,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学会翻译。
(二)优化课程设置。
陶瓷专业的学生,对于陶瓷美术与设计方面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但在陶瓷文化理论以及外语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针对陶瓷艺术类学生,一方面,在其专业课基础上,增加中西方文化对比,增强文化对比及素养等课程;另一方面,增加陶瓷行业术语及陶瓷文献选读、陶瓷英语课程,使其具备涉外陶瓷文化交流过程中自己所需的基本语言技能。让其熟悉了解其所精通的陶瓷文化、技术、工艺、美学领域的外语翻译。
此外,鼓勵青年教师编写陶瓷文化翻译教材,此类教材在可获得领域内一直处在空白状态,可翻阅的资料并不多。青年教师可以共同研究探讨,统一陶瓷术语的翻译,为陶瓷文化翻译领域树立起一定的标准,作为一个标杆指向,也避免该翻译领域水平的参差不齐。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翻译能力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要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陶瓷翻译人才需要一个实力雄厚的师资团队。我校的陶瓷翻译课程有青年教师担任,他们的翻译教学和科研能力相对有限,这就要求学校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和外出进修提高。具体方式包括开展学术和微型课题的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种翻译培训班,聘请一些翻译专家和合作企业的专职翻译人员来校进行翻译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强化师资队伍。除了翻译课程的教师以外,其他学科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师素养和技能培训,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理念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和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四)校企合作,拓展翻译实践渠道。
翻译能力的提高仅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翻译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校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会展企业签订翻译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一个翻译平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如:一年一次的瓷博会上需要大量的翻译人员,学校可以提前与参展的企业和商家联系,为他们派送一些学生进行笔译和口译的工作。另外,每届毕业生在毕业前会实习一个学期,实习是培养陶瓷翻译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到一些当地的翻译机构和企业进行学习,并参与翻译工作。在实习的这个阶段,学生会接触丰富的陶瓷翻译文本,积累素材,并且得到大量的实践机会,为今后的翻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实习单位在招聘陶瓷翻译人才时,可优先考虑我校为其输送的优秀实习生。一方面,可事先对其人品及业务能力进行考察,另一方面,也无需增加人才培养的投入。由此达到校企合作的目的,实现我校“为地方经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三、结语
“陶瓷+英语”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是景德镇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导向。本文结合景德镇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构建“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模式,采用“陶瓷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为学生拓展翻译实践渠道,力求结合陶瓷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英语水平构建出有效的翻译教学模式,同时希望能激发更多非英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邓宏春.复合型翻译人才导向的 “陶瓷翻译工作坊”教学探究[J].老区建设,2014(16).
[2]沈惠娟 吴会芳.陶瓷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老区建设,2014(4).
[3]许丹宏 夏凌晨 吴磊.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