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入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2018-03-22娄伟宫彦红赵卓

祖国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生物教学作用

娄伟 宫彦红 赵卓

摘要:本文在情景教学的理论指导下,论述了导入的概念、作用、以及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堂导入 作用 生物教学

课堂导入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会直奔主题,直接讲解。但是,这样做直接会导致学生缺乏情绪和心理准备,因此不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没有产生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的态度,带来脑力劳动的疲劳”。而课堂导入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优秀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课堂导入的阐释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环节,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精髓。其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安定情绪 过渡转换

课堂导入常常是课前混乱与课堂肃静的分界线。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游戏打闹到上课铃响后安静下来,需要有个过渡转换阶段,这就需要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

(二)吸引注意 启迪思维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认识过程,需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第一个10分钟,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在10-30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而在最后10分钟内思维水平逐渐下降。这一发现要求教师要在上课就要伊始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尽快进入思维活跃的状态,课堂导入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课堂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的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

(三)激发兴趣 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收获丰收的喜悦。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兴趣”。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吸引力,仿佛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教学也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明确目的 直击重点

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教学有无明确的目的和学生是否明确目的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即将学习的材料中,提醒学生即将要学习的主要知识内容,使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旺盛長久的注意力,并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课堂导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经验切入 导之有理

教师和学生有很多相似经验,这些经验很多与生物有关,教师通过对有感染力的描述和提问,造成同学们认知的冲突,会激起同学们的求知欲,自然的进入新课。用生活经验进行生物课堂导入教学,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对所学知识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知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中,用生活中的经验“食品中添加蛋白质”,设置相应的问题,使学生思维发生碰撞。

(二)以实验导入 导之有据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观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时,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学生可获得色彩、形态等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在感官上受到刺激,获得大量的感官信息。同时教师利用这些信息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创设,使学生有条理的进行问题的思考。真正做到导之有据。实验导入容易使同学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会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使学生明确目的,增强动机,激其情、释其疑。

(三)以直观导入 导之有效

所谓“直观导入法”即是指较为直观、形象、立体的一种课堂导入方法。其不同于其他课堂导入方法最显著的特征在于能最大限度上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学习情境,符合主要依靠直观思维活动进行学习活动的学生群体,因而能充分促使其更具效率与质量的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在生物教学中,展示标本、图片等教具,或者播放视频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根据观察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对这节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渴求,可极大的提高课堂导入的时效性与高效性。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可以利用向日葵向光弯曲生长有效的进行直观导入。

(四)以故事导入 导之有趣

选典型的故事,最好是同学们之前不曾听说的有趣故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生物情境,但事例要贴切本节课的主体,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以介绍新颖、醒目的生物学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生物情境。这是导入最好的方法之一。故事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故事导入法主要以教师口述为主,一般不需要借助多媒体等其他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条件不完善的中学仍然适用,因而灵活多变。

(五)以悬念导入 导之有境

悬念导入法,是指教师在开始一项新的学习内容前,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但在设置悬念的时也需要注意技巧,教师应当以学生的现有生物知识水平为前提设置悬念。在问题创设时往往提出具有启发意义的疑问来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在问题中既能巧妙地提出学习任务,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提问可以说是悬念导入法的关键。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物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由“境”发问。

综上所述,导入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师的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主体。导入情景为整节课设置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情景创设;好的问题提出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过程。问题的提出和情境的创设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王军.别开生面导入 ,优化生物课堂[J].中学教学,2016,(05).

[2]吕兴洲.再谈生物课堂导言环节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

[3]魏宏聚,李瑞.课堂导入环节与情感目标达成的分析[J].2011,(12).

(作者简介:[1]赵卓,教授,博士,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生物教育学;作者单位:[1]娄伟,吉林师范大学;[2]宫彦红,长春市137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生物教学作用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