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增加值的文献综述

2018-03-22郭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5期
关键词:业绩评价企业价值

郭宇

[摘 要] 经济增加值(EVA)是对公司经济利润最准确的度量指标之一,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旨在使经理人员赚取超过资本成本的报酬,并促进股东财富最大化。本文主要从EVA指标的有用性以及实施EVA业绩评价能否真正提升企业价值两方面,对现有的文献进行回顾,也能够给予国资委以及已全面实行EVA绩效评价的我国央企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EVA;企业价值;业绩评价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5. 006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5- 0015- 03

1 前 言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能否持续创造价值成为衡量一家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如何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业绩评价的指标有很多,其中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以下简称EVA)近年来受到了诸多著名企业的推崇(孙铮、吴茜,2003)。EVA是美国Stern Stewart管理咨询公司于20世纪末开发并推广的一种企业价值评价指标,其理念类似于“剩余收益”。其计算方法为:

经济增加值=调整后税后经营净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调整后净投资成本

根据公式可以看出,EVA的基本思路是,估测资本市场的机会成本(即资本成本),并对会计数据(包括税后经营净利润和净投资资本)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以此测算企业是否创造了价值。尽管EVA属于会计研究法,但相对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来说可能更为准确:一方面,基于传统的会计研究法得到的财务数据容易被人为操纵,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另一方面,由于代理问题(Aggarwal and Samwick,2006)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Richardson,2006),管理层容易做出偏离股东利益的决策(魏明海、柳建华,2007),致使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每股收益等单纯的传统会计指标不能体现决策的真正价值。有些决策表面上给股东带来了财富,但股东若是用资金投资资本市场会带来更多收益,结果就是企业并未真正实现盈利,股东财富实际上受到了侵蚀。因此,EVA从股东的角度重新定义了利润(王雅、刘希成,2011),在某种意义上是唯一正确的业绩评价指标。

我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全面开始对中央企业实施EVA考核方法,旨在改变央企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与决策行为,以提升企业价值(池国华 等,2013)。但鉴于我国特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以及EVA模型本身的复杂性,EVA业绩考核是否能发挥其优势、促进企业价值增长,却是个值得探究的话题。正如赵岩、陈金龙(2012)的研究表明,在绝对有效性上,央企EVA考核与传统会计指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而在相对有效性上,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事实上以EVA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会计体系,尽管有其独特的优势,却也并非完美无缺。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EVA指标的有用性以及实施EVA业绩评价能否真正提升企业价值两方面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也能够给予国资委以及已全面实行EVA绩效评价的我国央企一定的启示。

2 EVA的文献综述

2.1 EVA指标的有用性

比起纯粹的传统会计利润,EVA以合理方法对其进行了调整,又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了企业的机会成本,其最直接的优点是与股东财富的创造联系起来:追求高的EVA,就是追求高的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EVA不仅仅可以作为一种业绩评价指标,更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酬激励体制的框架。EVA把资本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报酬结合了起来,能够指导公司的每个决策,也协调了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很多学者都肯定了EVA指标的有用性,如Stern等(1995),汤谷良、林长泉(2003)及胡玉明(2008),他们认为EVA不仅是在相对信息含量方面還是增量信息含量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会计指标;肖翔、王娟(2009)通过实证分析发现EVA及EVA率与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并认为EVA指标可以促使管理者和股东行动一致;宋良荣和江红(2014)认为基于EVA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高效的预算管理方法。因此,作为一个价值指标,EVA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净资产收益率等传统会计指标的缺陷,能够反映出企业是在创造价值还是减损价值。

