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小学语文教材落实汉语拼音规范的现状
2018-03-21陈晔
陈晔
摘 要:目前,《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汉字的注音标准却并没有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落实。笔者通过数据分析,对云南省通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两个版本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两个版本的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汉语拼音方案》设定的标准不符合的现象,包括y与w的身份,韵母的缺漏及儿化韵的注音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如不及时有效地解决,必将会对正在使用这类教材的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材;小学;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方案
一、研究背景
作为识读汉字、学习普通话的基本工具,《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颁布,自此,《汉语拼音方案》便被运用在了各个领域,为发展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文化研究、对外交流、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小学教材在编排初期更多地考虑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编排教材时,能动地更改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但是,通过对云南省通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下简称“人教版”)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下简称“苏教版”)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调查发现,两个版本的教材都对《汉语拼音方案》做了过多的更改,这一系列更改中存在着诸多不合适的地方,并且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没有在更高年级的教材里对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对《汉语拼音方案》的更改做出解释及更正,使得极大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小学教材所教授的汉语拼音内容属于国家规定的《汉语拼音方案》。
本文主要以云南省内通行的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例,调查云南省小学语文教材中不符合《汉语拼音方案》的现象,包括声母、韵母及儿化韵拼写等方面,并根据所列出的问题给出相关的处理意见。
二、教材中的汉语拼音规范情况调查
(一)汉语拼音声母的规范情况调查
《汉语拼音方案》列出了21个声母:
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教材所给出的声母都是23个,它们比《汉语拼音方案》多了y和w。
在《汉语拼音方案》中,y和w只起到间隔拼音,避免混淆的作用,但在两套教材里,为了使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教材把y、w直接列为声母。
(二)汉语拼音韵母的规范情况调查
《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列出的韵母数量是39个,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教材列出的韵母相一致,数量为24个,另外,两套教材都列出了16个整体认读音节。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两套教材与《汉语拼音方案》在韵母方面有着较大的出入。
首先,单韵母方面。《汉语拼音方案》列出的单韵母是10个,分别是:i、u、ü、ɑ、o、e、ê、er、/?/、/?/,其中“er”被教材当作复韵母教学,而ê、/?/、/?/三个则没有提及,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使用ê的书写格式e代替ê,用/?/、/?/
的书写格式i代替/?/、/?/,而且在教材中也没有说明。
其次,复韵母方面,《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是13个,而两版教材都只列出了9个,多出一个er,少了iɑ、iɑo、uɑ、uo、uɑi五个。er包含了两个两个字母,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两套教材都将其当成复韵母教学,而iɑ、iɑo、uɑ、uo、uɑi五个复韵母却完全没有提及。
再次,《汉语拼音方案》中包含鼻音尾韵母16个,两版教材只有9个,缺少iɑn、iɑnɡ、ionɡ、uɑn、uɑnɡ、uenɡ、üɑn。
最后,两个版本的课本都列出了整体认读音节16个,这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是不存在的。
此外,在《汉语拼音方案》中,ui、iu、un三个韵母分别作为uei、iou、uen三个韵母的拼写形式存在,而两本教材都没有说明它们原来的形态。
(三)汉语拼音中儿化韵的使用情况调查
《汉语拼音方案》明确规定:“韵母ㄦ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er tonɡ,‘花儿拼作huɑr”。在对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调查时发现,两本教材都并没有严格地落实这一规定。
第一,人教版中,有些地方韵母er的使用符合《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例如:教材第84页《青蛙写诗》一文中的“雨点儿”注音为“yǔ diǎnr”;教材第97页《大还是小》一文中的“快点儿”注音为“kuài diǎnr”。而有的地方韵母er的使用并不符合规范,例如:教材第43页“热情的话儿”一句中的“话儿”注音为“huà ér”;教材第56页《小小的船》一文中的“月儿”和“船儿”分别注音为“yuè ér”和“chuán ér”。
第二,在对苏教版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调查时发现,苏教版中凡是带有儿话韵的词无一例外地将儿单独标调,并都将er标为轻声调。例如:教材83页《秋姑娘》一文中的“哪儿”注音为“nǎ er”“风儿”注音为“fēng er”;教材第87页《看菊花》一文中的“一點儿”注音为“yì diǎn er”。
很显然两版教材都没有严格地遵循《汉语拼音方案》的要求,人教版的儿化韵注音标准不统一,苏教版则完全忽略这一规则,将它们分开注音,不仅是对既定规则的不遵守,而且会造成很严重的问题,即识字期的儿童会将儿化韵中的“儿”当成一个字来读音,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性的错误,对学习者的发音造成影响。
三、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教学建议
(一)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
由于汉语拼音教学处于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教材的编排者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低龄儿童的认知水平、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汉语拼音方案》自身存在的局限等原因,所以能动地对《汉语拼音方案》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动,例如:
