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格后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8-03-22杜召彬赵广复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考核院校

杜召彬,赵广复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工程系,河南 郑州 450121)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高职职业教育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7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仅128所[1],截止到2014年,高等职业院校已发展到1184所,学生人数从226万人增至1 355.9万人[2]。在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背后,教学水平、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就业、继续再教育等问题也随之而生,最显著的就是高职院校发展初期多采用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特色,也没有发挥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与强项。

在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招生形势一路攀升,全国几乎每所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然而根据201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3],高职计算机专业已经连续五年(2009—2013)高挂“就业红牌”,计算机专业的低就业率与现实社会中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巨大的反差。这种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高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的理解认识不充分和分类设置不科学,高职职业教育的过程出现了问题。

随着教育部门对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政策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逐步开展了适合职业教育的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4],以培养适合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技术型人才。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针对升格后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计、教材及考核方案、实践见习、与企业技术对接和生源质量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和调整措施。

1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

由于计算机专业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快速兴起的新专业,早期的计算机专业师资力量十分匮乏,许多教师都是由数学或者物理等专业转行而来的,缺乏专业系统的计算机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老师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培训与学习,教学时难免就会捉襟见肘。随着计算机人才层次的逐渐提高,高职院校引进了大批计算机专业的新型人才,专业的教师队伍素质得以迅速提高,教师队伍年龄呈现年轻化,这一举动给计算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以下问题:1)教师职业教学经验不足:多数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到高职院校任教,没有企事业实践经历,缺乏工作实例经验,不能掌握职业教学特点,所授专业知识课程不具体、不生动,多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对知识点的理解,而没有关注高职类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导致学生“畏难”“怕难”,最终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学生所学无大用,与社会需求脱节;2)年轻教师承担的课程任务重,进修学习机会少、培训时间少,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2 高职类学生生源质量变差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职教育也进入了快车道。本科院校的大规模扩招,使高职院校出现了招生难的困境。为了解决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2010年教育部实施了高职高专院校自主招生新举措[5]。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从单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转换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技校生”[6],生源结构趋于多样化。但随着全国性生源数的减少,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仍然严峻。多数高职院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无限制地降低录取分数线,致使整体生源质量大幅下降,这给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3 教材更新慢、内容重复

教材是实现教育过程的重要载体,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依据。高职教育在以“工学结合”和“职业为导向”的方针指导下,大力推广教材的项目化实例化建设,高职计算机专业教材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内容陈旧,跟不上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专业的教材跟不上软件的更新速度,往往会差两三个版本的间隔;2)教材内容重复率太高,例如《网页设计》与《动态网页设计》这两本不同教材中,第一本书主要讲解的是HTML框架知识,但在第二本书中依然占据了一半左右的篇幅去讲解HTML,这样就造成动态网页的内容讲解过少;类似的现象同样在很多教材中存在,如《计算机网络基础》与《TCP/IP网络互连》;一些言语类教材(如C语言、VB语言、Java语言等),其语法部分大同小异,但每本书的语法部分都占据了很大比重。教材内容的严重重复,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厌倦懈怠。

1.4 项目化教学形式化严重

为了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模式和职业教学的需求,高职教材多采用项目化模块的编写方式,即适当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操作中贯穿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项目化教学的方法与初衷固然很好,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1)流于形式化。改编后的教材仅仅是形式上的项目化,通过单纯的添加一些简单实例,将“章节”改为“项目”,降低原有知识体系的难度等等来达到项目化的目的;2)项目化实例不具有实用性。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不同,其更加侧重对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够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一种技能,而不会去追求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因此,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多数计算机核心教材在项目化过程中,都忽略了项目的实用性,没有将项目内容与实际技术岗位结合起来,这样的“项目化”的教材缺少了对学生岗位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内容。

