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适性阅读中调动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路径探究

2018-03-22冯茜

读天下 2017年14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阅读素养

摘要:只有掌握了阅读的能力,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才能更自信地融入社会,满足生活、工作甚至生存的需要;只有学会了如何阅读,才能提高鉴赏能力,接受全方位的信息,满足个人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而适性阅读则是指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性格特点及兴趣特点的针对性阅读活动。

关键词:阅读;语言能力;素养

一、 阅读素养与非智力因素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并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

基于对“语言能力”的内涵的理解,本文重点探索如何依托适合小学生学龄特点、心理特点的课外阅读,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从而使学生的阅读体验更有效。

二、 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路径

(一) 隐性环境调动阅读动机

1. 以“互联网+”模式,开创缤纷的阅读天地

(1)为丰富学生的图书资源,在班级中建立五级联系的图书网: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个人图书角——家庭图书架——网络读书平台,构成五位一体的图书网络。

(2)建立“阳光小书虫俱乐部”。根据班级学生数,建立八个书友小队,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创建组内读书单、组内读书推进会,好书组内(组间)分享会,尝试开展一些较为简单的读书活动。

(3)踊跃捐书,达到资源共享。为了增加学生阅读的数量,拓宽学生阅读的领域,在班级里开展“献一本书,看一百本书”的活动。

(4)开展荐书活动。向学生推荐本年段好书单,并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在内容方面不仅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涉足天文、历史、经济、地理等。在体裁方面,推荐优秀的记叙文、诗歌、散文、科普小品、小说、人物传记、旅行记等。

(5)进行家校合一。将每次活动及时推送到班级QQ群和微信群,并向家长推荐家庭亲子阅读书单,进行家庭藏书大比拼,同时实时推送优质读书节目等,为孩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提供坚实的保障。

2. 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一方面深入開展学生“一日三读”,包括早上的“每日晨诵”。在选择晨诵材料时,注意选择与学生当下生命、生活相关的内容,其次,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形式可以多样化。同时,平时结合《唐诗三百首》《向着明亮的地方》《为你读诗》等书籍提供的古诗、童谣,利用每次语文晨读组织师生配乐朗读背诵。中午的“美文美读”,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诵读中外经典,可以自己诵读,可以交流读书体会。

同时在校内开展如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四季诵”、“最美故事汇”、自创诗朗诵比赛、“假期读书活动”等主题活动。

3. 加强阅读评比,激发阅读兴趣

(1)利用家庭读书记录册,请家长合作把学生一周来的阅读情况进行周评,于星期一早上交给老师进行批阅,并把每一位学生一周阅读情况展示在班级评价表中互相学习、观摩。

(2)丰富奖励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各类班级读书活动,结合平时读书情况,每月评出一名“博览之星”,颁发奖状。期末评出“最美书香学生”、“最美书香小组”、“最美书香家庭”。

(二) 显性指导维持阅读态度

《语文课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要使课外阅读收到一定的实效,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态度的养成和维持,除了前期的兴趣刺激外,更需要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是一时的“乐读书”,更是长期的“愿读书”、“会读书”。

1. 课前教以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科学的方法指导,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规范养成。因此,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使学生能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一方面围绕学生感兴趣且易上手的绘本阅读入手,通过猜一猜、画一画、听一听、想一想、演一演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帮助孩子们真正进入绘本阅读中,感受“悦读”的魅力。另一方面,重视摘录笔记,同时在阅读时,引导学生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段落,养成阅读时写笔记的习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2. 课中深入研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读的过程中关键是专注其中,感受情节,捕捉文章信息。因此,课内外引导学生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指导学生在欣赏精彩文段时,通过工具书解决难懂字词的意思,思考重点语句的含义,体验角色所处的环境,感悟文章传达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动动笔墨,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做一些批注。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技巧性的小练笔,续写,补写,写开头等。

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拓展课外阅读,让教材中的文本成为延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桥梁。紧扣教材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向学生推荐读物,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自由驰骋,增长课外知识。

3. 课后分层评价,记录丰富阅读情感

阅读评价具有导向、激励、交流等功能。由于课外阅读内容的不确定性和感受因人而异等特点,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操作比较困难。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一般从态度、习惯、数量、感受四个层面进行。通过填写“课外阅读反馈卡”,结合现场读书汇报、读书摘要卡、读书笔记检测等,对所读书目、作者、每天阅读时间、是否主动阅读及读的效果等给予学生全面的激励性评价。

著名学者朱光潜曾如是说:“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史。”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课外阅读,这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调动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适性阅读路径的探索,总结出一条能适合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从而达成对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核心能力培养的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祝新华.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中学生语文能力等级描述的研制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03).

[2]李宇明.语文生活与语文教育[J].语文建设,2014,(04).

作者简介:

冯茜,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阅读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