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研究

2018-03-22李代兵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

李代兵

摘 要:普惠金融需要建立有效的、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能使弱势群体平等的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权利。尽管普惠金融在理念上是完美的,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由于存在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等现实困难,发展普惠金融往往面临诸多挑战。从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方面指明了普惠金融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普惠金融;融资环境;中小微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6.048

1 大連发展普惠金融的现状

数据调查显示中国小型和微型经济组织数量很多,截至2016年,大约共有1900万户小微型企业,51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两亿多生产性农户等,这些人是吸纳全社会就业的主体,但是,其中78%小微企业抵押担保不足,从银行贷款困难。

大连各地政府为进一步改善中小微企业当前融资难这一现状,开始着力于鼓励、引导相关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信贷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2017年上半年,大连引进综合性融资服务集团8家,设立专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村镇银行18家、小额借贷企业55个、企业特色支行89个、融资担保企业121个、多元化股权投资公司共79个。市内中小微企业信贷共计5349.3亿元,同比上升6%,在总信贷数额中占比52.6%。此外,小微企业申贷成功率高达83.3%,相对往年增加了21.6个百分点,共计有45334个存量贷款户,相对往年增加了1879个。通过各地政府陆续推出的系列税收优惠及其它支持政策,实现了对各类金融机构的成功引导,三农信贷投资力度呈持续加大模式。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大连陆续建构了11所互联网金融机构、19所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数百所社区金融便民、服务中心,并引进有8000余台可操作银联“全民付”性能的终端设施,并积极着手于金融普惠卡的发行。据不完全统计,市内金融机构所发放小额信贷共计9839万人民币,为52所小微企业、1441个体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还发放有255.6万国家助学贷款,共计509人成功申请;并增加有13.7亿元保障类安居项目信贷,相对往年同期上升有58.1%。

2 大连普惠金融发展阶段现存问题分析

2.1 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国内金融二元体系为现行重点结构,绝大多数小微企业、低端群体普遍享受不到常规金融机构的服务。几种现象同时并存:银行资金流动相对充足,利用率高,此为其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一线城市、大型组织机构、财阀的金融资源大面积集中,严重饱和,此为其二; 而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区、偏远山区居民、个体商户却较难得到金融尊重,需求多样化但金融供给严重缺失为其三。从客户方向看,个体商户的小型微型组织机构、农民等难以得到金融帮扶的群体又恰恰是最需要资金帮扶的群体。上述“金融待帮扶群体”资信等级通常达不到要求,而且没有担负金融服务相关费用,以至于贫困得不到实质性解决。

2.2 金融资源分布不均

当下大连市开展普惠金融的首要难题在于信息有待完善、真实性有待考察,且其价值有待检验。信息收集结果会影响数据分析精准程度。所以,如何收集的到对整体情况了解清晰的,全局的、多方位的信用资料,以及长期的数据跟踪调查变得至关重要。利率市场化阶段所具备风险承受能力与金融机构资产实力成正比。所以不应该和大银行一样处于同等监管标准之下。

2.3 农村金融发展缓慢

因“三农”群体普遍经济实力不足这一现状的限制,导致农村开展金融业务的风险隐患较多,且无法节约成本、难维持营运利润等现象较难得到快速处理。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存在风险承受水平不足、不良贷款事件频发、资产回报率低等困扰,对提高、改善其金融服务综合能力、环境等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第二,各农村征信机制并不完善,其农业保险、担保覆盖范围相对狭窄,亟待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风险缓释体系。

第三,农村金融理念、知识推广、培训力度薄弱。因农村群体缺乏对金融理念、知识的认知,导致各大金融机构难以提供针对性、个性化金融服务。且信贷发放体系亟待健全,农户、个体多元化信贷需求较难被满足。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市城市贷款需求远远低于农村地区,城市存在贷款需要的家庭占比17.1%,而农村家庭为19.7%。

第四,农村金融扶持政策细分程度不足,落实力亟待强化。针对大规模涉农金融机构来讲,其存款准备金率、绩效考评、风险计量及准入门槛等差异化扶持政策落实相对模糊,迫切需要深入完善、细分。在农业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水平逐步提升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涉农金融机构深入落实金融服务,尤其是贷款、代理委托、咨询、结算与理财投资等内容,需加强对农户、中小微企业的积极引导。

3 大连发展普惠金融优化对策分析

3.1 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3.1.1 推进政府服务建设

政府利用基金将旧有直接补贴改变为股权等投入方式,利用优化基金的管理模式,整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各职能部门要严格遵循“环节简化、运作公开、标准规范、注重实效”的原则,精简行政审批程序,严格规范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推进便捷高效的服务,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严格控制各类投资理财类公司的设立,进一步规范投资理财类公司名称的核准与经营范围的登记。积极支持和鼓励正规健康的金融类市场扎根落地提供便捷高效的准入服务。

工商税务和土地资源等部门要严肃制定核准收费项目,清晰收费标准和透明度。平稳推进金融风险安全区域和社会征信系统方面的建设,严厉制裁恶意逃避金融机构债务的恶性行为,在本源上建立降低金融风险的外部金融环境,从而使金融机构愿意放贷、敢于放贷、安心放贷;不断精准信贷安全服务,积极打造优质社会资信体系。

