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课微活动设计探究

2018-03-22马伟明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协同探究评价

◎ 马伟明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全面覆盖以及移动自媒体的私人化、普及化、自主化、平民化,不同领域都引发革命性的浪潮,我们已经进入以移动自媒体为主的“微”时代。微信、微博以及QQ等能够进行自主表达的移动自媒体平台成为大众群体的最爱,而移动自媒体平台支撑下的线上协同学习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也必须加强与“微”时代相关的教育方式的转型与变革,创建一系列“微”活动,让移动自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微”活动是借助移动自媒体发布的微小型实践任务,任务相对简单,聚焦的面也相对较小。“微”活动源于什么?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教授非常精辟地指出:“学习是从问题出发,动员自己与伙伴的经验与知识,直至解决问题的协同探究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注重同伴间的互动与交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互动空间。QQ平台就是一个线上及时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在平台的互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出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走出改变世界的第一步。

一、创建“微”活动团队——明确分工,学会合作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覆盖,作为21世纪的教师如能熟练运用互联网辅助教学,使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结合,就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微”活动团队是一种网上合作交流的学习团队,它为更多的学生随时随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提供时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分工合作能力,而且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协同感与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兴趣,为学生在以后的成长历程中学会靠集体的力量去解决实际问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创建自媒体活动平台

作为移动自媒体之一的QQ是互联网重要的学习交流平台,它有着强大的功能,如何借助这些功能来推动课堂教学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QQ多种功能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多个功能适用于教学:

(1)群活动,适用于发布“微”活动任务。

(2)群相册,适用于上传活动作业。

(3)群投票,适用于学生针对活动进行自我评价。

(4)群聊天,适用于开展线上交流协同学习。

这些功能都为“微”团队的建设奠定了网络保障的基础,也为学生开展“微”团队活动奠定了网络交流学习的基础。

(二)确立自媒体活动公约

活动公约对活动开展起着指引、监督、约束等作用,对活动发展有重要作用。对学生来说,从活动公约的拟定开始,发扬团队民主,让他们参与进来,不仅对活动公约的深刻理解有帮助,同时也可以让公约条款更贴近学生。执行活动公约需要多样化,让学生能够愉快、自觉地执行,并将条款行为内化为自身素养。经过全班同学的协同商议,产生了自媒体活动公约:

(1)任务完成明要求,资料上传要及时。

(2)浏览学习要定期,欣赏作业能点赞。

(3)独立见解能质疑,互帮互助勤解疑。

(4)小组互动常讨论,得出结论显价值。

活动公约是自媒体平台建设方面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学生制定了一个行为标杆,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思想发展过程中不断以此为参照,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并学会协同学习。

(三)发布自媒体活动任务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总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模仿,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也就不可能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而有了任务的驱动,学生就能在明确的问题引领下主动地开展独立思考和协同学习。例如,“看看城市的样子”一课中参观农业园区的任务具体如下。

(1)能独立参观,记录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2)在探究的过程中,与伙伴协同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3)将探究的成果上传群相册,并完成群投票(评价)。

而在QQ平台上发布活动任务具有随时随地都可以查阅的优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QQ寻找到拥有相同任务的协同学习共同体,从而引发合作探究。可以在平台的线上交流中动态生成“微”团队,以满足不同学习背景和生活环境学生的学习需求。QQ任务维度及分析表见表1。

按照时间、知识、兴趣三个维度划分“微”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分组,如果没有网络这是做不到的。在QQ中发布任务呈现了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学生对活动任务更明确了,化被动为主动;二是他们的分组更加民主、更加开放,满足了个性化需求。

二、生成“微”活动资源——走进生活,发现问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我们重视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我们以儿童自己的生活为课程基础,尊重儿童的生活。但是,尊重儿童绝不是对儿童听之任之,而是通过正确引导而达到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准确理解、对自我的合理把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充分利用“微”活动平台的功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用儿童的视角去发现问题。

表1 QQ任务维度及分析表

(一)在线视频聊天,发现问题

“家里的老票证”一课利用QQ视频聊天让学生现场采访一位学生的爷爷(老票证时代的亲历者),在互动中不断加深对老票证时代人们生活的了解并产生一系列问题,如“老票证为什么要分成粮票、肉票、布票?”“老票证用光了怎么办?为什么不多印一点?”“为什么要使用老票证?”等。在老爷爷解答学生疑问的过程中,学生们心中又不断地冒出新问题,就是在这样不断地提问与解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老人的口述走进了老票证的年代,身临其境地走进了当时的百姓生活。QQ视频聊天分析如下。

课堂上的提问人数:28人

学生提问的范围:关于票证、关于历史、关于老爷爷本人

质疑性提问数量:18条

知识性提问数量:10条

在短短3分钟的视频聊天过程中,课堂上提问的人数达到28人。提问与教学主题紧密相关,其中质疑性提问和知识性提问的数量分别为18条和10条。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提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这堂课因为有了家长的共同参与,实现了学生与家长的融合,在融合中学生产生了很多真问题。整个视频聊天的过程可以说是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过程。

(二)社会考察取证,发现问题

“看看城市的样子”一课中利用QQ平台群相册的功能,学生民主合作,形成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名胜区四个学习小组,对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社会考察的丰富信息开展“微”讨论。“QQ群相册”主题探究表见表2。