在声母教学中,把y、w作为声母教学,在教学韵母时,就可以直接用y和w拼出i行和u行的韵母,这就减少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也方便了教师教学,因此两版教材中都没有再单独教學这11个复韵母。另一方面,y、w仅仅作为隔音的符号却被大量地用于汉字注音,这也是《汉语拼音方案》自身存在的局限,所以教材将y、w用做声母来教学也是出于各方面的考虑。
在韵母教学方面,教材将er当作复韵母教学,可以避免学生因为字母数量而分不清单韵母和复韵母。用/?/、/?/的书写格式i代替/?/、/?/,且zh、ch、sh、r、z、c、s直接作整体认读音节学习,一方面因为/?/、/?/单音的教学难度大,用整体认读的方法可以减轻教学难度,也更方便学生认读,另一方面,/?/和/?/在普通话中是非常常见的两个韵母,而《汉语拼音方案》并没有为它们匹配一个很合适的字母,只是简单地用i来代替它们的书写格式,这样做是有欠妥当的,也使得教材不得不考虑教学和学习的情况,对《汉语拼音方案》做出改动。
至于教材中缺少12个韵母,教材的编写者或许是考虑到了学生在学习i、u、ü三个音后就可以利用声母+介音+韵母的形式读出汉语拼音,例如用i+an直接拼出ian,这样便减少了教学环节,但这样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理解记忆的负担。
对于“儿化韵”注音不符合规范的问题,《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变通规则的第一条有说明:“根据识字需要(如小学低年级和幼儿汉语识字读物),可按字注音。”教材的编写者或许是根据这一条标准将“儿化韵”作为单独的音节标出。
无论是声母还是韵母的变通,都体现出了教材编写者考虑的周到。然而,作为国家标准而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是以法定身份存在的,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守它,而不是因为各种原因去改变它。因此,结合当前的汉语拼音教学实际,本文从学生、老师、编写者及《汉语拼音方案》本身四个角度给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二)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建议增加学习课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作为认知汉字、掌握汉字发音基础的汉语拼音,只占13~17个课时,这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压力过大,这也是教材编排中简化《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有足够的课时,就不用过多考虑学习难度而过分简化《汉语拼音方案》的要求。
2.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当教材不得不对《汉语拼音方案》做出改动时,教师在教学中就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要通过教材提供的教学方案教会学生识读汉语拼音,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内容并不完全符合《汉语拼音方案》的要求。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y和w严格来说并不是声母,是为了方便记忆才被当作声母教学的。
3.教材的编写者应更多地尊重《汉语拼音方案》
首先,不应缺失韵母。两套教材列出的韵母与《汉语拼音方案》相比少了15个,但缺失的韵母在课文中大量出现,这本身是相互矛盾的。另外,如果教材不指出-i(/?/、/?/)的身份,学生很难理解zhi、chi、shi、ri、zi、ci、si声母后面的“i”究竟是什么,在心中留下疑惑,甚至将其与i(依)相混淆。
其次,儿化音的注音也需要按标准执行。“‘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卷舌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卷舌动作的符号”。所以将“儿化韵”作为一个单独的音节注音是不合理的,这不仅会让学习者将“儿化韵”的注音方式弄错,还会导致发音不标准,而且人教版的“儿化韵”注音方式不统一,容易造成混淆。因此,建议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则统一教材中“儿化韵”的注音标准。
最后,当教材不得不对《汉语拼音方案》做出改动时,教材的编写者也应该在更高年级的教材中对小学一年级上册课本中的改动做出说明及更正。
4.《汉语拼音方案》应有改进
回顾历史,自《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之日至今,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我们在享受使用它带来的各种便利时也发现了它仍然存在着不足。例如y、w作为隔音符号却大量出现在汉语拼音中,韵母表中没有包含ê、/?/、/?/、er四个韵母,致使韵母表没能够完整地囊括普通话的韵母体系,ü在计算机键盘输入时极不方便,等等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教材的编写者都不得不对《汉语拼音方案》做出改动,这就说明方案本身并不适合直接用来教学,也是其本身固有的欠缺。而制定汉语拼音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汉语教学,进而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文化水平,所以当我们在使用它的过程中发现其有缺陷时,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改,而不是选择墨守陈规,所以建议国家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对《汉语拼音方案》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GB/T16159—2012汉语拼音正词法规则[S].2012.
[3]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5]徐四海.小学拼音教材与《汉语拼音方案》的理论阐释[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
[6]卜忠祥,陈明娥.小学语文教材落实汉语拼音规范标准情况调查研究[J].语言文字运用,2016(2).
[7]王均.再论汉语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J].语言文字运用,2003(2).
[8]张兴禄.浅议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9).
[9]徐四海.小学拼音教材与《汉语拼音方案》的理论阐释[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
[10]高燕.汉语拼音方案修改意见综述[J].语言文字运用,2013(12).
[11]刘雪春.儿化的语言性质[J].语言文字运用,2003(8).
[12]曹跃香.儿化、儿尾和儿缀等术语在不同平面上之转换使用——兼论“×儿”的规范问题[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13]李志江.关于完善《汉语拼音方案》的几点建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8(3).
[14]陆俭明.再谈《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13(4).
[15]王则柯,梁美玲.《汉语拼音方案》的系统优化问题[J].语文建设,1993(2).
[16]李立成.“儿化”性质新探[J].杭州大学学报,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