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宽语文
2018-03-22郑冬梅
郑冬梅
一、宽语文就是宽眼界
当了30年语文老师,最令我心动的时刻就是看着孩子们听故事时那专注的神情,透过那一双双清澈而深邃的眸子,慢慢放远,渐渐蔓延开去,赋予人无限的遐想。让孩子们用小眼睛看大世界,放飞心灵,解放身心和思想,解放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堂的狭窄和封闭,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去听风,去赏雨,去望月,去亲近大自然,去观察世界,去感受社会……解放眼睛,放眼世界,就会大开眼界,见微知著。打开眼界才能透视世界,才能折射心灵和品性:让眼睛长上翅膀,穿越时空;让心灵长上翅膀,飞越银河;让想象长上翅膀,编织无限的离奇和美妙……宽语文,让语文宽起来,让视界和心界打开,探索“人文共进”的和美境界。
二、宽语文就是宽心灵
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心外无物”“心即理”“格物致知”这是王阳明心学的神奇智慧精髓。最大的负担其实是心理负担,而不是课业负担。如果热爱,再大的负重都乐意去承受。心门关闭,就会与世隔绝,没有沟通,没有伙伴,没有共鸣,没有生成,更不可能有创造。打开心门,让心心相惜,用心去感受外面的世界,用心眼去看世界,用心去探索世界的奥妙,你会发现许多神奇和美妙。一切美好皆源于心灵。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远,理想就有多远;心有多高,境界就有多高。放飞心灵,思绪飞扬,心动情生,文思喷涌,语文不再是汉字单调的叠加和词句机械的抄背,而是生命的涌动和灵魂的升华,是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落实。宽语文就是宽心灵,让生命灵动起来,让激情飞扬起来,以人为本,回归本心,放宽心灵,让语文带上清风一样的心情上路。用语言架接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桥梁,回归语言自我表达和与人沟通的功能。心就是语文源源不断的灵感之泉,永远涌动着生命的绮丽和多姿。让语文扎根心灵的沃土,带着生命的体温,带着灵魂的馨香,带着人性的真善美,意象和心象糅合在一起,彼此对视,彼此交融,和谐统一,达到宽语文“以人为本,人文共进,和谐发展”的目标追求。
三、宽语文就是宽阅读
宽语文教育体系搭建的两大支柱就是“阅读”和“生活”。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阅读,一本教科书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部编教材增设了两个板块,一个是“我爱阅读”,一个是“和大人一起读”,其实就是增加了阅读篇目,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提倡亲子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和品质。因此,有人说,部编教材就是专治不读书的。宽语文设计了专门的课型,如1+1读写结合课型、1+3拓展阅读课型、主题群文阅读课型、整本书的阅读课型,这些课型将课外的阅读篇目有机地糅合在每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以主题的形式整合,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应的读写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感悟、体验、积累语言,建构和运用语言,发展思维,形成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观点和见解。通过阅读,你会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感受到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润泽你的心灵,滋养你的生命,在欣赏、审辩、甄别、褒扬或批评的过程中,吸纳文化的营养和审美的智慧,语文核心素养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四、宽语文就是宽生活
生活和语文同宽。宽语文主张让学生在自由、多元而开放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时空里观察、体验、思考,发展思维、提升思维,形成表达。在“做中学”,积累生活经验,并学以致用,形成生活智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的精髓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还主张儿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双眼、大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接触自然和社会,给予宽语文教育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成功的实践借鉴。宽语文教育以儿童为中心,把儿童放在课程的中央,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知行合一,学做合一,打破传统的“教师、课堂、教材”旧的“三中心”论,借鉴杜威的新的以“儿童、活动、经验”为中心的新的“三中心”论。生活是辽阔的、多姿多彩的,生活赋予语文宽广的内容、宽松的环境和形式,生活在这个大舞台上,孩子们可以任意驰骋,肆意发展,个性张扬,创造发明。语文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内涵更丰厚,文化更厚重,思维更活跃,审美更创意。只有在宽生活的背景下做宽语文教育,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才不是一句空话,学生的“主动、健康、和谐”发展目标才能实现。
五、宽语文就是宽学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各门功课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宽语文教育就是基于学生的生命生长,着眼于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立足于广阔的时代生活背景,采取内容的宽广,形式和环境的宽松,评价的宽容,加强语文与自然、与生活、与各学科的联系和整合,宽严有度,收放有序的具有“开放、整合、灵动、创新”特点的语文教育。宽语文教育从大自然、生活和各学科的学习中搜集鲜活的语文素材,建構和运用语言,发展和提升思维,使语文生活化,随机化,个性化,生命化,最终,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小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