3.1.2 创新服务渠道和方式

普惠金融开展主旨在于实现对存在帮助需求的机构及个体提供全面扶持、普及。从而有效缩小金融服务的“贫富差距”。但在实现方式方法上,不能走过去遍地铺设网点的旧有模式,需要积极寻找低成本高效率的成长方式。应该在辐射全市范围的前提下组织实施创新发展科技金融专项活动。创设科技公司信贷风险补偿体制。市级和区级两级政府财政出资支持,建立于银行机构合作,加大整合资金支持力度,专款专用用于幫助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而基于宏观视角而言,普惠金融不仅有助于规避风险、节约成本、优化效率,还有利于延伸服务领域。

其次,普惠金融能带来场景的延伸。一些偏远的地方,可以利用互联网,就有可能解决信息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将提高经济水平当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大重点工作,以期来积极推动三次产业调整升级。实施强有力手段来处理不合理供给,并致力于打造有效供给,从而贴合多元化需求。

3.2 推进打造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均衡分布

3.2.1 设立民生金融便利机构

以我市农村市场为基点,加速调整业务结构、丰富产品类型,致力于打造涵盖领域广泛、多元化、多路径电子银行机制,实现惠普金融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加速完善第三方交易路径,提供微信、支付宝等转账服务;积极推进微信银行项目;进一步构建积分监管平台,使顾客能够享受到相对便捷、高效、安全系数高的网络银行服务。推广全市手机银行、农信社在线银行,使顾客享受到优秀甚至免费的在线服务。通过推进网络银行运作,迎来了大连市农信社现代化的到来。

着力于更新、完善金融相关设备,开拓服务设计范畴。针对偏远、人口数量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等,进行ATM机配置,并完善POS终端设施,打造“村村通”服务,争取使各地人民均可享受到便捷金融服务,从根本层面上优化农村区域金融条件。坚持普惠金融理念,积极开展惠农支付服务试点,积极探索理财 POS业务,持续开展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逐步延伸金融服务在农村区域的涉及领域,从而使人民享受到高效、安全支付服务。

一方面,开拓、丰富金融服务领域及受惠群体,并加快金融IC卡推广进度,全方位强化公共服务范围下银行卡的功能、业务内容,积极响应新一轮农网改造号召,为大连市广大农民群体提供基础性惠农服务。其中,可及时掌握金融IC卡发放这一良好机遇,进一步丰富IC卡内容与功能,尤其是行业应用功能地增加。进行社会保障、居民健康卡发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贴近实际生活、满足基础需求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同餐饮业、洗车业、文体、医院及其他行业协作力度,塑造可充分彰显金融IC卡有利条件,打造惠民优化商业领域。顾客通过金融IC卡可以在所合作行业获得相对应的消费优惠,真正意义地优化大连金融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

3.2.2 新增保障安居工程

结合我市地方实际,依托融资平台开展棚户区改造项目。倡导群众购进商品房,减短安置周期,缩减过渡的费用成本。为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统筹、协调、督促和服务工作,由专人负责项目计划管理、执行、跟踪、对接,并实行工程质量安全落实到专人的保障制度。拉动建筑业、纺织业、家电等产业链的整体发力,使经济稳定增长。改建城区路况,改善旧城区交通状况,提升各道路通行效率。打造绿色风光带、实施绿色美化,形成绿色城市、农村。建公园、游园,构建滨城宜家绿色环境。

3.3 实施农村金融倍增计划

3.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合理构建涉农金融机构服务平台,支持、引导相关机构开展三农信贷业务。使大连市广大农民,新型个体商户,小微企业获得安全、便民式服务。加强构建美丽农村,将乡村旅游当成一项重大项目来实施。而对于普通农户而言,新型经济体经营范畴广,斥资规模大,经营水准高,风险性也高。他们不仅需要农业技术方面的服务,更需要资源,渠道,安全保障等多维服务。加大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将主导性地位积极转变为服务、引导功能。且在运作模式方面需严格遵守金融、市场规则,并充分保持对广大农户群体、营运主体的充分尊重,及适当的支持,致力于为大连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打造良好、健康有序的运行条件。

3.3.2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要为农户提供保障,扶持新兴农产业,全面打造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产业链条。着力优化农业供应机制,实现资金供给体系化运行。各级政府需组织相关金融机构来推行链条式金融服务,如水产品、蔬菜、家禽。通过龙头企业与小型企业、农户的积极联动,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3.3.3 创新扶持方式

各地方政府需进一步创新扶持方式,如积极推行涉农保险、生产补贴及保障类补贴,为新兴农户、企业等处理开辟发展道路。建议全面立足于当前正投入运作的农业补贴政策,加以完善并全面讲话农业市场生产、服务扶持体系,积极鼓励各大主体自我提升,培育龙头企业并发挥其带动作用,实现各农产业的现代化联动发展。要促进扶持渠道的转型。为切合网络平台便捷性、开放性优质特征,相关金融机构须展开内部结构优化、改善业务流程,打造契合于互联网金融运行的融资方案、业务模式、风险防控等新兴监管、运作机制。促进扶持服务模式转型。将消费者多元化需要作立足点,将消费者金融倾向作切入点,进一步完善、丰富额度、担保抵押及期限等业务内容,致力于使广大群众所享受金融服务更为便利、信息化,且针对性强。

参考文献

[1]王瑶.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29).

猜你喜欢

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
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剖析
国内P2P平台风险控制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