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

2018-03-21虎元锋

甘肃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高考发展趋势

虎元锋

【关键词】 历史命题;高考;新课改理念;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2—0125—01

近些年来,高考历史命题在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命题技巧和质量评估等方面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并逐步朝着科学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下面,筆者尝试着对高考历史命题趋势进行分析,希望对处于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中的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强调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积累

新考纲规定: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知识层面的考核内容,即考查考生对历史主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来看,都不再着力追求难度,而是更注重试卷难易梯度,试卷中呈现的试题难度以中等难度为主,适当搭配一些难度较低或较高的试题,使整个试卷的难易度适中。在考查目标的选择上,无论是考查记忆、理解,还是考查知识的应用,一般都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这样的命题原则一是避免考试评价的偶然性,二来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近几年,高考试题加强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引发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把重心放到了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岂不知,没有基础知识铺垫的分析,只是空中楼阁,没有根基。所以,教师要走出这样的误区,引导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提高综合能力。

二、关注生活,贴近实际

优秀的高考试题,不仅应具备科学的选拔功能,而且还应关注现实,具有较好的人文导向功能,表现在高考命题趋势中就是试题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多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检验学生能否学以致用,能否灵活运用知识。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卷都有一种越来越明显的倾向,那就是以现实问题立意,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强调鉴古知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价值观,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方面的积累,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理解历史现象与社会现实。

三、考查热点问题,体现时代气息

热点问题以其蓬勃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颇受高考命题专家“青睐”。直奔热点问题类的高考试题,大多是针对周年性事件、隆重纪念活动、社会热点话题,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进行考查。有的试题则隐性嵌入热点问题,这类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实现了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结合。高考历史试题对于时政热点、焦点的关注,间接地体现出史实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另外,热点问题的引入,使高考命题的角度更加新颖,选材范围更加广泛,课标理念更加渗透,让学生能够把注意力从课堂转向社会,逐渐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四、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在当今高考文科综合模式下,历史试题更加强调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主观性试题强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坚持能力立意、突出思维的发散性,将探究学习纳入命题之中。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已不再是考生仅仅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得高分,而是通过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全面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对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试题也不再是简单的专题,而是打破专题而形成的主题,主题围绕某一热点问题展开,强调知识迁移,突出综合能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都是以历史材料为主要依托,以能力测试为主要目标。从表面上看,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引入超出了教材,实际上它们考查的是考生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这类题目往往是高起点、低落点,最终考查的落脚点还是要回归教材。新的命题形式的引入,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材料所具有的经典性、时代性、趣味性,又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乐趣和享受,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感悟历史、融入历史,增强历史洞察力,提升历史认知能力。此外,在高考历史试题中,不再仅仅围绕历史事件进行考查,而是更多地关注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性,注重对考生知识理解、掌握与熟练运用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面临的困难。在最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都是通过其他学科知识背景的引入,考查本科目的知识,这也符合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高考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新课改理念高考发展趋势
新课改理念在高中地理习题课上的运用
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略
基于新课改理念下中职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