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须鳅室内当年养成食用鱼试验

2018-03-22徐浩然骆小年韩如政于翔王兴兵杜瑜

水产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泥鳅规格水产

徐浩然 ,骆小年 ,韩如政 ,于翔 ,王兴兵 ,杜瑜

(1.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 辽阳 111000;2.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 大连116023 3.辽宁省大连水文局,辽宁 大连 116023)

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别名北方条鳅、巴鳅、花泥鳅等,隶属于鲤形目Cyprinformes鳅科Cobitidae须鳅属Barbatula,属河流小型底栖鱼类,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的鄂毕河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日本、朝鲜以及我国的西北、东北等地区[1-3]。北方须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售价达60~200元/kg,经济价值较高,现已成为人工养殖的热点。

目前对北方须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分布、系统分类、外部形态、蛋白和能量需求和生物学等方面[4-9],其他鳅类如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 audatus、长薄鳅 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大刺鳅 Mastacembelue armatus、叶尔羌高原鳅 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等的人工繁育、土池养殖及生态养殖均有报道[10-16],但北方须鳅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还未见详尽报道。

由于栖息环境的破坏和酷渔滥捕,北方须鳅野生资源锐减。建立规模增养殖技术模式,既可以保护种质资源,又可增加渔民收入。本研究利用自繁北方须鳅鱼种开展室内人工养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并通过专家现场验收,对其当年养成食用鱼及其生长特性也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北方须鳅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辽阳市太子河区东宁卫乡方家村观赏鱼养殖基地车间玻璃暖棚内进行。暖棚夏季采用遮阳网降温,冬季采用燃煤暖气升温。

试验用鱼苗来自项目组于2016年5月12日自繁获得的3万尾北方须鳅仔鱼,在室内的三个水族箱(100cm×50cm×45cm)内等密度培育。水源为曝气48h的深井水,水温18℃,pH7.8,24h充气,溶解氧密度(DO)6mg/L以上。培育过程中投喂自制微颗粒人工饲料,每天投喂3次,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4%,每天上午8:00吸污,换水2/3。经108d培育,获鱼种5 000尾。其中小规格2 000尾,平均体质量1.10g,平均全长5.30cm;大规格3 000尾,平均体质量1.38g,平均全长6.04cm。

1.2 方法

食用鱼养殖试验于2016年5月—12月在车间的养殖桶内进行。小规格鱼种养在4个Φ800mm×850mm的圆形由食品级丙烯聚合而制得热塑性树脂养殖桶内,每桶500尾;大规格鱼养在同规格的8个圆形PP养殖桶内,每桶放养375尾。养殖桶内24h充气,DO保持在5mg/L以上,养殖水深0.5m,水温16~19℃,每天上午9:00换水2/3以上,排出残饵粪便,水源为曝气48h的深井水。每天8:00和18:00投喂2次自制饲料,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左右,饲料营养组成如表1。每天记录养殖池水温和投喂量。养殖用水各项指标见表2。

表1 人工饲料营养组成(干重比%)Tab.1 Ap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the test diet(%dry weight)

表2 养殖用水理化指标测定结果(mg/L)Tab.2 The water quality indices in water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tanks

1.3 生长测定

试验期间,每半个月随机抽取30尾鱼,用直尺测量全长(精确度0.1cm),用分析天平测量(精确度0.01g)体质量。计算下列参数:

特定生长率:SGR=100(lnW2-lnW1)/(t2-t1);

日增量:DWG=(W2-W1)/(t2-t1);

增重率:WGR=100(W2-W1)/W1;

肥满度:K=(W/L3)×100;

存活率:SR=N1/N0×100%。

其中,W1和W2为初始和末体质量,L1和L2为初始和末全长,t1和t2为初始和末时间(d),N0和N1为试验初始和试验结束时鱼的总尾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北方须鳅生长特征

经114d的喂养,平均饵料系数1.13。由表3可知,小规格须鳅的平均体质量从(0.81±0.28)g增至(3.09±0.86)g,平均全长从(5.23±0.40)cm 增至(7.49±0.70)cm,平均日增重 0.02g,日增长 0.02cm,存活率达95.2%;大规格须鳅平均体质量从(1.38±0.16)g增至(4.59±1.18)g,平均全长从(6.04±0.44)cm增至(8.50±0.63)cm,平均日增重 0.03g,日增长0.02cm,存活率67.5%。

表3 养殖期间北方须鳅幼鱼的生长Tab.3 The growth of juvenile Barbatula barbatula nuda

2.2 北方须鳅生长方程

图1 小规格北方须鳅幼鱼全长与体质量的关系Fig.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length and body weight in small juvenile Barbatula barbatula nuda

