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3-22谢立寒李伟男
谢立寒 李伟男
[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左卡尼汀+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方便选取的该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6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3例。分别给予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左卡尼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检测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79.25%(P<0.05);②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43.12±3.86)m/s、正中神经传导速度(45.02±3.19)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3.27±2.48)m/s均显著大于对照组(37.45±2.94)m/s、(39.17±2.85)m/s、(37.96±2.96)m/s(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基础上,给予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左卡尼汀静注治疗,可纠正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借鉴。
[关键词]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左卡尼汀;血液透析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7)10(a)-0147-03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其对控制病情进展的作用已被多项研究证实,然而长期血液透析容易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患者出现感觉异常,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能造成肌肉萎缩,大大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大量文献报道表明,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但医疗费用高昂,故临床应用受限。新型药物左卡尼汀具有促进神经细胞能量代谢的作用,但关于其在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医学界仍存在一定争议。基于此,该次方便抽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6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106例具有完整资料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龄31~65岁,平均(48.6±15.3)岁;实验组中,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32-66岁,平均(49.2±15.1)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多神经炎、下肢损伤;②肌电图检查显示感觉神经传导异常;③知情同意;④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神经病变因糖尿病、药物中毒引起;②运动感觉异常因脑血管病变引起;③合并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④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⑤存在血液透析禁忌证;⑥过敏体质。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费森尤斯4008S血液透析机给予患者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为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设置为500mL/min,血流量控制在200-300mL/min内,4h/次,3次/周。实验组:给予患者血液透析+左卡尼汀(国药准字H20113215)治疗,其中血液透析方法同对照组,透析結束前,经内瘘静脉向患者静注1g左卡尼汀±20mL生理盐水。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采用肌电图测量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
1.4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设计症状评分表,主要症状有:麻木感、肢体疼痛、不宁腿综合征、感觉障碍,各症状采用0~3级评分制,满分1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根据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至少下降80%;有效: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至少下降40%;无效: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下降程度不足40%。显效、有效患者占比表示治疗总有效率。
1.5统计方法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观察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2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观察
治疗前,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接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上升,对照组上升程度明显比实验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肾功能衰竭晚期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被称为尿毒症,因体内代谢物质积聚,机体多系统紊乱,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据统计,尿毒症患者中约有76.8%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关于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给出统一定论,有学者认为,神经代谢失衡与该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国外学者Tashiro等认为,尿毒症患者体内蓄积大量大分子毒物,其会影响Na+-K+-ATP酶活性,降低细胞静息电位,延缓膜除极进程,导致神经冲动传导异常,最终引发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有药物疗法、肾移植、血液净化。常规药物仅能在一定程度改善血管微循环,治疗效果欠佳,一般作为辅助手段;肾移植6-12个月后周围神经病变即可完全消失,但该方法仅限用于尿毒症早期,且肾脏资源有限,难以广泛推广;血液净化能清除毒素,解除水电解质失衡,普通血液透析能清除小分子毒素如尿毒氮、尿肌酐等,但难以完全清除大分子毒素如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等,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对清除大分子毒素具有重要作用,但所需治疗费用较多,普通家庭难以承担。如何控制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情、延长其生存时间成为临床医师研究的重点问题。
国外学者指出,血液透析联合药物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大分子毒素清除率,增强治疗效果。该院尝试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血液透析+左卡尼汀静注治疗,实践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9.25%,且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上升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吴风雷应用上述治疗方法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60%,且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比治疗前高,与该次研究结论相符。究其原因,总结如下:①长期血液透析会造成营养不良,降低免疫功能,而静滴左卡尼汀可提高非脂源性物质利用率,改善营养状态,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有效清除炎性因子,解除炎症状态,进而有效缓解临床症状;②左卡尼汀可促进氧化磷酸化,抑制超氧化物、自由基产生,维护线粒体正常能量代谢,达到修复受损神经、改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配合左卡尼汀在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17-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