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2018-03-21李珍
李珍
摘 要:本文本着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采购、运输、仓储类职业核心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同类院校的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程建设与改革高职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是决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的关键因素。借鉴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对采购、运输、仓储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能力素质和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先进技术成果和职业岗位新要求,以使专业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加强,培养学生的物流专业能力与物流实务操作能力,克服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差,缺乏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缺点,面向职业需求,为社会培养适用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指导思想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针对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托湖北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优势,结合现代物流企业的用人需求,融合物流职业资格标准,构建“校企高度联动、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坚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为核心,将教学研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技术技能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切实做到以产促教、产教融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
二、课程改革与实施
(一)课程内容整合、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对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需求的调查,对部分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先进技术成果和职业岗位新要求,以使专业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加强。
对学生的教学课程作相应调整,把开设的“仓储管理实务”和“配送管理实务”两门课程整合为“仓储与配送管理”一门课程;把“集装箱运输”的主要内容合并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中,并注意更新及补充新资讯新内容;“国际货代”课程将“国际贸易”课程进行融合,减少课程理论重复部分,课程内容重点介绍国际货代流程与货代管理相关的知识,并相应减少教学时间。
(二)利用竞赛,进行物流管理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利用学院的物流综合实训室,采用物流管理教学软件和相应设备模拟实训,使学生熟悉运输管理、仓储管理中各个岗位的职责,掌握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连接方式、方法。结合物流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采购、运输、仓储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现代仓储配送与实操设计大赛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突出加大实训、实务内容及职业能力培养,加强高职教育和大赛结合,使教、学、练、赛相结合,增强学生实务能力,能取得较好效果。
(三)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高职教育要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受社会欢迎的应用性人才,必须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课程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有课程针对性的参观与学习,以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采购、运输、仓储功能的一般业务流程,了解典型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应用,掌握基本的物流采购、运输、仓储等运作的技能。
通过与校外物流企业建立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基地,选择杨泗港某铁路公司货场、安吉通汇、北岭物流、苏宁易购等作为采购、运输、仓储类课程的校外实践课程教学基地。
这些课程增设了相应的物流企业参观学习的教学环节,并由企业专业人士就采购、运输、仓储等业务流程进行现场教学,企业兼职教师在学生参观企业时承担了业务流程讲解及参观指导任务。通过这类活动,使学生了解物流企业相关业务的实际运作,开拓了视野,加深了对课程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物流企业参观学习环节颇受学生欢迎。实地参观增加了学生对企业及实际岗位需求的了解,加深了对课本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改革与综合能力训练
采购、运输、仓储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体现在通过实训、参观学习及案例讨论、小组作业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带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素质和创新意识。教学方法体现课堂讲授、实训、实践相结合的宗旨,在教学中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将课堂授课教学逐步转变成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教学采用微课教学、游戏教学、案例教学、物流管理软件与设备实操模拟实训、学生课外调查课堂汇报法,实训时使用实践中用到的单据,注意仿真性、严谨性;教学上引入采购、运输、仓储、物流设备运作等游戏、视频演示、图片情景案例讨论方法,启发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采购、运输、仓储配送业务流程、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设置小组课题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相关专业能力。
课程教学与实际、实践结合较紧密,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训及课外实地考察等方式,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设置的案例分析及小组课外作业,由浅入深,由单元至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等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并提高专业素质。
(五)课程考核模式改革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对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构有直接影响,任何考试手段都希望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要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合理反映教学质量,必须有科学的考试评价方法。教学评估的目的是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进课程考核办法,以“考过程”代替“一卷定论”的终结性考试。本项目推行以实际工作为背景,采用讨论、課题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学生拿出完成任务的“证据”以显示学习成果。教师根据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成果的标准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全面评估学生具备了哪些专业能力,通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如何,通过每次评估后的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采购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的项目考核中引入小组调查报告课堂汇报形式;“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考核采用小组加个人的方式,以小组课题报告加答辩的方式代替死记书本知识的闭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促进培养,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如何缩小高职物流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使高职物流教学与市场需求接轨,培养出适合企业的具有实际实践能力的物流人才,需要根据社会、行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技能、理念和方法。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在课堂内外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体验实操流程、思考实操策略、掌握实际技巧,充分锻炼和提高学生物流运作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课程改革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关于加强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EB/OL].(2005-07-26)[2009-01-10].http://www.hazcj.cn/cms/article/172/20050726135239/fi1e20050729141544-1.doc.
[2]马育倩,张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3):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