然而,部分学者对此却持有谨慎或怀疑态度,如Biddle等(1997)认为EVA指标对股价的解释程度仅为40.5%;王化成等(2004)也并未找到EVA优于传统会计指标的证据;王雅、刘希成(2011)的实证结果也表明,在收益模型下,EVA指标不能对股票收益进行较好的解释。这是由于在计算EVA时存在诸多调整,而过多的调整可能会泯没会计利润的意义,以至于从另一个角度歪曲了企业价值。而且,由于不存在一个强制性的统一披露标准,对于如何确定资本成本或者应如何进行调整,尚存在许多争议,这些争议难以保证调整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另外,EVA是一个绝对数指标,对于不同规模的公司,不能对其直接使用EVA进行评价对比。最后,由于EVA指标仍然建立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之上,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也给了管理者利用盈余管理以虚增企业业绩的机会(郝洪、杨令飞,2010)。

2.2 实施EVA业绩评价能否提升企业价值

针对EVA制度是否真正对企业产生绩效,以目前的文献来看,国内外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很多学者认为实施EVA业绩评价能够改善企业绩效,进而提升企业价值。这是由于EVA是一种价值创造思想,能够引导并激励管理者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决策。如Wallance(1997)通过对比40家采用EVA业绩评价的企业与40家未采用EVA业绩评价的企业,发现前者更倾向于剥离多余资产、谨慎投放资金、分配股利以及回购股票,并且整体价值更高;Kleiman(1999)的研究表明相对于未实施EVA业绩评价的企业,实施EVA业绩评价的企业经营业绩更好;Hamilton et al.(2009)发现实施EVA业绩评价的企业经过风险调整的投资资本回报率整体呈增长趋势,而未实施的企业则呈下降趋势。也有学者认为实施EVA业绩评价会导致管理者压缩投入资本,偏好资本成本低的投资项目——这种短视行为最终会损害企业价值。如孙铮、吴茜(2003)认为管理者很可能通过减少投资来降低资本成本从而增加EVA值,而减少的投资将削弱盈利质量和长期竞争力。

3 结论与建议

对于EVA指标的有用性及EVA业绩考核制度,理论界与实务界均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综上所述,EVA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尽管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其优势及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实施EVA业绩评价能否给企业带来价值,主要取决于对其如何应用。在我国当前制度背景下,国资委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EVA业绩评价的力度,不断拓展EVA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EVA考核办法及其配套设施,如制定差异化的EVA考核办法,从制度上正确引导国企的管理层合理进行投资决策,尽可能避免非效率投资,真正发挥EVA考核的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宋良荣,江红.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59-63.

[2]池国华,王志,杨金.EVA考核提升了企业价值吗?——来自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11):60-66.

[3]赵岩,陈金龙.央企经营业绩的EVA评价有效性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6):92-99.

[4]王雅,刘希成.经济增加值对企业价值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27-31.

[5]郝洪,杨令飞.国资委经济增加值(EVA)考核指标解读[J].国际石油经济,2010,18(4):26-29.

[6]肖翔,王娟.我国上市公司基于EVA的并购绩效研究[J].统计研究,2009,26(1):108-110.

[7]胡玉明.经济附加值:识别企业创造价值还是毁灭价值的慧眼[J].财务与会计,2008(12):11-13.

[8]魏明海,柳建华.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4):88-95.

[9]汤谷良,林长泉.打造VBM框架下的价值型财务管理模式[J].会计研究,2003(12):23-27.

[10]孙铮,吴茜.经济增加值:盛誉下的思索[J].会计研究,2003(3):8-14.

[11]王化成,程小可,佟岩.经济增加值的價值相关性——与盈余、现金流量、剩余收益指标的对比[J].会计研究,2004(5):75-81.

[12]Biddle et al. Does EVA Beat Earning? Evidence on Association with Stock Returns and Firm Valu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301-336.

[13]Stern et al. The EVA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J].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5(8):32-46.

[14]Richardson.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6(11):159-189.

[15]Aggarwal and Samwick. Empire Builders and Shirkers: Investment, Firm Performance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6(12):489-515.

猜你喜欢

业绩评价企业价值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
经济外语类人才的企业价值
金融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及方法选择
企业价值与内部控制相关性研究
民营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探讨
现金流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衡量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