1.5 实践操作课程滞后

计算机课程对实践操作的要求很高,课程上的教学往往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为了能够完成课程教学的设计目标,需要进行大量配套的实践课程,这就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对于多数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其计算机硬件设施都存在一定的欠缺,但这些院校为了解决学生扩招所产生的校园建设滞后问题,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学校的基础设施上[7],结果导致对计算机教学“硬件”投入不足,人才培养方案上制定的1 ∶1以上比例的实践课程得不到落实,本该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进行的实践教学,依然在普通教室里面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及岗位设置的难度,单纯的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1.6 考核方案不合理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应该依据其课程特点,制定相应合理的考核方案。但实际情况是,现实的考核依旧只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测试,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笔试测试的理念是针对于“应试教育”,如果过多地采用这种“应试教育”,往往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善于考试,但动手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差以及创新能力差等。加之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一些内容也比较抽象难懂,很多知识点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得到验证和巩固,只重视理论笔试,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会丧失学习兴趣,产生畏难、厌恶情绪,进而出现“厌学”现象。可见,单纯的笔试测试并不适用于计算机专业的考核,即使有些教师在考核时采用了实践考核方式,由于没有统一标准的考核方案,实践考核分值在总分中所占比重是否合理和有一定的随意性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2 应对方案及建议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教育部针对高职院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每年都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培训,但培训基本上都是在普通高校进行,培训内容多是基础理论知识,培训模式没有实质性突破,教师的职业教学水平提高不明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迫切。首先,在建立学科(专业)带头人制度的前提下,积极选拨优秀的年轻教师定期进入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交流,了解企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人才岗位设置和使用情况,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技术难题,参与企事业单位技术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同时聘请企事业单位一线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制定中来;引进兼职人才,实行“经验+实战+最新理论”的多样型兼职教师队伍,共享企事业单位最新的专业技术经验。加强既有较强理论知识又有较高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使“双师型”教师不低于50%的比例标准。同时,更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强职业教育的责任感。

2.2 根据学生基础和志趣,进行分层次教学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如果依然采取集体集中授课方式,大部分学生会跟不上授课节奏,久而久之就会使部分学生对课程产生畏难及厌学情绪。根据生源素质层次的不同,建议实施分层授课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不同的班级集体,根据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职业志趣来决定授课的难易程度及讲课进度,在分层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动态考核每位学生,结合考试考核情况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层次,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性,最终使每位学生都能够达到学有所得、学而有用的目的。

2.3 合作出版专业教材,解决内容重复问题

由于每所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招生人数有限,单独出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成本高,操作性有限,可联合多所同类高职院校,合作出版专业课程教材。为了避免相关教材内容上的重复现象,统筹开发高职教材,强化教材沟通与衔接,对计算机专业的核心教材进行整体考虑,采取一次整体出版的策略来避免内容上的重复。高职教材建设应该从追求职业领域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整合合作院校间的资源来进行核心教材的整体规划编写。通过多所院校的合作,避免了单个院校专业招生人数少的缺点,能够及时再版来解决软件滞后的情况。

2.4 增强教材项目化的实战性

根据高职“技能+岗位”的教育目的,要求知识够用的原则,教材编写上要优先考虑知识的实用性。针对这个目标,结合多年的项目化教学经验,对计算机项目化教材的编写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知识实用性,从高职教育的实用原则来选取知识点。从内容范围上进行控制,让知识点更加适合岗位职业需求,另一方面要贴近主流,跟上软件技术的发展步伐。2)项目实战化,从岗位技能上出发,最大可能地从企业的实际项目中获取项目素材。通过对这些实际项目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归纳总结出涉及到的知识点,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将这些项目规范化。3)项目的连续性,在项目的编写中要确保项目前后连续性,这样才能在保证按照项目开发的流程来安排知识点的讲解,在掌握岗位技能的同时能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2.5 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消除实践课程滞后现象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应加大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训设备的更新力度。增加实验经费,建设高标准“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有规划地进行实验设备更新,实现培养方案中制定的实训比重数目;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灵活的政策导向,让企业入驻校内实践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引进企业技术,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习企业的管理动向和先进技术动态,在就业中掌握先机,实现学以致用的理念。

2.6 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

由于计算机专业操作性强,传统的考核方案早已不适合。结合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应建立计算机专业项目化考核信息体系,通过网络化控制考核过程,考核内容制度化。解决考核给分的随意性,减少主观误判;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我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学习状态。适当安排一定量的项目外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以一定比重计入考核内容;同时在项目化考核信息体系里保留部分理论知识考核,为学生搭建完善的专业知识架构,以便学生继续再教育。通过建立项目化考核信息体系,使得项目化考核方案更加系统化、及时化和科学化,能够做到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技术能力的客观评价,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3 结束语

本文根据刚升格后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结合教学过程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引起教育决策者们的重视,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环境加以改善,从而结束这种“招生形势异常火爆”、“市场需求十分强劲”却连续几年跌入“就业谷底”的现象。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进行高职教学改革,探索出一套符合高职特点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出以“市场为导向、以素质为根本”合格的计算机技能型人才,避免“热门专业不热”、“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再出现。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考核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内部考核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