图2 大规格北方须鳅全长与体质量的关系Fig.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length and body weight in large juvenile Barbatula barbatula nuda

利用两种规格北须鳅的全长(LT)与其相对应的体质量(W)分别做散点图(图1,图2),全长与体质量呈幂相关,其中小规格须鳅的幂函数方程为W=0.0057LT3.0831(R2=0.9273),b值为3.0831;大规格须鳅的幂函数方程为W=0.0058LT3.0533(R2=0.9136),b值为3.0533,表明室内人工养殖的北方须鳅此阶段处于匀速生长阶段。

2.3 肥满度与水温的关系

由表3和图3可知,在室内人工养殖条件下(水温16~19℃),北方须鳅的肥满度变化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肥满度的整体变化范围保持在0.54~0.75之间,其中小规格组肥满度随水温变化略有起伏,大规格组变化没有规律。

图3 两种规格北方须鳅的肥满度与水温的关系Fig.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dition factor and water temperature in large and small juvenile Barbatula barbatula nuda

3 讨论

3.1 北方须鳅的夏花培育

在水族箱中培育夏花,北方须鳅鱼苗的成活率仅为17%。原因可能有二:一方面,人工饲料的营养和适口性是鱼苗生长成活的关键[17]。本试验自制的饲料较天然饵料的营养和适口性稍差一些,这可能是导致鱼苗死亡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本试验中有互相残食现象,大个体吞食小个体,这种现象是否与密度过大有一定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鱼苗生长较快,只是成活率低,如果研制出更为营养适口的饲料并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就可以提高夏花培育的成活率,但死亡率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2 北方须鳅室内人工养殖的生长

鱼体长超过5cm转入室内养殖后,北方须鳅体长增长相对减慢,体质量增长快速,鱼体体型渐横向发展。在全长8cm左右时,部分雌鱼腹部粗壮,有怀卵现象。在114d的养殖期间,北方须鳅的全长与体质量的相对增长速度相近。北方须鳅的全长(L)与体质量(W)呈现幂函数关系,从回归方程式:W小=0.0057L3.0831(R2=0.9273)和W大=0.0058L3.0533(R2=0.9136)中看出b值近似于3,属于匀速生长型,这与部分鳅科鱼类生长方式相似,如长白山北方条鳅[18]Nemacheilus nudus Bleeker、长薄鳅[19]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细尾高原鳅[20]Triplophysa stenura等。但鳅科也有异速生长型鱼类,如拒马河源北方条鳅Nemacheilus toni Dybowski[6]、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es[21]、中华间吸鳅Hemimyzon sinensis[22]等。这可能与生存环境和所摄食情况有关。

3.3 北方须鳅与泥鳅养殖习性的不同

在自然环境中,泥鳅栖息于静水水体底层,集群,有钻泥习性;除用鳃呼吸外,能行肠呼吸,对水中缺氧忍耐力强;杂食性,摄食小型甲壳类动物、昆虫幼虫及底泥中的腐殖质和碎屑等[23,24],目前的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水泥池养殖及工厂化养殖[25-28]。

北方须鳅喜栖息于偏凉水性水体中,不集大群,单独或少数集群近距离寻食,常躲藏于石下或石缝中;无肠呼吸习性,耗氧率高,需高溶氧。在室内人工养殖过程中,北方须鳅喜欢躲在阴影或排水口处,长至5cm后应激反应逐渐增加,喜在较昏暗的环境下摄食,黄昏天渐黑时摄食旺盛,基本只摄食沉入水底的小颗粒饲料,摄食行为较为小心,一般捕食后迅速逃离,一会儿返回再食,循环几次,食饱为止。在室内人工养殖时,可选择沉性颗粒饲料,保持安静,减少其应激反应。

3.4 人工养殖中出现的疾病

人工养殖后期即10—12月,大规格北方须鳅出现病鱼,其症状为腹部朝上、游动迟缓失去平衡、腹部表皮和头部有出血点,死亡数量渐多。解剖发现,雌鱼死亡数量较多。镜检未发现寄生虫,经细菌鉴定,疑似由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引起的细菌性鱼病。蜡状芽孢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其致病性受寄主和环境的综合影响[29]。目前由蜡状芽孢杆菌引发水产动物疾病或大量死亡现象已有报道,如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us 等[29-31]。本试验中北方须鳅发病可能原因:一是水温温差大(昼夜水温差达3℃),鱼体抵抗力下降;二是多数雌鱼性腺比重增大,体质减弱,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致病菌易感染传播。针对这一情况,养殖过程采取保温,加大换水量,投喂添加恩诺沙星的药饵,一周后鱼体死亡明显减少。对北方须鳅养殖过程中的密度和适宜水温还有待进一步试验。

