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与教学方式分析

2018-03-22付朝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构成要素教学方式核心素养

付朝云

摘 要:当今我国相关部门还没有界定数学素养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就无法具体落实小学数学素养的培养。为了更好的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并且提出具体的教学方式,从而全面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构成要素 教学方式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强化对于数学知识点的教授,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数学思维,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推理数学学科,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强化,这也是当今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1]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当前相关部门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数学素养,但是各国都比较重视数学是一样,明确了要想获得数学素养,只有通过数学学习这条途径,属于数学学习的结晶。小学数学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素质。因此通过小学数学学习需要培养数学素养,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数学素养将会伴随我们的一生,也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具有普遍性特点。通过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生命成长,通过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为了实现自身发展,就要具备数学思维。数学本质就是数学思想,数学的动力就是数学人文,数学的基点就是数学意识。[2]

数学人文:意识指的就是对于数学学习保持兴趣和好奇,对于数学具有美的追求,可以实现数学交流。具体的说就是学生愿意学习数学知识,在心中可以构建数学问题,在学习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是不能逃避,需要学会欣赏数学结构的简洁和缜密,可以喜欢上数学阅读。

数学意识:数学意识主要包括数学运算和空间观念以及符号意识等。具体来说就是在数学角度解释生活,可以在数学本身解构数学。形成属于自己的解释和结构方式,利用数学本质拓展智力边界。

数学思想:数学思想当中主要包括抽象、推理、建模三种数学思想,其主要的关注点就是会学和理性以及智慧。以学生愿学为基础,以数学思想为指导,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能不断得到提升,可以学会学习数学。通过合理推理,可以使复杂问题转变成熟知的数学知识,使复杂的生活情境转变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数学模型就可以解决。[3]

数学核心素养并不单纯就是素养+数学例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和变形以及高度关联性,不能只是培养几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实现协调、综合发展,帮助小学生课可以更好的应对未来生活,迎接来自数学的挑战和超越,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还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外显,在真实情境当中体现出来,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1.增强小学生的情感和数学思维

形成数学数学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建立了数感又可以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扩散。形成数感和数学思维,可以通过探究习题的方式,同时也需要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语感和数学思维,那么就可以明确数学题之间的关联性。教师需要联系教学和日常生活,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得到增强。

例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时候,假使可以利用功课外活动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可以制定活动形式和活动规则,将所有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且在每组学生面前摆好皮球,分别询问学生投进篮筐当中有多少个皮球,在筐外有几个皮球?通过学生对于学生提问,课可以让学生答对题的学生投球,同时要鼓励回答正确的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家孩子的肯定。此外需要询问回答错的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讲解,并且让学生不断进行反思,可以获得解题经验,这样可以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

2.创设情境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强化小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小学生正在不断成长,其思维还不够成熟,他们对于各种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学习过程中也是这样的。教师需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加强引导,挖掘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4]

例如在学习升和毫升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出这样的情境:红红一共喝了两杯饮料,明明只喝了一杯饮料,这是不是说明红红的饮用量要大于明明?容量的定义是什么,常用单位是什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做出各种容量的杯子,让学生在各个杯子当中倒水,并且观察各个杯子的水量。对比不同杯子的水量,可以获得结果,红红水杯容量可能是比较小的,因此就不能说红红的饮用量比较大。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中事例,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断增加,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建立学生的数学概念,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引导学生认识课本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就是数学知识,在利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数学公式和核心概念,推导各个公式,这样对于数学知识结构可以变得更加敏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出引导作用,同时实际引导让学生可以关注推导的实际过程,针对测量和运算知识,教师首先需要简单的陈述理论,让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践操作。[5]

例如在学习乘法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讲解公式,可以利用图形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的认识乘法,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加法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加法性质,从而论述乘法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数学乘法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

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養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坚持科学育人的观念,还要加强日常教学,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使数学模式的科学性不断得到提高,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断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王艳辉.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之研究[J]. 新课程·上旬, 2017(8).

[2]陈六一, 刘晓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5):57-60.

[3]周康美. 当代教育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对策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2):47-47.

[4]邓丽.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7(1):00276-00276.

[5]李道燕.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探究[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7(4):155-155.

猜你喜欢

构成要素教学方式核心素养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衡量维度
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路径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