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安全感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2018-03-22高佳敏

考试周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安全感社会支持大学生

摘要: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安全感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某大学的300名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安全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主要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安全感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且男生的安全感高于女生。(2)大学生安全感在年级上也存在差异,大一学生安全感最高,大四最低。(3)安全感及其各因子与社会支持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感;社会支持

一、 引言

安全感(Security)概念最早由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其概念是指个体在感觉到受保护时或逃避躲避危险情况时内心所体验到的情感感受,在社会生存环境中对于维持个体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安全感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在国外很早就已经受到了关注。卡伦霍妮、沙利文、埃里克森等都已经对安全感的获得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1945年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与自己的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编制了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S~I),对安全感进行研究,并在其研究后期与Mittelenmn一起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这几年来,我国部分学者也逐渐开始有关安全感的研究,2004年丛中和安丽娟总结并编制出《安全感量表》,主要是想通过用安全感来衡量个体的心理健康标准,这项研究为后续我国相关学者以此来研究安全感提供了便利。2006年陈顺森等研究者认为对情景的风险预感、面对风险时的主观体验以及解决危险的能力评估是安全感主要的三个方面因素。2011年姚本先等人主要从心理特质和社会状态这两种取向,来将安全感定义为一种情绪情感体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社会内部存在的不安定因素越来越多。其中有一项指标显示,中国民众的社会安全感指数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而大学生虽然还没有真正地进入社会当中,但是由于网络的便捷促使信息的普及程度增加,使得大学生也会在这样的情景中影响其自身的社会安全感,进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马加爵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案例。针对该事件李玫瑾教授指出:“如果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一个很好的心理指导,或者如果他大姐在他身边,他可能不会犯罪。”因此,大学生如果想要提升自身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养成自身健全的性格素养,不单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更需要来自社会外部各界因素的支持。如果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那么这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会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早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来探讨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大小,同时也为后期的部分研究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当个人获得与别人付出不等或者个人付出和他人所得不等时,就会容易出现种种的不适应感,也即安全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个体也就相应的会体验的一些不良好的情绪体验。因此,如果要想青少年们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体验,就需要社会支持系统给予一定量的需求,而这种支持也必须要是及时的,才能满足青少年的社会支持需求,这也才会使得青少年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良好的健康成长。

二、 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为适合样本,按性别和年级比例发放问卷,共抽取四个年级3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所有被试者全部匿名,并按统一指导语独立完成问卷。最后回收的有效问卷为233份,有效率77.66%。

(二) 研究工具

1. 大学生安全感的测量采用的是丛中(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和安莉娟(河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于2003年编制。此量表主要包括16道题目,采用一至五分的5点计分法,包括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两个因子。人际安全感因子,主要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安全感体验;确定控制感因子,主要是指个体在自身的社会生活中自己能够预测、控制以及确定的能力。

2.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测量采用的是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由Zimet等编制,姜乾金修订,包含12个条目。采用极不同意~极同意1~7七级记分法,得分越高,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本次测量全量表信度系数为: 0.90。

(三) 施测过程及其结果处理

本次测评采用班级团体施测,所有测评学生按照统一指导语完成施测后由研究者当场收回问卷。采用SPSS16.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运用相关、方差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考察性别、年级、城乡等因素对大学生安全感的影响,探讨大学生安全感现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

三、 研究结果

(一) 大学生安全感现状分析

本研究首先对大学生安全感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大学生安全感的影响因素运用差异比较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分别从性别、年级、生源地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1. 大学生安全感的特点

大学生安全感量表分为两个维度,分别是人机安全感因子和确定控制感因子。

2. 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安全感上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在人际安全感因子上,男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确定控制感因子上,男女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安全感总体在性别上存在差异。

3. 生源地差异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安全感上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在人際安全感因子和确定控制感因子上,城镇和农村大学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4. 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安全感上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确定安全感因子和确定控制感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安全感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做事后多种比较发现,在安全感上,大一学生的安全感最高,大二、大三次之,大四学生的安全感最低。

(二) 大学生安全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对大学生安全感与社会支持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安全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四、 讨论

(一) 大学生安全感现状的分析

大学生安全感的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得出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经历了较长的知识熏陶,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其理解和处理很多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就会比较理性化,因此,相应的心理安全感水平就比较高。

(二) 大学生安全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在性别上,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安全感上存在差异,且男生的安全感高于女生,这可能是男女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不同。相对于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男大学生可能更愿意去进行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以获得一种刺激感和成就感。

(三) 大学生安全感的年级差异分析

在年级上,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安全感上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安全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安全感随着年级的升高反而下降,四个年级中大一学生的安全感得分最高,而大四学生的安全感得分最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刚刚从高中升入初中,部分学生同时来到了新的城市,对新学校、新生活都充满了期待和新鲜感,而上了大二、大三,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以及人际交往的问题也会慢慢展现出来,直至大四会面临就业择业的压力。因此安全感得分就会相应低一些。

(四) 大学生安全感现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安全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孟海燕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安全、确定控制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有助于大学生产生安全感。在本研究中,安全感及其各因子與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表面安全感的获得离不开社会支持。因此,

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引导大学生选择积极的态度应对困难是帮助大学生获取安全感的有效途径。

五、 结论

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对某大学的300名大学生的安全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安全感上有差异,男大学生的安全感比女大学生高。

(3)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安全感上也有差异,大一学生安全感最高,大四最低。

(4) 安全感和社会支持存在正相关。

六、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对信息的横断面进行了研究,这样就无法考察所研究变量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所以,今后还要做进一步的纵向研究,更加科学地考察变量间的关系。

本研究的研究因素比较单一,只侧重安全感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研究以及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未能考察社会支持的各种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分别对安全感的影响作用,且本研究取样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会广泛地研究大学生安全感与其他心理变量的关系,探讨安全感的心理成因及其干预策略。

作者简介:高佳敏,助教,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安全感社会支持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产权“安全感”来得更实在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