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2018-03-22李小飞
李小飞
(河南省汝州市中医院,河南 汝州 467500)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表现为下肢感觉异常,出现麻木、静息疼痛、发凉、间歇性跛行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肢供血不足,发生肢体坏疽,甚至截肢[1]。本病属中医“消渴”、“脉痹”等范畴,气虚、血瘀贯穿发病始终,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其病理过程主要为瘀血阻滞经络而致肢体失养,以气阴两虚、气血两虚为本,以内热、湿热、寒邪、痰阻及热毒为标,临床分型以气虚寒凝血瘀型最为多见;治疗当以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辅以温阳、益气、养阴等法,才能标本兼治,缓解病情进展[2]。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8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气虚寒凝血瘀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44~82岁,平均(60.5±7.2)岁;病程3个月~5年。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2~85岁,平均(62.1±7.8)岁,病程6个月~6年。两组年龄、性别、中医证候类型、临床表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符合西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标准,表现为双足麻木、发凉、感觉异常,足底发板或疼痛、双足趾尖有刺痛或钝痛。中医诊断符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气虚寒凝血瘀证。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控制血糖治疗,皮下注射胰岛素2周,控制空腹血糖在6.5~8.3mmol/L,餐后2h血糖在8.3~12.0mmol/L。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服用甲钴胺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325)0.5mg,口服,日3次;前列地尔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80023)2mL,静脉滴注,日1次。
观察组加用益气通阳活血方。药用炮附片6g,杜仲15g,川牛膝15g,鸡血藤30g,黄芪15g,桂枝10g,当归10g,川芎10g,党参15g,白芥子10g,白芷15g,伸筋草10g,赤芍15g,丹皮12g,丹参15g,地龙10g,蜈蚣2条,全蝎5g[3]。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mL,早晚各服用1次。
两组均治疗4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3 观察指标
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肢体麻木、双足发凉、刺痛或钝痛、双下肢怕凉、肢体困倦、面色晦暗,每项3分,总分18分,得分越高则症状越重。治疗前后检测ABI及足背动脉血流量,评价患肢缺血严重程度。
4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70%,神经传导速度提高大于等于5m/s。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不足5m/s。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提高[4]。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4 14.34±2.36 6.52±2.78*△对照组 44 14.58±2.09 11.04±2.41*
两组治疗前后ABI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BI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BI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ABI 足背动脉血流量(cm3/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4 0.65±0.13 0.92±0.14*△ 1.74±0.13 2.21±0.15*△对照组 44 0.69±0.11 0.78±0.17 1.78±0.12 1.98±0.16*
6 讨 论
中医认为,消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见于气阴两虚,进一步发展可致气血阴阳俱虚,实证主要以湿热、瘀血、痰浊、燥热为多见,消渴日久不愈,耗气伤血,营卫失调,脉络空虚,气血瘀滞,脉络瘀阻,因此气阴两虚加之痰浊和瘀血阻滞脉络为消渴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重要的病因病机,若发病日久正气虚弱,加之外邪侵入等因素,可进一步发展为脱疽,此为下肢血管重症。临床应抓住治疗时机,抑制病情进展,治疗当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为大法。益气通阳活血方中炮附片、桂枝、杜仲、川牛膝、鸡血藤补肾温阳、通经止痛,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益气养血、活血行血,白芥子、白芷、伸筋草活血通痹、化瘀通络,赤芍、丹皮、丹参、地龙、蜈蚣、全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诸药合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通经除痹,使四肢血液通达,痹通荣至,诸症自除[5]。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加快下肢神经传导速度[6]。
综上所述,益气通阳活血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气虚寒凝血瘀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较好。
[1]陈杰,张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10):45-47.
[2]刘娟,章丽.温通活血方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2):50-51.
[3]许文忠,刘淼,成晓燕.自拟活血化瘀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药材,2016,39(9):2140-2142.
[4]杨富志.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12):69-70.
[5]李养允.益气通脉新加汤对气虚寒凝血瘀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干预[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1-37.
[6]李光善,黄达,李鸣镝,等.温阳活血通痹方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血瘀证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浆Hcy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6,57(17):1486-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