通过线上的“微”讨论,生成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老街的‘阿妹’糕饼店为什么那么受游客欢迎?”的探讨让学生知道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质量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前提;“哪些景点是豫园的特色?”的探讨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价值;“机器人运行的原理是什么?”的探讨引发学生探究机械化设备的工作原理;“无土栽培有什么好处?”的探讨让学生认识现代先进的农业技术手段。学生们对考察活动中的现象不断地进行质疑,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生活观察记录,发现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自媒体发布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件,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传播特征,通过网络的放大作用,达到制造话题讨论,共同商议对策的效果。

表2 “QQ群相册”主题探究表

“恼人的垃圾”一课利用QQ平台的视频功能及时记录社会、学校和家庭中发现的关于“垃圾”的问题,拍摄取证,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达成共识。

学生们在课前对小区、学校、家庭的垃圾情况进行了调查,进行仔细地观察并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记录了下来,上传到QQ平台。学生QQ平台上传视频一览表见表3。

全班36名学生中,投入社会调查的有30人(部分学生以小队形式开展),参与率83.33%;投入学校调查的学生有27人(部分学生是合作完成),参与率75%;投入家庭调查的学生有33人,参与率91.67%,问题发现率是80%,这种形式的社会调查为课堂教学展开深入有效的学习打开了通道,为学生走进生活构架了桥梁。

三、开展“微”活动探究——提炼问题,解决问题

每次“微”活动,学生都会上传很多资源到QQ平台上,可谓“精华与糟粕并存”。QQ上发布的信息完全是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编辑。“精华”的资源可以让学生们得到生活的启发或者有助于问题的探讨,“糟粕”的资源不仅没有促进作用,相反会对学习形成干扰。因此,我们需要筛选信息,提炼问题。

表3 学生QQ平台上传视频一览表

(一)梳理问题,澄清价值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课利用QQ平台发布探究任务,并让学生将活动作业上传在QQ群。QQ群里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资源,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很高,但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看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梳理。

1.问题一:哪些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通过浏览学生的作业,教师发现学生的作业五花八门。有的是介绍博物馆,有的是介绍纪念馆,还有的是介绍风景区……学生们片面地认为这些地方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浏览作业的其他同学也不明所以,盲目点赞。

2.问题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价值?

学生在互相浏览作业的过程中,会进行互相评论。在“长城”区,有一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问道∶“长城有什么价值呢?”其他学生纷纷回复 “是用来打仗的”“是放狼烟的”“皇帝用来炫耀的”……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出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或者说他们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

3.问题三:我们该如何保护?

“长城”区是讨论最激烈的一个区域,有学生问:“长城正在受到伤害,我们该如何保护它呢?”下面的评论令教师担忧,“政府要把那些破坏的人抓起来”“要让他们罚款”“要罚他们打扫长城一年”……难道只有罚款和惩戒才能起到保护的效果吗?很少有学生认为对这些人应当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由此可见,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颇,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

学生在浏览他人作业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为课堂进一步的协同探究指明了方向,在新的问题面前,放手让孩子们去讨论解决的办法,他们的回答会超出我们的预设。

(二)形成共识,解决问题

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浏览以及学生的互动评论,教师针对本次探究活动提炼出了三个主要问题,并组织一次线上的集中讨论。此次线上活动邀请了家长一同参与,形成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混合式“课堂”。

集中讨论三个问题:“哪些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价值?”“我们该如何保护?”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排序。首先进行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性非常高,但是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认同。最后,有一位家长的观点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等;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在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第二、第三个问题逐步达成共识。

四、实施“微”活动评价——同伴互评,协同共进

“微”活动的评价利用QQ平台的投票和点赞功能,让学生对同伴的表现以投票方式进行互评,并对同伴的优秀作业点赞。每次活动都会形成协同学习的评价数据,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到票数以及点赞数。QQ平台评价功能的使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两方面的优势。下面以“看看城市的样子”一课的课堂评价为例做分析,具体内容见表4。

(一)评价数据实证,准确把握学情,提升课堂教学

学生在QQ平台上完成点赞和群投票这两种评价以后,教师针对平台上反馈的数据,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更准确、更科学地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借助表4进行分析,“能积极参加活动,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投票数为33票,占班级91.67%,这说明班级大部分学生对本次活动是非常喜欢的;“在参观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能解决疑问”投票数为18票,占班级50%,说明班级有一半的学生在与同伴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有不足;“能了解参观地的文化特色,知道一些它们的故事”投票数为28票,占班级77.78%,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实地考察,调查能力较强;“能将活动收获和心得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投票数为25票,占班级69.44%,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分享习得的知识,整理信息能力较强。

表4 “看看城市的样子”的课堂评价表

由于QQ账号的唯一性,每位学生不管是点赞还是投票,名字都显示在平台上,因此,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出他们各自的能力特点以及知识情况。这是最准确的学情分析,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实证基础。

(二)及时表扬激励,催化协同学习,提升学习品质

利用QQ点赞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评价方式,它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具体内容,在浏览的过程中,对他人的优秀作业及时点赞。被点赞的学生看到他人肯定自己作业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愉悦的。学生更乐于接受肯定赞美的声音,也更愿意和善于给予他人赞赏的人一起沟通和交流。

此外,群投票是一种基于任务目标,根据学习情况设置明确评价标准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内容关注的是活动的过程而非结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学业成绩。学生从兴趣、知识、能力、成果等方面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同时也对其他协同学习的伙伴做出客观评价。学生可以在群相册查看伙伴对自己的评价,清晰认识到哪些方面是做得好的,受到伙伴的肯定,哪些地方是做得不够的,需要改进。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发挥着积极作用。可以说,学生们正是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下协同共进的。

[1]佐藤学. 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M]. 陈静静,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龙丽嫦,简子洋. 用技术解决问题[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协同探究评价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