3.5 北方须鳅的人工养殖前景

本试验在室内养殖自繁北方须鳅鱼苗,当年可达 4g/尾(小于 200尾 /500g),全长 7~9cm,基本达到北方须鳅食用鱼规格[1],表明北方须鳅当年养成食用鱼是可行的。养殖时间在8个月左右,夏花至食用鱼饲料系数在1.13,在优越条件下食用鱼成活率可达95%以上。

在天然条件下,北方须鳅在无污染的溪流中生长[1],本试验在室内养殖过程中模拟其天然生长环境,投喂人工饵料,占地少,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利于疾病防治,适合山区大棚养殖。在池塘中及其他养殖模式是否能成功,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1] 解玉浩,李文宽,解函.东北地区淡水鱼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36-237.

[2] 张觉民.黑龙江省渔业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 郑葆珊,黄浩明,张玉玲,等.图们江鱼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69-70.

[4] 孙鹏.东北地区北方须鳅形态及分子系统分类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5] 赵铁桥.几种条鳅属(Nemachilus)鱼类的分类问题[J].动物学研究,1984,5(4):341-346.

[6] 王军萍,韩希福.拒马河源北方条鳅的生物学[J].河北渔业,1992(1):5-8.

[7] 陈永霞.我国鳅属及其邻近属鱼类的分类学整理和分子进化[D].武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

[8] 魏洪祥,骆小年,徐忠源,等.北方须鳅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J].水产学杂志,2016,29(5):7-11.

[9] 韩如政,骆小年,韩雨哲,等.北方须鳅幼鱼的饲料蛋白质需求量[J].动物营养学报,2016,28(12):3905-3911.

[10] 夏清文.泥鳅苗种人工繁育与成鳅土池养殖技术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5,35(6):180-181.

[11] 赵全东,刘铁刚,郭军.北方泥鳅健康养殖技术[J].黑龙江水产,2012(6):17-20.

[12] 陈春娜,黄颖颖,陈先均.养殖密度对长薄鳅稚鱼生长的影响[J].当代水产,2011(2):65-68.

[13] 陈忠.大刺鳅的生物学及其养殖技术概要[J].中国水产,2005(10):22-25.

[14] 傅国灿,戚正梁,冯旭文.台湾鳗鳅池塘养殖健康技术[J].科学养鱼,2015(2):35-36.

[15] 郑珂,严俊贤,魏杰,等.叶尔羌高原鳅的温室大棚生态养殖技术初探[J].水产养殖,2014,35(10):43-47.

[16] 刘利林,王帅.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大棚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11(11):33-35.

[17] 庄志猛,万瑞景,陈省平,等.半滑舌鳎仔鱼的摄食与生长[J].动物学报,2005,51(6):1023-1033.

[18] 邱宝鸿,傅雪魁,李雄权,等.长白山北方条鳅生物学特性[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2):195-198.

[19] 梁银铨,胡小健,黄道明,等.长薄鳅年龄与生长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7,27(3):29-31.

[20] 郑华堂,岳兴建,陈大庆,等.怒江细尾高原鳅生长特征与食性[J].淡水渔业,2010,40(1):26-33.

[21] 郭志强,刘绍平,段辛斌,等.大宁河红尾副鳅年龄与生长的研究[J].淡水渔业,2008,38(6):14-18

[22] 苗志国.中华间吸鳅食性及年龄生长的初步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99,23(6):604-609.

[23] 王伟伟.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J].水产养殖,2009(2):45-46.

[24] 刘孝华.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93-95.

[25] 刘桐令.泥鳅养殖技术之六泥鳅人工繁殖及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8(1):39-40.

[26] 郭智军.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7):268-269.

[27] 胡廷尖,刘士力,王雨辰,等.水泥池培育泥鳅夏花的试验[J].水产养殖,2010(10):10-12.

[28] 王秋丽,陈耀亮,马福涛,等.泥鳅的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J].齐鲁渔业,2008,25(6):45-46.

[29] 王忠敏,黄惠莉.一株罗非鱼出血病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及组织病理观察[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6):660-666.

[30] 胡宗云,宋文华,张涛,等.黄颡鱼“红头病”病原菌蜡状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J].水产学杂志,2016,29(4):33-37.

[31] 骆艺文,郝志凯,王印庚,等.一株引起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蜡样芽孢杆菌[J].水产科技情报,2009,36(2):60-64.

猜你喜欢

泥鳅规格水产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泥鳅笼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闭月羞花
千里求师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捉泥鳅
捉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