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词语教学指导学生写作
2018-03-22项泳
摘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随着词汇的不断丰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就不断提高,思维和写作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
关键词:积累;以词连词;指导写作
学生掌握词语的过程,就是掌握概念的过程。正确地掌握了概念,才能正确地思维。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往往在词群中得到反映。著名女作家冰心曾在介绍创作经验时说:“比方刮风下雨,我在报纸上看到有关十二级风的解说,这十二级风的形容词都是不同的,我没有全记下来,但今天可以说一些,比方:细风、和风、微风、轻风、凉风、朔风、春风、秋风、狂风、天风、雄风等都是不同的,你把这些词汇掌握之后,在种种不同的风上面,你就可以写上一个形容词了。”“再讲雨吧,也有好雨、细雨、大雨、狂雨、骤雨、苦雨、山雨等,在什么时候用什么词来形容,你都应该想到。”冰心奶奶这两段话生动说明了“词群”的实用价值。这对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启示很大。由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意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丰富词语,并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 以词连词
积累大量的词语,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基础。高年级的学生,通过拼音和查字典,已经会认生字新词了,已经不需要我们再去教学生认读了,我就把认读的时间用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用一个词引出一串词来。如:我教“严酷”这个词时,启发学生联想,把第一个词素相同的词说出来,学生经过思考联想出“严惩、严格、严峻、严厉、严肃、严刑、严守、严禁、严词、严密、严重、严防”这一串词来。又如:我教“柔美”这个词时,以第二个词素牵引出“美丽、美观、美满、美好、美貌、美妙、美名、美味、美言、美意、美德、美感”等词语。教“神采奕奕”这个词,则让学生以“神”为线,找出可以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词,学生找出“神通广大、神出鬼没、神机妙算、神志不清、神气”。我又进一步启发学生联想,这些词用以刻画哪些人物比较恰当。学生经过思考说出:孙悟空神通广大。游击队神出鬼没。诸葛亮神机妙算。小红发烧神志不清。小军穿了件海军服显得特别神气。丽丽今天一定做错了事,她的神态很不自然……再如:教“拂晓”一词,我让学生找出它的近义词“凌晨、黎明、天麻麻亮、天亮了、一大早、清晨、早上”这一串词语,然后引导学生具体辨析这些词意。虽然意思都是写早上的,但是有时间迟早的细微差别。如“拂晓”是指天亮了,但太阳还未出来这段时间:“凌晨”是指天快要亮了;“黎明、天麻麻亮”是指天将亮还未亮这段时间;“清晨”是指太阳刚出来,一切还比较安静的时刻;“早晨、早上”都是总的概念。并说明“凌晨、拂晓、黎明、清晨”这些词多用于书面语,而“天亮了、一大早、天麻麻亮”则多用于口头语。
这样以一个词引出一串词的方式向学生输送词汇,可使学生大脑皮层中形成一条链锁状的痕迹,词语可以较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之中。学生学得多,记忆储存多,思维就相应地得到发展。凡是语文能力强的学生,不管自觉或不自觉,总是在记忆词语上下过工夫的。
二、 利用词语,指导写作
我让学生练习写人物的对话时,就告诉学生:这个“说”字,也是多种多样的说法,人物是怎样“说”的呢?是温和地说,还是愤怒地说,可按照人物的实际情况给“说”的前面添上修饰词。这样启发后,学生就讲出好多不同的“说”字。有和蔼地说、激动地说、自言自语地说、不慌不忙地说、含着眼泪说……
又如:我班学生开始作文时,一部分学生开头都爱写“阳光灿烂,天气格外晴朗”这么一句描写天气的话。为了纠正这一现象,我首先開阔学生的思路。我问他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四季的气温一样吗?……景色有哪些变化?人们的服装、农作物都有哪些明显变化?”这下子人人都有话说了。同学们讲了很多,最后,我给他们总结:就拿春天来说吧,是个鲜花盛开的季节,人们感到春天来了,太阳都显得明亮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宜人,因而可用“明媚”来描写春天。“明媚的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小树发芽了,麦苗苏醒了,冰雪溶化了……”再如夏天,“中午的太阳像一团火,把山路两旁的野花都晒得低下了头,蝉儿也热得不停地尖声鸣叫”。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瑟瑟,秋菊争艳”。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冬天的早上冷风刺骨,寒气逼人”。同学们,四季的气候和景色的变化差异都是很大的,描写的词句是非常丰富的。那么,你们为什么描写天气时,不管春夏秋冬都是那么一句话?接着我说:何况还有天晴、天阴、刮风、下雨之时,因而描写天气就不能一成不变。接着,我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储存起来,以备应用。
再如,上学期我们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纪念厅周围挺立着一排排苍翠的青松和开着好看的月季花、牡丹花。”我就抓住这句引导大家想象。我问学生:“在陵园里为什么栽了那么多的苍松翠柏?人们经常用青松比喻什么精神?鲜艳的牡丹花又象征着什么呢?谁能经过思考,用语言文字把陵园的景物重新比喻描述呢?”学生通过想象,反复推敲词语,一个学生这样写:“纪念厅四周,傲然挺立的青松,在阳光沐浴下,显得苍翠旺盛,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又好像卫兵守护在烈士的身旁,为他们站岗放哨;鲜艳的牡丹花,象征着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社会主义春天,又仿佛我们少先队员绽开幸福的笑脸,在为烈士放声欢唱。”也较好地揭示了“青松”与烈士的精神、“鲜花”与烈士鲜血的内在联系,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先烈的崇敬感情。
因而,我在平时教学中,针对学生词汇贫乏、语言单调的问题,采用了以上训练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随着词汇的不断丰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思维能力也得到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项泳,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